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不見冢”為戰國時期大型墓葬

考古 戰國時期 文物 春秋戰國 南陽報業傳媒 2017-06-08

龍騰南陽訊 6月1日,南陽晚報刊發白振國文章《“不見冢”裡“見”什麼》,從文獻研究、實地調查、傳說故事等多個角度對王子朝地望、晁姓發源地、周王朝典籍遺失地等千古之謎進行了深入探究。文章刊發後引發關注,短短几天網絡瀏覽量已達5萬多次……

南陽市:“不見冢”為戰國時期大型墓葬

文物勘探現場

記者從文物部門瞭解到,根據前期的文物勘探可以初步確認:冢崗廟被盜墓葬(不見冢)為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型墓葬。相關情況已上報省文物部門,考古發掘工作即將開展。

網友:這座墓文化價值不可估量

《“不見冢”裡“見”什麼》刊發後引起廣泛關注,網友紛紛轉發、點評,期待這座大墓有重大發現,期待文化底蘊深厚的南陽成為中國考古關注的地方。

網友“楚風漢韻”:從歷史典籍入手,實地調查後結合傳說故事大膽推測,“周王子朝葬在南陽”的結論很讓人振奮!希望考古發掘可以儘快開展,讓謎底儘快見諸天日!

網友“不坐順風車”:《皇覽》及《左傳》《史記》等史料記載,現場發現“戰國早期或春秋晚期的特大型墓葬”的信息,都將線索指向王子朝。雖還有待考古發掘證實,但即便不是王子朝的墓葬,如此規格、規模,肯定也是王侯級別的,其文化價值不可估量。

網友“淯水之畔”:“晁墳”“雙廟”“不見冢”應該是有相互關聯的,它們應該一起發掘、考證。如果可以結合周圍的龍灣水庫、泗水等自然景觀和鄂城遺址、鄂城寺、張衡館等人文景觀統一規劃、設計、利用,肯定能成為南陽的又一文化明珠。

村民:盜洞口曾發現有金屬+碎塊

南陽理工學院博物館副館長、文化學者袁祖雨和南陽理工學院副教授孫保瑞上個月走訪夏莊村時,村民王建成為他們提供了兩塊在“不見冢”盜洞附近撿回的碎塊。“盜墓賊在廟上瘋狂活動,他們挖了幾個大洞,架來電線在地下引爆,爆破完又用抽水機從地下抽水。”王建成說。

南陽市:“不見冢”為戰國時期大型墓葬

南陽市:“不見冢”為戰國時期大型墓葬

王建成從盜洞附近撿回的金屬碎塊

這兩塊碎塊一塊紅棗樣大小,一塊核桃樣大小,憑手感比重較大。核桃樣碎塊可見兩個粗糙的原生面,兩面之間厚約5釐米,兩原生面之外其他面呈不規則的斷裂痕跡。輕刮紅棗樣碎塊表面,可見銀白色金屬光澤。這兩塊碎塊從金屬成分上分析,應為銅、錫、鉛的合金。“我們推斷冢崗廟下面的不見冢應該是春秋晚期或者戰國早期的。”袁祖雨說,他查閱《周禮·考工記》相關記錄,《攻金之工》篇將當時冶鑄器具大概分為六類:鐘鼎、斧斤、戈戟、大刃、削殺矢、鑑燧。碎塊有原生面但不規整,厚度又達到了5釐米,由此推斷碎塊的原器物不屬六類之中,可能是來自地下一特別巨大厚重的封藏器物。

部門:被盜墓葬為戰國大型墓葬

在瞭解到冢崗廟附近發現盜洞的信息後,市文研所迅速介入,派出人員對被盜墓葬進行調查。冢崗廟被盜墓葬位於夏莊村東側,西臨龍窩村至夏莊村的村級公路。盜洞位於冢崗廟前,直徑約80釐米,深約15米,盜洞可見水,附近有發白的五花土。

“當地村民說冢崗廟門前原有一大的封土堆,原冢崗廟就建在封土堆之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封土堆還有20多米高,後被當地村民拉走墊地。”考古人員介紹,廟曾被拆除,現冢崗廟為近期重建,廟前立有一通清代時期碑刻,字跡已模糊無法辨認。文物部門進行了文物勘探,最終確定該位置為一座大型“甲”字型豎穴土坑墓,總長約66米,墓室長40米、寬38米,深約18米。墓室四周有階梯狀臺階,臺階寬約0.8米至1米,臺階高0.8米至1米;墓道位於東側正中,東寬約5米,接近墓室處寬約10米,長約26米。

“根據該墓的形制、結構以及包含物可以初步確定,該墓為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型墓葬。”考古人員說,文物部門已經對該區域進行更加詳盡的調查,瞭解墓葬的分佈情況,為下一步的文物保護提供基礎資料,並將相關情況上報省文物部門,請求儘快進行考古發掘。

記者瞭解到,文物部門已積極協調當地政府部門做好現場保護工作,確保該墓葬的文物安全。考古發掘工作即將開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諸多千古謎團就會被揭開,本報也將繼續關注。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