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元末梟雄的姓氏被專家改寫,梟雄子孫抗議無效,直到一塊碑出土

考古 文物 徐壽輝 白壽彝 歷史沙龍 2017-05-26

此元末梟雄的姓氏被專家改寫,梟雄子孫抗議無效,直到一塊碑出土

元末失政,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在《明英烈》中被塑造為川中王的明玉珍的真實人生其實比小說演義史還牛,他不僅稱隴蜀王,後來還稱帝,建國號大夏,仿效宋元官制,改六卿為中書省、樞密院,分別管理政務和軍務。

明玉珍本是隨縣(今湖北省隨州)人,善騎射,不嗜聲色貨利,處事公道果斷,為鄉人所重,其趁勢而起,為西系天完紅巾軍徐壽輝麾下統兵徵虜大元帥。

明玉珍乃是天生名將,讀兵書不多,運兵打仗卻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他由巫峽引兵入蜀,取重慶、克嘉定(今四川樂山),數年之間,便據有川蜀全境。

天下頭號野心家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第一個不服,為故主徐壽輝立廟,並悍然稱帝。

此元末梟雄的姓氏被專家改寫,梟雄子孫抗議無效,直到一塊碑出土

為開拓帝業,明玉珍北取漢中,南征雲南,有望將事業做大,以坐擁天下。

可惜,天不假其年。

1366年,明玉珍病逝於重慶,年僅38歲,葬於江北寶蓋山睿陵,廟號“太祖”,溢號“欽文昭武皇帝”。

但不管怎樣,明玉珍都應該是元末明初一大不可忽略的梟雄。

可惜的是,對於這位梟雄,史載不多,以致藉藉無名,幾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此元末梟雄的姓氏被專家改寫,梟雄子孫抗議無效,直到一塊碑出土

甚至,連明玉珍的姓氏,也是一筆糊塗賬。有史書記載“明玉珍,一曰旻氏”;或記“明玉珍,一曰旻端”;又或記“夏國主姓明氏,諱玉珍,一說旻氏”。

也就是說,按照史書記載,“明玉珍”只是一個代號,明玉珍既不姓“明”,名字也不是“玉珍”。關於明玉珍的姓,或是姓“旻”;又或姓複姓“旻端”;又或可能姓“明”,但懷疑是姓“旻”。

那麼,明玉珍到底是姓“旻”還是姓“旻端”或是“明”呢。

著名的歷史學專家吳晗先生通過窮經索據、周詳而嚴密的考證,得出的結論是:明玉珍本姓“旻”, 後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

另一歷史學家白壽彝經過獨立研究,在主編的《中國通史》亮出了與吳晗先生相同的結論:本姓“旻”,因明教之故而改姓“明”。

兩大專家的考證結果讓明玉珍的後代子孫極為不滿。

有明氏子孫撰文反駁說:如果說因信奉明教就要改姓明,那麼朱元璋就應該叫明元璋,徐壽輝就應該叫明壽輝,特別是韓山童、韓林兒更應該叫明山童、明林兒了。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國家權威工具書的《辭海》還是沿襲了吳晗先生和白壽彝先生的結論,記載明玉珍本姓“旻”。

直到一件事的發生,才人們才知道專家的判斷出錯。

那是1982年3月底,重慶市在江北上橫街重慶織布廠擴建廠房時,在工地現場發掘了湮沒數百年之久的明玉珍墓,出土了“玄宮之碑”及一批絲織“龍袍”等珍貴文物。

此元末梟雄的姓氏被專家改寫,梟雄子孫抗議無效,直到一塊碑出土

“玄宮之碑”為篆書所刻,碑文正書24行,正文每行47字,全碑共1004字。不但確記載有明玉珍的生年、入葬時間、大夏政權建立的時間和地點,明玉珍在位的準確時間,等等。還彌補了明玉珍稱王稱帝前歷任官職、大夏政權的官制等文獻記載的缺漏。

當然,上面也明確指出:“太祖,隨州隨縣梅丘人,姓明氏,御諱玉珍”。此外,還記載有明玉珍高祖、曾祖、祖父、父親的名諱和封號。

由此,明玉珍本姓“明”終於成為了一個鐵定、無可辯駁的事實。

此元末梟雄的姓氏被專家改寫,梟雄子孫抗議無效,直到一塊碑出土

《中華明姓總譜》編委會在編纂《中華明姓總譜》之時,針對明玉珍是姓“旻”之謬誤作出了更正,並專門寫了《明玉珍姓“明”不姓“旻”》的論文,以證明“明玉珍本姓明。”

今版《辭海》也尊重歷史事實,改正了明玉珍本姓“旻”錯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