斯里蘭卡恐襲示警!國際反恐共識不再?

來源:海外網

斯里蘭卡恐襲示警!國際反恐共識不再?

4月21日,警察和調查人員在遭爆炸襲擊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圖源:新華網)

近期,世界上發生了兩起重大恐怖襲擊事件。3月15日,新西蘭兩座清真寺發生嚴重槍擊事件,造成50人死亡;4月21日,斯里蘭卡發生9起針對基督教徒和西方目標的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已造成近300人死亡,超過500人受傷,這場襲擊或與斯里蘭卡國內極端伊斯蘭組織“國家-神教團”(National Thowheeth Jama'ath, NTJ)有關。這兩起恐怖事件都發生在基督教徒與穆斯林群體之間,也都發生在兩個安全形勢相對良好的國家,與傳統的恐怖主義形態有明顯的差異。

影響世界恐怖主義形態和發展趨勢的主要因素可分三類:一是意識形態因素,主要指宗教思想、民族主義思想浪潮或政治制度理念差異等,這是影響著世界恐怖主義的根源;二是功能性因素,主要指科技發展對恐怖活動手段的影響,主要影響世界恐怖主義的表現形態和實現手段;三是地緣政治因素,主要影響世界恐怖主義的規模與活動烈度。這三種因素的相互交織,決定著世界恐怖主義的形態和活動特徵。

在意識形態因素中,宗教極端主義思想仍然是當今世界恐怖主義的主要根源。最近兩起重大恐怖事件,都具有清晰的宗教矛盾特徵,表明宗教極端主義思想引發的矛盾已經從傳統的衝突地帶,蔓延到世界政治的和平區。與此相比,政治理念差異雖然存在,但並非當今世界恐怖主義的主要根源。近年來,民族主義情緒雖有反彈趨勢,但主要體現為極右思想的反彈,在美歐和南亞部分國家存在,也並非世界恐怖主義的主流根源。

在功能性因素中,現代通訊和傳播手段的發展,是影響世界恐怖主義表現形態的主要因素。通過對網絡空間和自媒體手段的開發與利用,極端分子將傳統的世界恐怖主義網絡逐漸改造成一個具有自我學習、自我複製功能的網絡怪獸,隱身能力更強,讓各國和國際反恐怖機構頭痛不已。現在,很多國家的反恐怖機構,都在追蹤“伊斯蘭國”迴流分子。但是,這些迴流極端分子通過自媒體等平臺建立起的新恐怖主義網絡。這些新恐怖主義網絡往往超越了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的情報能力。為應對這一新情況,包括美歐國家在內的多國,都改變自己的網絡政策,加強管控措施,但仍然經常走在恐怖襲擊之後。

在地緣政治因素中,大國間的戰略競爭仍然是決定世界恐怖活動規模和烈度的重要因素。在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兩大陣營曾互打恐怖主義牌,導致一段時間內世界恐怖主義問題非常嚴重。冷戰結束以後,國際反恐怖形勢曾一度好轉。尤其是“9·11”以後,國際反恐怖陣營曾空前團結,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反恐怖氛圍。但近幾年來,隨著美國反恐怖戰略調整,重回大國間地緣政治競爭、打恐怖主義牌的現象再次出現,各國在打擊基地組織過程建立起的脆弱的反恐共識被迅速終結。到敘利亞衝突中,相關國家又拿起冷戰時期的恐怖主義武器,直接或間接導致“伊斯蘭國”組織的一度崛起。

現在,宗教極端主義仍然盛行,新的衝突性因素還有上升趨勢。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重起,“9·11”後形成的全球反恐共識難以協調一致,再在新媒體的助推之下,很多國家都將會有一個困難時期。新西蘭和斯里蘭卡的這兩起重大恐怖襲擊案表明,世界上可能再無“世外桃源”,每個國家都需要加強自己的反恐力量。

(張家棟,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