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考古 文物 漢朝 西漢 抓拍貴港 2017-05-20

中國自古就有以玉飾美、以玉比德的傳統,“古之君子必佩玉”。商周至兩漢,逐漸形成了用玉、佩玉的禮儀制度,玉器多用於宗教禮儀,是社稷重器和喪葬用品。

秦漢兩代高足玉杯的具體用途,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有不少學者認為玉杯是飲酒器,但另一種主流觀點認為這是秦漢帝王用來承雲露並以露和玉屑而飲用的飲器。秦漢時期統治者迷信神仙,認為飲甘露、服丹藥玉屑可以長生不死。

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承盤高足玉杯

史書記載,公元前115年,漢武帝在長安建造了一個巨大的仙人承露盤,矗立於高臺之上。因此,擁有和使用高足玉杯僅限於帝王或者諸侯王級別,玉杯在秦漢兩代帝王生活中佔有極重要地位,可以說是皇帝及王侯的標誌性象徵物之一。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後在陝西、廣西、廣東三地出土了西安雲紋高足玉杯(阿房宮遺址)、貴港谷紋高足玉杯(羅泊灣1號漢墓)、廣州承盤高足玉杯(象崗山南越王墓),這三件稀世玉杯珍品分別象徵著秦漢時期秦國、西甌王國、南越王國三地最高統治者的王權與威儀。

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西安出土的雲紋高足玉杯

秦雲紋高足玉杯是1976年9月在出土於陝西省西安阿房宮遺址出土,青色玉,杯身呈直口筒狀,近底部急收,小平底。杯身紋飾分三層,上層飾有柿蒂、流雲紋,中層勾連卷雲紋,下層飾流雲、如意紋。足似豆形,豆的腹部刻有絲束樣花紋,玉杯上方與下方均有水銀沁,餘下多為黃香沁及鐵鏽斑。為秦代罕見的玉品佳作。現藏於西安博物院。

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貴港出土的雲紋高足玉杯(高11.3釐米,口徑4.5釐米,足徑3.3釐米)

1976年6月至11月,廣西貴縣(今貴港)城區北郊發掘出土疑似西漢早期的西甌國君墓葬——羅泊灣1號漢墓(一說為秦漢交替時南越國桂林郡最高行政官吏墓葬),此墓雖早已被盜,但仍舊出土了1000多件珍貴文物,這其中就有後來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谷紋高足玉杯,這件西漢早期的高足玉杯可謂是西安阿房宮遺址出土的谷紋高足玉杯的翻版:兩件玉杯形制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尺寸大小略有不同,可謂一對玉杯雙胞胎!兩件玉杯紋飾也有差別(名稱也由此區分), 陝西玉杯稱為“雲紋高足玉杯”,廣西玉杯則稱為“谷紋高足玉杯”。

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秦漢時期兩件谷紋高足玉杯對比

貴港的谷紋高足玉杯由一塊黃褐色半透明的硬玉雕琢而成呈圓筒形,器壁厚薄均勻,平口直腹圜底下連豆把形空心座足,腹部鏤刻每兩個乳釘為一組的谷紋,上下左右穿插排列,杯子呈紅褐色,整齊均勻地飾著陰刻、陽刻連雲紋,立體感極強,整件玉杯晶瑩潤滑,雕刻精細,造型優美,是一件藝術珍品。現藏於廣西博物館。

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廣州承盤高足玉杯近照,與貴港谷紋高足玉杯極為酷似。

1983年6月,廣州象崗山發現南越王漢墓,即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整座陵墓歷兩千多年都沒有被盜挖過,出土了極其豐富的隨葬物品,震驚了中外考古界。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在南越王墓中出土有一件承盤高足玉杯,放在南越王棺槨的頭端,由高足青玉杯、游龍銜花瓣形玉托架、銅承盤三部分組成,造型呈三龍拱杯之勢,它共由金、銀、玉、銅、木五種材料作成,工藝精巧、造型奇特。在象崗山的南越王墓中出土有五色藥石的實物,所以這件承盤高足杯極有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來承聚甘露、服用長生不老藥的器具。

稀世珍品高足玉杯“三胞胎”卻天各一方,先後在陝、桂、粵出土

西安雲紋高足玉杯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杯,與貴港羅泊灣1號漢墓及西安阿房宮遺址出土的玉杯十分相似,都是青玉泛湖綠色或藍色或黃褐色,杯身長圓筒形,座足呈豆形,飾捲雲紋等,這三件稀世玉杯如同出一個工匠之手,堪稱中國玉雕的珍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