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收藏:檔案轉存、棄檔、補救方案全知識

考研 大學 失業保險 社會保險 騎著買來的自行車 2017-05-28

高校畢業生檔案是畢業生人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的綜合記錄。在我國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很多手續還是繞不開檔案這一關的,比如公務員考試、職稱評定、出國政審等等,都需要人事檔案。應屆生畢業檔案放在哪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應屆生畢業檔案放在哪資料,趕緊收藏、轉發。

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收藏:檔案轉存、棄檔、補救方案全知識

應屆生畢業檔案去處

擇業期內

可申請學校代管兩年

畢業生檔案處理分幾種情況,學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主動辦理檔案移交手續,做到“檔隨人走”。

考研生,一般要在5月~7月前將學生檔案和思想政治表現表寄到所考學校;

已參加工作的,檔案去向是工作單位,如果工作單位不接收學生檔案,會把檔案寄到人力資源中心和人才市場。

未找到工作的,學校只能將檔案寄到學生原籍的教育局或人事局,一般來說,檔案在畢業後擇業期可申請兩年內由學校代管,擇業期內未被轉走的檔案將在期滿後,由學校轉到學生戶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參與西部計劃或支教工作的,檔案將由學校保管,等支教期滿再來學校提檔案。

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收藏:檔案轉存、棄檔、補救方案全知識

目前國家對於畢業未就業的大學生的檔案,一般採取三種方法:

1、把檔案轉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級市的人事局接收。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準備在生源地範圍內就業的畢業生和暫時不想就業的畢業生。

優點:在生源地就業後辦理手續簡單方便。

缺點:是兩年內如離開生源地就業,需重新辦理改派手續。

2、把檔案留在學校。 國家下發文件,允許畢業時尚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戶口、檔案留校兩年。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將戶籍和檔案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申請檔案留校超過兩年仍未落實工作的,學校將其檔案和戶口遷回生源地,學校不再為其發放就業報到證。這種方式適合有就業願望但尚未就業的畢業生。

優點:學校誠信度較高,代為保管戶口關係和檔案不收取額外費用。

缺點:畢業生檔案留校只是延長了擇業期,與學校沒有人事隸屬關係,涉及人事關係的證明都不能出具。

3、把檔案轉至就業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準備考研、創業、靈活就業的畢業生。

優點:易於畢業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缺點:由於畢業生與就業指導中心交流相對少,容易造成信息不暢。

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收藏:檔案轉存、棄檔、補救方案全知識

“棄檔”有三大弊端

畢業生的人事檔案記錄著學生的個人經歷,包括各個時期的學籍卡、成績單、獎懲證明、黨團資料、工作經歷等,並且都是原件。

當畢業生參加工作後,會面對如轉正定級、職稱申報、養老保險辦理、人事調動、社保福利、工齡計算、繼續深造(如出國、考研)、考公務員等問題,這些方面都離不開檔案。

首先,會影響個人利益。有了檔案,就可以享受到相關的人事、勞動、社會保障服務,如辦理社會保險、失業保險等。無論是在原單位供職的人,還是辭職後另謀新職業者,在辦理社會保險、領取失業金時,個人檔案記錄的工齡、工資、待遇、職務、社保參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據。

其次,會影響畢業生轉正定級和工齡計算。很多大學畢業生找到工作後,沒有及時辦理參加工作手續,工作幾年後仍然是學生身份,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轉正定級。沒有檔案證明也將失去工齡證明。

第三,會耽誤職稱評定和工作調轉。有的畢業生自大學畢業後,檔案既沒有提交單位,也沒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務中心,職稱評定就會因手續不全而受到影響。

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收藏:檔案轉存、棄檔、補救方案全知識

“棄檔族”補救方案

1.把檔案留在人才服務機構但一直沒有理會的,只要辦妥相關手續,就可將檔案關係理順;

2.“口袋檔案”要儘快向人才服務機構諮詢,若檔案袋被打開,裡面的資料就得經相關部門核實,若檔案資料遺失,還要到原單位去補充和確認;

3.“跳槽”人員將檔案遺留在原單位長期未辦理轉檔手續的,要與原單位協商,解決跳槽後的遺留問題,以便及時將檔案轉交;

4.對於那些不知檔案在何方的,則可以向學校、原戶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門及第一份工作的用人單位諮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