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康熙 瓷器 清朝 收藏 雍正 收藏家雜誌 2019-08-24
"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並不多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稱“郎窯綠”或稱“綠郎”的器物,更是少見(圖1)。文物界有“綠郎”的價值是郎紅十倍的說法,可稱得上是彌足珍貴。觀察傳世的綠郎器物,周身呈現綠色,且佈滿清晰的細碎開片,釉質光亮,內部及底部呈現“米湯黃”或青綠色。雖然研究者、欣賞者、收藏者趨之若鶩,但對其釉色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並不多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稱“郎窯綠”或稱“綠郎”的器物,更是少見(圖1)。文物界有“綠郎”的價值是郎紅十倍的說法,可稱得上是彌足珍貴。觀察傳世的綠郎器物,周身呈現綠色,且佈滿清晰的細碎開片,釉質光亮,內部及底部呈現“米湯黃”或青綠色。雖然研究者、欣賞者、收藏者趨之若鶩,但對其釉色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1 康熙綠郎觀音瓶

筆者2005年與景德鎮配釉大師李瑞祥探討過此事,李瑞祥直言不諱地說綠郎就是郎窯紅,是同一種原料,只是在燒製時最終的還原階段發生意外,整體停留在了氧化階段,所以本應表現出還原的紅銅色,變成了氧化的綠色,後人稱為“綠郎”,實為郎紅的失敗產品。在傳世的器物中,也有並未全部還原成紅色的器物,也充分證明了綠郎與郎紅之間的關係(圖2)。

"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並不多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稱“郎窯綠”或稱“綠郎”的器物,更是少見(圖1)。文物界有“綠郎”的價值是郎紅十倍的說法,可稱得上是彌足珍貴。觀察傳世的綠郎器物,周身呈現綠色,且佈滿清晰的細碎開片,釉質光亮,內部及底部呈現“米湯黃”或青綠色。雖然研究者、欣賞者、收藏者趨之若鶩,但對其釉色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1 康熙綠郎觀音瓶

筆者2005年與景德鎮配釉大師李瑞祥探討過此事,李瑞祥直言不諱地說綠郎就是郎窯紅,是同一種原料,只是在燒製時最終的還原階段發生意外,整體停留在了氧化階段,所以本應表現出還原的紅銅色,變成了氧化的綠色,後人稱為“綠郎”,實為郎紅的失敗產品。在傳世的器物中,也有並未全部還原成紅色的器物,也充分證明了綠郎與郎紅之間的關係(圖2)。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2 並未完全還原成紅色的郎紅器物

郎窯紅和綠郎在清代只有康熙時期以及晚清時期燒製過,中間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原因是雍正時期在郎窯紅的配方上,又研究出適應窯溫更加寬泛、可參與窯位更多、產量更大、成功率更高的窯變紅釉,而郎紅被其取代。晚清民國時期有仿郎窯紅、綠郎的產品,其中仿康熙綠郎的圓罐在市場流通很多,但兩個時期即使在釉料、窯型、窯溫、窯位相同的前提下,也有所不同。原因是不同時期對於瓷土的提煉技術有所不同,導致坯胎硬度不同,而最終在釉面呈現出的狀態不同。康熙時期胎體細密,釉吸胎而貼骨,沉穩油潤;而晚清民國時期胎體堅硬,釉不入胎骨,表面呈現浮光,這是區分康熙與民國時期郎窯紅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

"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並不多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稱“郎窯綠”或稱“綠郎”的器物,更是少見(圖1)。文物界有“綠郎”的價值是郎紅十倍的說法,可稱得上是彌足珍貴。觀察傳世的綠郎器物,周身呈現綠色,且佈滿清晰的細碎開片,釉質光亮,內部及底部呈現“米湯黃”或青綠色。雖然研究者、欣賞者、收藏者趨之若鶩,但對其釉色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1 康熙綠郎觀音瓶

筆者2005年與景德鎮配釉大師李瑞祥探討過此事,李瑞祥直言不諱地說綠郎就是郎窯紅,是同一種原料,只是在燒製時最終的還原階段發生意外,整體停留在了氧化階段,所以本應表現出還原的紅銅色,變成了氧化的綠色,後人稱為“綠郎”,實為郎紅的失敗產品。在傳世的器物中,也有並未全部還原成紅色的器物,也充分證明了綠郎與郎紅之間的關係(圖2)。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2 並未完全還原成紅色的郎紅器物

郎窯紅和綠郎在清代只有康熙時期以及晚清時期燒製過,中間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原因是雍正時期在郎窯紅的配方上,又研究出適應窯溫更加寬泛、可參與窯位更多、產量更大、成功率更高的窯變紅釉,而郎紅被其取代。晚清民國時期有仿郎窯紅、綠郎的產品,其中仿康熙綠郎的圓罐在市場流通很多,但兩個時期即使在釉料、窯型、窯溫、窯位相同的前提下,也有所不同。原因是不同時期對於瓷土的提煉技術有所不同,導致坯胎硬度不同,而最終在釉面呈現出的狀態不同。康熙時期胎體細密,釉吸胎而貼骨,沉穩油潤;而晚清民國時期胎體堅硬,釉不入胎骨,表面呈現浮光,這是區分康熙與民國時期郎窯紅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3 康熙郎窯紅觀音瓶 故宮博物院藏

郎窯紅釉瓷器起源於清康熙一朝,但能夠到達本朝的傳世品卻非常少,且多數在各大博物館收藏,民間能夠看到的少之又少。其造型主要是高約30釐米左右的一百件瓶,或高約38釐米左右的一百五十件瓶居多,小件器物少見。

郎窯紅瓷器的瓷胎為白色,且胎骨緊密,明顯感覺器物下半部有墜手感,這一點為康熙時期器物所獨有。釉色方面,郎窯紅通體為上淺下深的紅色,流淌感明顯,並均伴有細碎如蜻蜓翅膀般的開片。但紅色的區間比較大,從如桃花般的淡紅色到如牛血般的深紅色都會出現。最佳的郎紅釉色紅色濃烈,且釉質透亮緊實,玻璃光感強烈。

"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並不多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稱“郎窯綠”或稱“綠郎”的器物,更是少見(圖1)。文物界有“綠郎”的價值是郎紅十倍的說法,可稱得上是彌足珍貴。觀察傳世的綠郎器物,周身呈現綠色,且佈滿清晰的細碎開片,釉質光亮,內部及底部呈現“米湯黃”或青綠色。雖然研究者、欣賞者、收藏者趨之若鶩,但對其釉色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1 康熙綠郎觀音瓶

筆者2005年與景德鎮配釉大師李瑞祥探討過此事,李瑞祥直言不諱地說綠郎就是郎窯紅,是同一種原料,只是在燒製時最終的還原階段發生意外,整體停留在了氧化階段,所以本應表現出還原的紅銅色,變成了氧化的綠色,後人稱為“綠郎”,實為郎紅的失敗產品。在傳世的器物中,也有並未全部還原成紅色的器物,也充分證明了綠郎與郎紅之間的關係(圖2)。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2 並未完全還原成紅色的郎紅器物

郎窯紅和綠郎在清代只有康熙時期以及晚清時期燒製過,中間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原因是雍正時期在郎窯紅的配方上,又研究出適應窯溫更加寬泛、可參與窯位更多、產量更大、成功率更高的窯變紅釉,而郎紅被其取代。晚清民國時期有仿郎窯紅、綠郎的產品,其中仿康熙綠郎的圓罐在市場流通很多,但兩個時期即使在釉料、窯型、窯溫、窯位相同的前提下,也有所不同。原因是不同時期對於瓷土的提煉技術有所不同,導致坯胎硬度不同,而最終在釉面呈現出的狀態不同。康熙時期胎體細密,釉吸胎而貼骨,沉穩油潤;而晚清民國時期胎體堅硬,釉不入胎骨,表面呈現浮光,這是區分康熙與民國時期郎窯紅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3 康熙郎窯紅觀音瓶 故宮博物院藏

郎窯紅釉瓷器起源於清康熙一朝,但能夠到達本朝的傳世品卻非常少,且多數在各大博物館收藏,民間能夠看到的少之又少。其造型主要是高約30釐米左右的一百件瓶,或高約38釐米左右的一百五十件瓶居多,小件器物少見。

郎窯紅瓷器的瓷胎為白色,且胎骨緊密,明顯感覺器物下半部有墜手感,這一點為康熙時期器物所獨有。釉色方面,郎窯紅通體為上淺下深的紅色,流淌感明顯,並均伴有細碎如蜻蜓翅膀般的開片。但紅色的區間比較大,從如桃花般的淡紅色到如牛血般的深紅色都會出現。最佳的郎紅釉色紅色濃烈,且釉質透亮緊實,玻璃光感強烈。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4 康熙郎窯紅觀音瓶

郎窯紅釉大量出現的第二個時期是清末民國時期。此時的郎紅多為仿康熙郎窯紅的器物,數量明顯增多。最常見的器型為仿康熙時期的鳳尾尊以及觀音瓶。如今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清代郎窯紅,多為此時期的器物。這一時期的郎紅在造型上與康熙時期相近,但因時代背景不同,失去了康熙時期堅毅挺拔的神韻。

"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並不多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稱“郎窯綠”或稱“綠郎”的器物,更是少見(圖1)。文物界有“綠郎”的價值是郎紅十倍的說法,可稱得上是彌足珍貴。觀察傳世的綠郎器物,周身呈現綠色,且佈滿清晰的細碎開片,釉質光亮,內部及底部呈現“米湯黃”或青綠色。雖然研究者、欣賞者、收藏者趨之若鶩,但對其釉色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1 康熙綠郎觀音瓶

筆者2005年與景德鎮配釉大師李瑞祥探討過此事,李瑞祥直言不諱地說綠郎就是郎窯紅,是同一種原料,只是在燒製時最終的還原階段發生意外,整體停留在了氧化階段,所以本應表現出還原的紅銅色,變成了氧化的綠色,後人稱為“綠郎”,實為郎紅的失敗產品。在傳世的器物中,也有並未全部還原成紅色的器物,也充分證明了綠郎與郎紅之間的關係(圖2)。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2 並未完全還原成紅色的郎紅器物

郎窯紅和綠郎在清代只有康熙時期以及晚清時期燒製過,中間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原因是雍正時期在郎窯紅的配方上,又研究出適應窯溫更加寬泛、可參與窯位更多、產量更大、成功率更高的窯變紅釉,而郎紅被其取代。晚清民國時期有仿郎窯紅、綠郎的產品,其中仿康熙綠郎的圓罐在市場流通很多,但兩個時期即使在釉料、窯型、窯溫、窯位相同的前提下,也有所不同。原因是不同時期對於瓷土的提煉技術有所不同,導致坯胎硬度不同,而最終在釉面呈現出的狀態不同。康熙時期胎體細密,釉吸胎而貼骨,沉穩油潤;而晚清民國時期胎體堅硬,釉不入胎骨,表面呈現浮光,這是區分康熙與民國時期郎窯紅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3 康熙郎窯紅觀音瓶 故宮博物院藏

郎窯紅釉瓷器起源於清康熙一朝,但能夠到達本朝的傳世品卻非常少,且多數在各大博物館收藏,民間能夠看到的少之又少。其造型主要是高約30釐米左右的一百件瓶,或高約38釐米左右的一百五十件瓶居多,小件器物少見。

郎窯紅瓷器的瓷胎為白色,且胎骨緊密,明顯感覺器物下半部有墜手感,這一點為康熙時期器物所獨有。釉色方面,郎窯紅通體為上淺下深的紅色,流淌感明顯,並均伴有細碎如蜻蜓翅膀般的開片。但紅色的區間比較大,從如桃花般的淡紅色到如牛血般的深紅色都會出現。最佳的郎紅釉色紅色濃烈,且釉質透亮緊實,玻璃光感強烈。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4 康熙郎窯紅觀音瓶

郎窯紅釉大量出現的第二個時期是清末民國時期。此時的郎紅多為仿康熙郎窯紅的器物,數量明顯增多。最常見的器型為仿康熙時期的鳳尾尊以及觀音瓶。如今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清代郎窯紅,多為此時期的器物。這一時期的郎紅在造型上與康熙時期相近,但因時代背景不同,失去了康熙時期堅毅挺拔的神韻。

價值是郎窯紅十倍的“郎窯綠”,竟是郎紅的失敗產品?

圖5 郎窯紅花盆

比如這一時期多見的鳳尾尊,較康熙時期的器型在頸部直徑稍有增大,肩部變得圓潤而顯得溜肩,下部收腰不夠明顯,接近直筒狀,顯得粗笨。胎體上整體變厚,胎質變得堅硬卻較康熙時期粗糙,由於燒製技術的提高,釉的呈色比康熙時期穩定得多,紅色變化少,流淌感不足。由於胎骨、釉質與康熙時期皆有不同,這一時期釉面給人以不吸胎的飄浮感,且顯得不透徹,感覺上不如康熙時的釉色沉穩。

康熙時綠郎屬於偶爾燒成,或明確而言是燒壞了的顏色,存世量稀少。在清末民國時期仿製燒造了大量的綠郎器物,且以各類小罐多見,造型也多為晚清時期常見器型,與康熙時期不同。晚清至民國時期的綠郎瓷器,胎骨如郎紅一般,堅硬且粗糙;綠色呈色穩定,透亮而耐看;開片清澈透底。

郎窯紅或郎窯綠釉瓷器均無款識,器物內側及底部施紋片釉,開片細碎繁密;正色為淡青或月白色,串煙後為米黃色。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5期《瓷器鑑定那些事——要想窮 燒郎紅》

口述:何國森

整理:殷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