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考古 文物 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 梧桐樹下戲鳳凰 2017-06-10

中山國王墓的考古發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國博物館中,好多文物的出土都有“偶然性”。這篇文章要說的包括國家一級文物“錯金銀虎噬鹿屏風插座”在內的一批先秦中山國文物的發現,就很有戲劇性。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插座)

戰國時期是華夏曆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七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霸權,戰亂不休。在那時的強國燕趙二國之間,還有一個小國“中山國”,中山國位於今河北省平山縣境內於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

此後,中山國便永遠退出了歷史,由於史書所記該國並不多,中山國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中山國王墓的發現,把這個歷史謎團一下子解開了。

中山國王墓的發現,因為文革期間的農田平整運動,其發現也屬偶然。

根據上級號召,1974年冬天,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農民開展大規模平整農田運動,原本就被懷疑是古墓的大土丘,經過農民不斷取土,出現了古墓葬痕跡。這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門的注意,聞訊趕來的當地考古人員來到現場時,大土丘已遭到嚴重破壞,根本無法原樣保護。經上報,只能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這才有了之後中山國王錯的墓的發現。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中山國遺址)

如今已知道,平山三汲附近有規模很大的先秦中山國古墓群,但在當年並不清楚。

1974年開始的考古發掘,共發掘了包括兩座王墓(分別是一號墓和六號墓)在內的幾十座戰國時期的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錯金銀虎噬鹿屏風插座”,"夔龍紋銅方壺"、"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銀首人俑燈"、"雙翼銅神獸"等國寶級文物。這在當時很轟動,是繼長沙馬王堆漢墓、戰國曾侯乙墓之後,中國考古界在文革期間的又一重大發現。

當年,更深入的考古發掘,是從一號古墓開始的。

一號古墓是古墓群中體形最大的一個,雖然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地上封土仍很大,高15米,東西底邊長92米,南北底邊長110米。封土平面基本為方形,由下到上構成三級臺階, 第二級臺階以上還殘存著建築的遺蹟。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取土現場)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隨著勘探範圍的擴大, 在一號墓的外圍先後發現了6座陪葬墓、2個車馬坑和1個雜殉坑。陪葬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葬船坑的設計,這在中國北方古代墓葬中十分罕見。

讓考古專家痛心的是,不論是一號主墓,還是周邊的隨葬墓,早期都被盜墓者光顧了,遭到過嚴重的盜掘。如一號墓中最大的槨室裡,除了幾個吊棺用的大銅環和一些文物殘片外,幾乎一無所有了。更可惡的是,被推測是戰國時的一夥盜墓者,在盜掘之後還放了一把火,把整個墓室燒得面目全非。

就在大家失望的時候,一個意外讓大家興奮了起來,一民工在主墓室側面的平臺上, 一腳踩空了——踩空的地方竟然是一個隨葬品“倉庫”。

原來,主墓室的兩側有兩個與主墓室互不相連的洞室,專門用來放置隨葬物品,從中出土了幾百件文物,內有大量的稀世珍品,“錯金銀虎噬鹿屏風插座”,"夔龍紋銅方壺"這些國寶都是從中挖出來的。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這種將隨葬品與主墓室分開埋的現象,是中國以前考古發掘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這種非常規的墓室結構設計, 為中山國王陵墓所獨有。這些隨葬寶物能逃過2000多年來的一次又次的盜掘,始終未被盜墓者發現,便得益於這種“分開式”設計。

當初設計是否出於反盜墓考慮才這麼做的,現在已不得而知,但這種“分開埋”設計,在事實上起到了十分有效的反盜墓作用,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是這樣分開埋茂,互不相通,包括“錯金銀虎噬鹿屏風插座”這些國寶在內的一大批珍貴文物,決不可能留存到現在。

隨葬品“倉庫”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中。東倉清理完之後, 在東方方向又發現了一個倉庫,但面卻是空的,難道被盜墓者光顧了?但仔細查看後發現,現場沒有盜掘的痕跡,也沒有擺放過器物的痕跡,原來這是墓主中山王的“備用倉庫”。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考古遺址)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西北庫、東庫考古現場)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西庫考古現場)

接著將西邊的“倉庫”打開,也沒有發現被盜的痕跡, 從中出土了更多更珍貴的文物。

槨室內出土了極珍貴的“兆域圖”銅版,銅版上用金銀嵌出了中山王陵園的規劃圖。

到一號墓發掘完畢後,中山王墓的完整設計結構就出來了——

封土為方形,由下自上呈三級臺階式。第一臺階的內側有散水,第二臺階上有迴廊建築殘跡;有壁柱及簷柱撐起迴廊的頂部,簷下散水以鵝卵石鋪築。

主室平面呈“中”字形,全室分為南、北墓道、槨室、東北庫(面積較小,無隨葬遺物)、東庫(陳列青銅器和漆木器)、西庫(陳列禮樂器和玉器)六個部分。

槨室為石築,室內積碳。葬具為二棺二槨。

南面的東西兩側各有車馬坑1座,墓室南面有雜殉坑、葬船坑各一座。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根據考古情況分析,中山王使用的應該是五層木棺。棺槨的層數在古代中國顯示身份標誌,五層棺槨限於國君使用。

墓室兩側的6座陪葬墓,陪葬者頭皆向主墓,有棺有槨,陪葬墓的墓擴打破了大墓封土,隨葬器物早晚不同,說明這些陪葬者並不是被殉殺,不是非正常死亡,而是自然死亡後陪葬於王墓旁邊的。

能證實墓主身份的,是隨葬器物上的銘文。一號墓出土的銅器中共有90件帶有銘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3件,分別是中山王銅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兩耳二三獸蹄足;方壺,方座,蓋上有二立獸,邊稜上四夔龍,腹部兩鋪首;嗣子圓壺,兩鋪首,圈足,蓋飾三鈕。

這三件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的歷史,填補了歷史文獻的空白,這是這次考古最令人的高興的成果之一。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方壺是一隻大酒壺,壺高有63釐米,重達28公斤,壺身四面刻滿了文字,多達450個字,證實一號墓的主人是中山王,名子叫“錯”。

銘文中, 還特別記載了中山國征伐燕國的經過,“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的說法,證明在王山王錯之前, 還出現了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四位中山王。

需要說明的一下的是,考古編號為六號墓的墓主就是成公,他是中山王錯的父親,也就是說,錯繼續了成公的中山王位。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