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李世鵬:AI技術公司一定要開拓自己的新產業

近日,2019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簡稱“全球智博會”)在蘇州舉行。作為人工智能產業落地的風向標,全球智博會吸引了國內外200餘家人工智能一線企業參展。

作為國內AI技術落地的領先者,科大訊飛如何看待目前AI產品應用趨勢?從專注技術到場景落地,科大訊飛的技術商業化之路有何不同?全球智博會期間,趣味科技專訪了科大訊飛集團副總裁、訊飛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博士。

科大訊飛李世鵬:AI技術公司一定要開拓自己的新產業

科大訊飛集團副總裁、訊飛研究院聯席院長 李世鵬

平臺+賽道,集成AI技術落地場景

本屆全球智博會,科大訊飛發佈了車載語音4音區方案和整車智能音效,並展示了AI+教育、AI+醫療、AI+智慧城市等解決方案。李世鵬博士介紹,科大訊飛是典型的AI技術公司,對技術的熱愛是訊飛人的基因。在AI技術落地方面,科大訊飛一直堅持“平臺+賽道”的戰略。

平臺主要是賦能。截止2018年11月底,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已為超過90萬開發者提供服務,總應用數55.9萬。開放平臺的目的是構建一個融合共享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賽道是指垂直領域。李世鵬博士表示,目前科大訊飛已經做到把很多AI技術集成到一個產品中,應用到場景中去。以個性化教育為例,通過計算機視覺領域的OCR技術,可以將學生手寫的考試題、練習題掃描進行數字化,再通過語義理解和針對該門課程的知識圖譜,智能分析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這樣,科大訊飛的個性化教育能夠讓教師從一天到晚批改作業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幫助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科大訊飛李世鵬:AI技術公司一定要開拓自己的新產業

訊飛研究院:階梯技術儲備,做有用的研究

李世鵬博士表示,目前科大訊飛在AI技術方面的佈局分為語音相關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幾大板塊。

其中,計算機視覺技術代表性的有OCR技術、和用於醫學圖像分析、疾病診斷的AI視覺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則包含機器閱讀理解、AI翻譯等。此外,科大訊飛還在認知腦科學方面進行研究,探索人類的認知過程。

李世鵬博士認為,訊飛研究院的優勢就是技術落地。“訊飛研究院跟其他研究院不太一樣,我們是做有用的研究。不會為了追求一些近期或者十年內都看不到實際應用的研發。當然長遠的科技趨勢我們肯定會關注,但不會重點去投入很多,而是採取會跟學校合作等形式探索前沿科技。”

他介紹說,在技術儲備上,訊飛研究院的研發課題涵蓋了幾個不同的時間週期,包括一到兩年、三到五年和五到八年。“最多的人在做三到五年之內的研發,目的是要保證公司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技術永遠處在行業領先地步。”

AI產品落地,技術公司要開拓自己的新產業

當前,人工智能已經從概念、研發階段過渡到產品應用階段。科大訊飛如何看待國內人工智能應用現狀?

李世鵬博士認為,做AI產品落地有兩類公司,相對應的有兩種路徑。

第一類是AI技術公司,習慣用技術說話,在產品落地上有點像拿著榔頭找釘子,不斷尋找自身技術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第二類是傳統行業,比如海康威視、華為等企業,他們的路徑是要把一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AI產業。

“技術公司要生存,還是要跟傳統行業去合作,瞭解實際需求和要解決的問題。我覺得特別重要的是,技術公司一定要探索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新產業。”李世鵬博士表示。

以科大訊飛為例,以語音技術為核心,科大訊飛開發了不少智能語音應用的垂直新領域,開創了原本市場上沒有產品品類。比如翻譯機、智能錄音筆、智能筆記本等,解決了開會、溝通場景中的真實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科大訊飛發佈的智能錄音筆完成首秀,實時錄音、智能降噪和文字轉寫功能被稱為記者的科技新裝備。最新的訊飛翻譯機2.0支持50多種語言和離線翻譯功能。還支持多種方言之間、方言與外語之間的互譯,比如普通話與粵語互譯,東北話、四川話、粵語、河南話與英語互譯。

科大訊飛李世鵬:AI技術公司一定要開拓自己的新產業

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李世鵬博士認為,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機耦合”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廣泛。

比如,智能錄音筆把錄音轉成文字,再由記者進行人工整理。翻譯機只能儘可能做到接近原文意思,翻譯人員可以在翻譯機基礎上再進行校對、背景知識的補充甚至語誤的糾正。未來,AI將取代大量機械的、不需要人發揮創造力的工作,這將極大減輕人們的工作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