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但是,雖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不存在相應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演員身上,正如上文說,該劇的演員的演技都是一流,將影視劇裡的人似乎都演活了。這部電視劇缺點也不在於今天常見的服道化不走心問題。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見的走心,各種清代服飾搭配應有盡有,且基本上屬於絲毫看不到粗製濫造之處的那種。

要說起來,《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它最大的問題其實擁有許多歷史劇的事實和常識錯誤。這些錯誤有些往往都是低級錯誤——比如最為明顯的,也是到了如今還為觀眾所詬病的“我孝莊……”,作為該劇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皇太后,她在電視劇裡面居然公然自稱自己是“我孝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低級了。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關這種死後的追諡,是非常嚴格的,孝莊太皇太后這個毫無疑問就屬於屬於死後的諡號追贈,活人是萬萬不可能自稱這種死後諡號的。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但是,雖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不存在相應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演員身上,正如上文說,該劇的演員的演技都是一流,將影視劇裡的人似乎都演活了。這部電視劇缺點也不在於今天常見的服道化不走心問題。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見的走心,各種清代服飾搭配應有盡有,且基本上屬於絲毫看不到粗製濫造之處的那種。

要說起來,《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它最大的問題其實擁有許多歷史劇的事實和常識錯誤。這些錯誤有些往往都是低級錯誤——比如最為明顯的,也是到了如今還為觀眾所詬病的“我孝莊……”,作為該劇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皇太后,她在電視劇裡面居然公然自稱自己是“我孝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低級了。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關這種死後的追諡,是非常嚴格的,孝莊太皇太后這個毫無疑問就屬於屬於死後的諡號追贈,活人是萬萬不可能自稱這種死後諡號的。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之所以活人不會這樣自稱,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這樣很不吉利,畢竟是歷史上稱呼的死人,一個活人非要這樣自稱確實有點不吉祥,對向來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來說,難以接受;另外一方面是屬於活人壓根兒也就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被追贈什麼諡號,孝莊除非是穿越者,不然大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一定是孝莊的。

除了《康熙王朝》裡面的“我孝莊…”的錯誤讓人難以接受外,還有劇中另一主人公——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本人自稱:

“前天夜裡,聖祖託了個夢,說是陵寢不穩……”,大臣上奏“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

這個錯誤毫無疑問是對歷史的基本事實不太瞭解。什麼樣的基本歷史事實不瞭解呢?那就是不知道康熙皇帝的“別名”,在歷史上的這些個皇帝,往往擁有很多名字,康熙皇帝作為大清的皇帝,他擁有的名字之一除了康熙和玄燁,也還有仁皇帝的諡號,再除此之外,還擁有廟號“清聖祖”。所以鬧出這個錯誤,這就很尷尬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但是,雖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不存在相應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演員身上,正如上文說,該劇的演員的演技都是一流,將影視劇裡的人似乎都演活了。這部電視劇缺點也不在於今天常見的服道化不走心問題。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見的走心,各種清代服飾搭配應有盡有,且基本上屬於絲毫看不到粗製濫造之處的那種。

要說起來,《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它最大的問題其實擁有許多歷史劇的事實和常識錯誤。這些錯誤有些往往都是低級錯誤——比如最為明顯的,也是到了如今還為觀眾所詬病的“我孝莊……”,作為該劇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皇太后,她在電視劇裡面居然公然自稱自己是“我孝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低級了。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關這種死後的追諡,是非常嚴格的,孝莊太皇太后這個毫無疑問就屬於屬於死後的諡號追贈,活人是萬萬不可能自稱這種死後諡號的。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之所以活人不會這樣自稱,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這樣很不吉利,畢竟是歷史上稱呼的死人,一個活人非要這樣自稱確實有點不吉祥,對向來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來說,難以接受;另外一方面是屬於活人壓根兒也就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被追贈什麼諡號,孝莊除非是穿越者,不然大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一定是孝莊的。

除了《康熙王朝》裡面的“我孝莊…”的錯誤讓人難以接受外,還有劇中另一主人公——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本人自稱:

“前天夜裡,聖祖託了個夢,說是陵寢不穩……”,大臣上奏“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

這個錯誤毫無疑問是對歷史的基本事實不太瞭解。什麼樣的基本歷史事實不瞭解呢?那就是不知道康熙皇帝的“別名”,在歷史上的這些個皇帝,往往擁有很多名字,康熙皇帝作為大清的皇帝,他擁有的名字之一除了康熙和玄燁,也還有仁皇帝的諡號,再除此之外,還擁有廟號“清聖祖”。所以鬧出這個錯誤,這就很尷尬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所以在清朝的歷史電視劇上,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呢,因為康熙皇帝他本人在清朝死後,被追諡為“清聖祖”,要是活著的康熙皇帝要是“說”清聖祖康熙皇帝給自己託夢,那就活脫脫的從一個歷史正劇變成恐怖懸疑大劇了,會大大的誤導別人。

這部劇裡面的歷史常識錯誤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同樣出自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的口中的還有“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從這裡打進北京,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這句讓人可以被雷到外焦裡嫩的名言。

眾所周知,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和人家成吉思汗關係真的不大,那成吉思汗崛起那會兒,大宋早就宅在南方天天紙醉金迷了,成吉思汗打得是大清的祖上大金,而且這僅僅是第一處錯誤。第二處錯誤是,使得大宋丟半壁江山的難道不是你們大清的祖先大金嘛?作為皇帝的康熙,怎麼可以關於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呢?不管什麼角度,這個話題都不利大清啊。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但是,雖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不存在相應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演員身上,正如上文說,該劇的演員的演技都是一流,將影視劇裡的人似乎都演活了。這部電視劇缺點也不在於今天常見的服道化不走心問題。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見的走心,各種清代服飾搭配應有盡有,且基本上屬於絲毫看不到粗製濫造之處的那種。

要說起來,《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它最大的問題其實擁有許多歷史劇的事實和常識錯誤。這些錯誤有些往往都是低級錯誤——比如最為明顯的,也是到了如今還為觀眾所詬病的“我孝莊……”,作為該劇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皇太后,她在電視劇裡面居然公然自稱自己是“我孝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低級了。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關這種死後的追諡,是非常嚴格的,孝莊太皇太后這個毫無疑問就屬於屬於死後的諡號追贈,活人是萬萬不可能自稱這種死後諡號的。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之所以活人不會這樣自稱,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這樣很不吉利,畢竟是歷史上稱呼的死人,一個活人非要這樣自稱確實有點不吉祥,對向來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來說,難以接受;另外一方面是屬於活人壓根兒也就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被追贈什麼諡號,孝莊除非是穿越者,不然大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一定是孝莊的。

除了《康熙王朝》裡面的“我孝莊…”的錯誤讓人難以接受外,還有劇中另一主人公——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本人自稱:

“前天夜裡,聖祖託了個夢,說是陵寢不穩……”,大臣上奏“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

這個錯誤毫無疑問是對歷史的基本事實不太瞭解。什麼樣的基本歷史事實不瞭解呢?那就是不知道康熙皇帝的“別名”,在歷史上的這些個皇帝,往往擁有很多名字,康熙皇帝作為大清的皇帝,他擁有的名字之一除了康熙和玄燁,也還有仁皇帝的諡號,再除此之外,還擁有廟號“清聖祖”。所以鬧出這個錯誤,這就很尷尬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所以在清朝的歷史電視劇上,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呢,因為康熙皇帝他本人在清朝死後,被追諡為“清聖祖”,要是活著的康熙皇帝要是“說”清聖祖康熙皇帝給自己託夢,那就活脫脫的從一個歷史正劇變成恐怖懸疑大劇了,會大大的誤導別人。

這部劇裡面的歷史常識錯誤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同樣出自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的口中的還有“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從這裡打進北京,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這句讓人可以被雷到外焦裡嫩的名言。

眾所周知,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和人家成吉思汗關係真的不大,那成吉思汗崛起那會兒,大宋早就宅在南方天天紙醉金迷了,成吉思汗打得是大清的祖上大金,而且這僅僅是第一處錯誤。第二處錯誤是,使得大宋丟半壁江山的難道不是你們大清的祖先大金嘛?作為皇帝的康熙,怎麼可以關於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呢?不管什麼角度,這個話題都不利大清啊。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至於像“七大恨詔書頒佈後,世祖爺提兵入關,身先士卒,血戰二十八天,世祖爺把所有的恨都聚集在三尺刀鋒上,如果沒有這七大恨事,大清就沒有今天”的這種臺詞也讓人有些頭暈目眩。歷史上確實是有七大恨,只不過那個時候世祖爺才多大呢?提兵入關的是多爾袞。

很明顯,電視劇裡忘記查找關於世祖是誰了——清世祖和清聖祖一樣,都屬於廟號,電視劇它以為清世祖是努爾哈赤或者是皇太極,卻沒想到清世祖其實是康熙皇帝他老爹福臨。那一年七大恨的時候,福臨斷無可能會提三尺劍奮勇殺敵,那年大清入關的時候,福臨也沒可能會血戰到底,原因都是,那些年,福臨還是一個孩子呢。

如果說之前的都是比較低級的歷史常識的錯誤,那麼對於電視劇當中濃墨重彩表現的那個殺子女的朱國治的描述那可真的就是一個相當高級的謠言了。朱國治在電視劇裡面展示出來了無比高尚的情操,一看就是一個為了維護祖國統一而獻身的偉大覺悟的官僚,可實際上,要是受了電視劇的印象,誤以為朱國治真的是什麼好人的話,那可就是錯了。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但是,雖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不存在相應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演員身上,正如上文說,該劇的演員的演技都是一流,將影視劇裡的人似乎都演活了。這部電視劇缺點也不在於今天常見的服道化不走心問題。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見的走心,各種清代服飾搭配應有盡有,且基本上屬於絲毫看不到粗製濫造之處的那種。

要說起來,《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它最大的問題其實擁有許多歷史劇的事實和常識錯誤。這些錯誤有些往往都是低級錯誤——比如最為明顯的,也是到了如今還為觀眾所詬病的“我孝莊……”,作為該劇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皇太后,她在電視劇裡面居然公然自稱自己是“我孝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低級了。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關這種死後的追諡,是非常嚴格的,孝莊太皇太后這個毫無疑問就屬於屬於死後的諡號追贈,活人是萬萬不可能自稱這種死後諡號的。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之所以活人不會這樣自稱,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這樣很不吉利,畢竟是歷史上稱呼的死人,一個活人非要這樣自稱確實有點不吉祥,對向來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來說,難以接受;另外一方面是屬於活人壓根兒也就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被追贈什麼諡號,孝莊除非是穿越者,不然大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一定是孝莊的。

除了《康熙王朝》裡面的“我孝莊…”的錯誤讓人難以接受外,還有劇中另一主人公——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本人自稱:

“前天夜裡,聖祖託了個夢,說是陵寢不穩……”,大臣上奏“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

這個錯誤毫無疑問是對歷史的基本事實不太瞭解。什麼樣的基本歷史事實不瞭解呢?那就是不知道康熙皇帝的“別名”,在歷史上的這些個皇帝,往往擁有很多名字,康熙皇帝作為大清的皇帝,他擁有的名字之一除了康熙和玄燁,也還有仁皇帝的諡號,再除此之外,還擁有廟號“清聖祖”。所以鬧出這個錯誤,這就很尷尬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所以在清朝的歷史電視劇上,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呢,因為康熙皇帝他本人在清朝死後,被追諡為“清聖祖”,要是活著的康熙皇帝要是“說”清聖祖康熙皇帝給自己託夢,那就活脫脫的從一個歷史正劇變成恐怖懸疑大劇了,會大大的誤導別人。

這部劇裡面的歷史常識錯誤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同樣出自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的口中的還有“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從這裡打進北京,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這句讓人可以被雷到外焦裡嫩的名言。

眾所周知,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和人家成吉思汗關係真的不大,那成吉思汗崛起那會兒,大宋早就宅在南方天天紙醉金迷了,成吉思汗打得是大清的祖上大金,而且這僅僅是第一處錯誤。第二處錯誤是,使得大宋丟半壁江山的難道不是你們大清的祖先大金嘛?作為皇帝的康熙,怎麼可以關於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呢?不管什麼角度,這個話題都不利大清啊。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至於像“七大恨詔書頒佈後,世祖爺提兵入關,身先士卒,血戰二十八天,世祖爺把所有的恨都聚集在三尺刀鋒上,如果沒有這七大恨事,大清就沒有今天”的這種臺詞也讓人有些頭暈目眩。歷史上確實是有七大恨,只不過那個時候世祖爺才多大呢?提兵入關的是多爾袞。

很明顯,電視劇裡忘記查找關於世祖是誰了——清世祖和清聖祖一樣,都屬於廟號,電視劇它以為清世祖是努爾哈赤或者是皇太極,卻沒想到清世祖其實是康熙皇帝他老爹福臨。那一年七大恨的時候,福臨斷無可能會提三尺劍奮勇殺敵,那年大清入關的時候,福臨也沒可能會血戰到底,原因都是,那些年,福臨還是一個孩子呢。

如果說之前的都是比較低級的歷史常識的錯誤,那麼對於電視劇當中濃墨重彩表現的那個殺子女的朱國治的描述那可真的就是一個相當高級的謠言了。朱國治在電視劇裡面展示出來了無比高尚的情操,一看就是一個為了維護祖國統一而獻身的偉大覺悟的官僚,可實際上,要是受了電視劇的印象,誤以為朱國治真的是什麼好人的話,那可就是錯了。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這貨擔任江蘇巡撫之時,期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甚至曾誣陷殺害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金聖嘆等人,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反派官僚。要是還覺得不夠毀三觀,我們再看這傢伙在擔任雲南巡撫時的所作所為,他在任期間特別愛喝兵血(剋扣軍糧)這就直接導致了雲南許多兵馬人心思變。而在吳三桂起兵造反時,這貨最後是被殺了。從頭看到尾,在歷史上這貨一點好人的樣子都沒有,更別說電視劇裡面塑造的那種高大的英雄形象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在當時乃至之後的社會上一度被封為神劇,憑的就是那份認真與細緻,但是就算是這麼良心且認真細緻的歷史正劇,尚且會存在如此多的硬傷,可想而知在今天,那麼多動輒投資數億,但是短短數月即可上映的所謂歷史正劇,會出現大量錯誤是有多正常。

"

在我們九零後這代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電視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歷史劇因為各種原因,總是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興趣,當年也湧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康熙王朝》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該劇製作相當考究,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表達出來一股非常強烈的康熙皇帝應該有的帝王氣概和貴族氣息,在該劇裡面,不僅看不到當下最常見的面癱演技,而且還能在當時的條件下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觀眾可以看見相當良心的服道化,屬實令人無比開心。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但是,雖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不存在相應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演員身上,正如上文說,該劇的演員的演技都是一流,將影視劇裡的人似乎都演活了。這部電視劇缺點也不在於今天常見的服道化不走心問題。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見的走心,各種清代服飾搭配應有盡有,且基本上屬於絲毫看不到粗製濫造之處的那種。

要說起來,《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它最大的問題其實擁有許多歷史劇的事實和常識錯誤。這些錯誤有些往往都是低級錯誤——比如最為明顯的,也是到了如今還為觀眾所詬病的“我孝莊……”,作為該劇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皇太后,她在電視劇裡面居然公然自稱自己是“我孝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低級了。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關這種死後的追諡,是非常嚴格的,孝莊太皇太后這個毫無疑問就屬於屬於死後的諡號追贈,活人是萬萬不可能自稱這種死後諡號的。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之所以活人不會這樣自稱,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這樣很不吉利,畢竟是歷史上稱呼的死人,一個活人非要這樣自稱確實有點不吉祥,對向來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來說,難以接受;另外一方面是屬於活人壓根兒也就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被追贈什麼諡號,孝莊除非是穿越者,不然大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一定是孝莊的。

除了《康熙王朝》裡面的“我孝莊…”的錯誤讓人難以接受外,還有劇中另一主人公——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本人自稱:

“前天夜裡,聖祖託了個夢,說是陵寢不穩……”,大臣上奏“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

這個錯誤毫無疑問是對歷史的基本事實不太瞭解。什麼樣的基本歷史事實不瞭解呢?那就是不知道康熙皇帝的“別名”,在歷史上的這些個皇帝,往往擁有很多名字,康熙皇帝作為大清的皇帝,他擁有的名字之一除了康熙和玄燁,也還有仁皇帝的諡號,再除此之外,還擁有廟號“清聖祖”。所以鬧出這個錯誤,這就很尷尬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所以在清朝的歷史電視劇上,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呢,因為康熙皇帝他本人在清朝死後,被追諡為“清聖祖”,要是活著的康熙皇帝要是“說”清聖祖康熙皇帝給自己託夢,那就活脫脫的從一個歷史正劇變成恐怖懸疑大劇了,會大大的誤導別人。

這部劇裡面的歷史常識錯誤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同樣出自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的口中的還有“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從這裡打進北京,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這句讓人可以被雷到外焦裡嫩的名言。

眾所周知,讓宋朝丟掉半壁江山的和人家成吉思汗關係真的不大,那成吉思汗崛起那會兒,大宋早就宅在南方天天紙醉金迷了,成吉思汗打得是大清的祖上大金,而且這僅僅是第一處錯誤。第二處錯誤是,使得大宋丟半壁江山的難道不是你們大清的祖先大金嘛?作為皇帝的康熙,怎麼可以關於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呢?不管什麼角度,這個話題都不利大清啊。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至於像“七大恨詔書頒佈後,世祖爺提兵入關,身先士卒,血戰二十八天,世祖爺把所有的恨都聚集在三尺刀鋒上,如果沒有這七大恨事,大清就沒有今天”的這種臺詞也讓人有些頭暈目眩。歷史上確實是有七大恨,只不過那個時候世祖爺才多大呢?提兵入關的是多爾袞。

很明顯,電視劇裡忘記查找關於世祖是誰了——清世祖和清聖祖一樣,都屬於廟號,電視劇它以為清世祖是努爾哈赤或者是皇太極,卻沒想到清世祖其實是康熙皇帝他老爹福臨。那一年七大恨的時候,福臨斷無可能會提三尺劍奮勇殺敵,那年大清入關的時候,福臨也沒可能會血戰到底,原因都是,那些年,福臨還是一個孩子呢。

如果說之前的都是比較低級的歷史常識的錯誤,那麼對於電視劇當中濃墨重彩表現的那個殺子女的朱國治的描述那可真的就是一個相當高級的謠言了。朱國治在電視劇裡面展示出來了無比高尚的情操,一看就是一個為了維護祖國統一而獻身的偉大覺悟的官僚,可實際上,要是受了電視劇的印象,誤以為朱國治真的是什麼好人的話,那可就是錯了。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這貨擔任江蘇巡撫之時,期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甚至曾誣陷殺害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金聖嘆等人,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反派官僚。要是還覺得不夠毀三觀,我們再看這傢伙在擔任雲南巡撫時的所作所為,他在任期間特別愛喝兵血(剋扣軍糧)這就直接導致了雲南許多兵馬人心思變。而在吳三桂起兵造反時,這貨最後是被殺了。從頭看到尾,在歷史上這貨一點好人的樣子都沒有,更別說電視劇裡面塑造的那種高大的英雄形象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在當時乃至之後的社會上一度被封為神劇,憑的就是那份認真與細緻,但是就算是這麼良心且認真細緻的歷史正劇,尚且會存在如此多的硬傷,可想而知在今天,那麼多動輒投資數億,但是短短數月即可上映的所謂歷史正劇,會出現大量錯誤是有多正常。

《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裡面也有些歷史常識性錯誤

比如《新三國》劉備大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明應該是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名言啊)”;《陸貞傳奇》北齊著名昏君高湛居然成為了中興明君(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龍珠傳奇》兩撅名王的李定國居然留了辮子頭,且親弟弟去清朝皇帝所在的皇宮做了太監;《趙匡胤傳奇》隨便一個路人張嘴就是現在應該是後晉了(後晉是史書後來人寫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論,都是硬傷槽點一大堆的電視劇。

但是,這其實很不應該,歷史劇如果不尊重歷史,不如改名叫架空劇,因為如果明明是篡改歷史而成的歷史劇,卻非要自我標榜是歷史真相(《大軍師司馬懿》主演吳秀波公開表示,七步詩裡的煮豆燃豆萁的煮豆是曹丕,豆萁是曹植),那會對觀眾造成一些誤導和困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