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爛方法”說含有參選玄機 正等待“橫空出世”時機'

"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臺灣地區兩大政黨的2020黨內初選都已完成,並決定了各自的參選2020提名人。人們的眼光,就高度集中在國民黨的初選落敗者郭臺銘,及“另類參選者”王金平,還有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身上。因此,昨日臺灣媒體都“敲鑼打鼓”地尋找此三位目標人物,以求得知其參選動向。但郭臺銘、王金平這兩位對國民黨2020初選方式懷有不同方向的不滿情緒,因而被猜測可能將會脫黨參選者,卻沒有“蒲頭”。因而沒有政黨包袱的柯文哲,就成了媒體的“寵兒”,他也擺出一副“穩坐釣魚船頭,讓你問個夠”的姿態。但柯文哲對是否宣佈、何時宣佈參選2020的詢問,卻仍然顧左右而言他,表示這麼困難的題目哪裡是一天可以想出來的。現在要思考的是臺灣為什麼今天會走到這個地步?不過,他也吐露了一句,若蔡英文和韓國瑜都找不出“解方”,說服選民,他現在的“爛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這就透露了柯文哲宣佈參選的兩大考量。其一是在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全代會”分別正式通過2020“大選”提名人,並確定其參選政綱之時,就是柯文哲宣佈參選2020的適當時間點。因為此時藍綠兩黨公佈的2020參選政綱,可能會像柯文哲所說的那樣,無法說服選民,這就是無黨籍的柯文哲“橫空出世”的時候了。現在國民黨已經確定在七月二十八日召開“全代會”,而民進黨“全代會”舉行的日期卻在先後傳了多次之後,仍然未能確定。最有可能是待到各選舉區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及“不分區“立委”名單都確定後,召開“全代會”為所有候選人造勢。但也不排除在九月底結合“黨慶”同時進行。其二是柯文哲打出的競選政綱,將針對國、民兩黨的2020初選亂象,及藍綠兩黨政黨惡鬥,而馬英九和蔡英文都是施政無能的現實,順理成章地打出“跳脫政黨”、“終結政黨政治”等口號,最大程度地囊括既“討厭民進黨”,又“不放心國民黨”;既不屑蔡英文,又對韓國瑜無好感的選民。這也是為何柯文哲一再將自己是否參選的宣佈時間,多次延後到其中一個原因。但即使如此,柯文哲在私底下卻是鴨子划水,外馳內張,一直沒有停止過政治佈局。實際上,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北市政府的戰情室已完成大選評估,柯文哲投入選戰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只要等待國、民兩大黨的人選及競選政綱確定後,就會伺機表態參戰。為此,市府小“內閣”大量安排未連任議員的職缺,並邀請陳水扁當政時期的“考選部長”林嘉誠撰寫“國政白皮書”,內容觸及議題包括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教育政策、環境保護等內容,等選戰一開打,就能隨時派上用場。而在目前,臺北市政府則集中精力積極主打政績牌,如中正橋改建、視察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啟用公園共融式遊具等,強化柯文哲“勤勞”形象;至於私底下準備也不會含糊,等到政壇情勢大致明朗,“柯團隊”就能迅速就位、直接開戰。

實際上,柯文哲要投入2020“大選”,有幾個因素在發揮推動作用。其一、從臺灣地區的政治環境看,做過臺北市長的人大多會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甚至當選。遠的有李登輝,近的有陳水扁,馬英九。因此,不不可能輕易放棄這個從凱達格蘭大道的東端——臺北市政府大樓,到西端——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大樓的道路。其二、蔡英文執政的成績太差,各路人馬躍躍欲試發起挑戰,既然自己也有機會,為何不放手一搏?這個誘惑確實是太大了?而且,在鄭文燦等新人輩出之際,他沒有政黨背景,在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任滿後,就將失去政治舞臺,難以與二零二四年“大選”銜接得上,何況臺灣選民也容易患上“政治善忘症”。何況,即使是在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柯文哲僅以三千多票擊敗對手,這使柯文哲充滿危機感,因而這是他“蘇州過後冇艇搭”的最後機會,決不能錯過。

其三、柯文哲倘若勝選,這就意味著臺灣地區終於擺脫了國、民兩黨“輪流執政”的惡性循環,在臺灣民主發展史上樹立一個新的里程碑,成為歷史的創造者。當然,柯文哲更明白,無論蔡英文如何打“恐中反中牌”,在2020“大選”中,兩岸關係仍然是對選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議題。因而柯文哲就繼續揭櫫“兩岸一家親”的論述,以利於他在藍綠兩黨的思維定勢中,衝出一條新路。而繼續推動臺北市政府與上海市政府的“雙城論壇”,更是成為在當前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後,唯一的官方溝通交流平臺。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柯文哲有其特殊的優勢之處。就是他沒有“原罪”,即使講了一些較為進取的話來,即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會不感到他是“親中賣臺”。如果他本人也能把握得好,因而是能夠影響中間及淺綠民眾,正確對待兩岸交流合作。在潛移默化下,逐漸“化獨趨統”。因而相信,北京對他是“雖不滿意,也能接受”。而且也可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現在,國民黨已經確定是由韓國瑜出戰2020,這將強化柯文哲參選的信心。因為雖然“韓粉”的團結凝聚力很高,但“排他性”卻也極強,難以容納“韓粉”以外的人士。這就有利於柯文哲以“無黨籍”的面目,去吸引受到“韓粉”排斥,但又討厭蔡英文的經濟選民和中間選民。

但同樣是“韓國瑜因素”,令他受到困擾。他宣佈參選2020後,就也如韓國瑜那樣,被批評為“落跑市長”。儘管他已完成一個任期,不太屬於“椅子還沒有坐熱”;但第二個任期也就是剛開始幾個月,按照臺灣地區法律,因為任期尚未過半,必須進行補選,勞民財傷,因而在參選過程中,會受到指責。而且,民進黨臺北市議會黨團正出“辣招”,揚言柯文哲倘是帶職參選,就將會凍結市政府的財政預算。不過,國民黨臺北市議會黨團擔心高雄市議會也照辦煮碗,也對帶職參選的韓國瑜採取同樣措施,凍結市政府財政預算,讓他的市政更難開展,徒為“落跑市長”、“高雄市管理不好,怎能管理整個臺灣的指責“加料”,因而可能國民黨臺北市議員將會“義助”柯文哲,不讓該決議通過。那麼,柯文哲是否與與郭臺銘或王金平合作?這要看此兩人是否敢於戴上“千古罪人”的帽子。實際上,郭臺銘的團隊昨日就連忙否認相關的傳聞。何況,郭臺銘與柯文哲在經濟選民和中間選民、專業人士群體中的同質性很高,互補作用不大。王金平擁有地方派系勢力的優勢,卻正是柯文哲所欠缺的。儘管王金平的這項資源已經被韓國瑜挖去不少,但“爛船仲有幾斤釘”。還是有家底的,高雄市的“白派”就仍然可供王金平差遣。而且,王金平與柯文哲可能還會“同病相憐”。柯文哲是有恩於韓國瑜的,但韓國瑜卻未能知恩圖報,反而“截胡”柯文哲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夢”。王金平更是強烈不滿韓國瑜“過橋抽板”,撕毀雙方關於王金平大力協助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韓國瑜反哺王金平參選2020的默契。因此,王金平與柯文哲合作的可能性,比郭臺銘要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