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影叫停?盤點中國科幻商業化的N次失敗案例

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熱上映,讓2019年被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在此之前,普羅大眾的心裡對於中國科幻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三體》,並無其他。然而,籌備五年的《三體》電影仍無限期延期上映,為什麼中國科幻的商業化之路格外艱難險阻?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國科幻的發展及商業化嘗試的幾次失敗案例。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的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從此之後科幻文學開始誕生。中國在清末開始受到西方的影響,一些作家也開始嘗試自己的創作。《月球殖民地小說》是中國最早期的科幻長篇小說之一。

《三體》電影叫停?盤點中國科幻商業化的N次失敗案例

魯迅、梁啟超也積極向中國引入科幻概念,兩位的出發點很明確:救亡圖存,啟蒙民智。在科技意識淡薄的當時,用娛樂性更高的小說拉近大眾與“賽先生”的距離,有助於中國的現代化發展。

《三體》電影叫停?盤點中國科幻商業化的N次失敗案例

1893年,梁啟超翻譯了《世界末日記》(原著為法國天文學家弗拉馬利翁的英文小說《Omega:The Last Days of the Earth》),後來還自己創作過科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

魯迅在1903年翻譯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他在序言中寫到:“蓋臚陳科學,常人厭之,閱不終篇,輒欲睡去,強人所難,勢必難矣。惟假小說之能力,被優孟之衣冠,則雖析理譚玄,亦能浸淫腦筋,不生厭倦。”

然而,後來中國科幻幾經沉浮,如同起點一樣,跟隨時代洪流起伏波盪。

20世紀80年代,科幻的主題是科普和革命。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科技的熱情逐漸高漲。科幻也隨之大熱,葉永烈出版了他60年代初的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初期印刷就達到了300萬冊,一時風靡,成為了許多人童年的回憶。中國科幻也漸漸從科普、革命的工具成為未來科技世界的催生藥劑。

《三體》電影叫停?盤點中國科幻商業化的N次失敗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比劉慈欣的《三體》更早起發了中國市場的一項商業成功。

1996年,UT斯達康公司得到葉永烈先生的無償授權,將“小靈通”命名為一類無線市話產品的稱呼。而為UT斯達康貢獻了“小靈通”這個絕妙產品名稱的是1996年入職的早期骨幹員工——葉永烈的兒子葉舟。在獲得老爸的許可之後,葉舟所在的UT斯達康註冊了“小靈通”的商標,為收取任何授權費。

引進小靈通的UT斯達康一時風頭無兩,巔峰時期在2004年達到213億元人民幣,並投入巨資研發3G。

可惜小靈通後來沒實現自己的未來,2014年10月1日零時起小靈通業務正式停用,小靈通自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超低的資費競爭優勢被打破,業務覆蓋能力的限制,小靈通的無法漫遊,使得這個名字最終只能存活於歷史長河中。

1999年,中國科幻迎來又一次高光時刻。

在當年的高考題中,作文題破天荒地出了一個科幻題材——“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高考這個國民級IP帶火了當時大眾知名度並不高的IP《科幻世界》。

在1999年《科幻世界》第七期中,編輯部剛好做了一個“加入記憶可以移植”的專題,主編阿來親自寫了一篇有關記憶移植的文章。高考“撞車”事件後,中國的家長感到格外興奮,第二年《科幻世界》的銷量最高達到38萬冊。

《三體》電影叫停?盤點中國科幻商業化的N次失敗案例

21世紀之後,移動電話走入千家萬戶,互聯網文化生根發芽。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經濟飛躍、城市化進程加速,互聯網、IT催生商業的同步崛起。

2015年2月,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提名。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至此劉慈欣也被許多科幻迷和文學評論家冠以“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美譽。

《三體》電影叫停?盤點中國科幻商業化的N次失敗案例

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商業化轉換的成功案例,那麼《三體》的命運可謂格外曲折了。

2018年英國《金融時報》曾有報道稱亞馬遜工作室計劃斥資10億美金將中國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為三季電視劇,當然後來也無了音訊。

其實,早在《三體》獲獎之前,劉慈欣就已經把其全球影視劇改編權廉價賣給了遊族網絡。從2014年起,遊族網絡及其遊族影業便啟動了電影《三體》項目,計劃以《三體》為藍本講述人類文明向宇宙探索過程中,與外星文明三題發生接觸,併為了保衛地球家園和意圖鳩佔鵲巢的三體星人竭力拼爭、殊死搏殺的故事。

該片邀請了張靜初、馮紹峰、武鋼等擔任主演,另有唐嫣、杜淳、張翰、杜志國等演員加盟,這樣的卡司陣容讓無數粉絲翹首以盼,然而在影片完成基本拍攝,發佈了電影LOGO,定檔於2016年7月上映後,卻在6月傳出了影片監製孔二狗離職的消息,此外還有導演張番番拍攝的素材被廢棄、特效團隊被更換、影片上映無限期推遲的消息,讓人大失所望。

據國家廣電總局公佈的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5月備案公示顯示,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將被改編為電視劇,報備機構為上海遊族文化,該劇共計24集,預計於2019年9月開拍。

時至今日,《三體》的舞臺劇曾多輪上演,但電影仍沒有下文。對於電影是否“流產”,劉慈欣曾表示“沒有流產,只是製作的比較慢”。

自清末開始的中國科幻,歷史底蘊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貧瘠。中國科幻未來的商業化發展、科幻電影文學都必將興起,只不過還需要大眾給予多一點的時間和信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