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抗日戰爭 軍事歷史 中國近代史 淄河 青州新聞網 2017-05-10

長秋村地處西南山區,離青州府70多華里,村前是淄河,河的西岸是淄博市,往南行走5華里,是淄川區的太河鎮地緣。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2002年穀歌地圖拍攝的長秋村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1998年遠眺長秋村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陽明山雪景

陽明山屹立在長秋村後,大山胸前的兩條溝,曲折地從村南北兩地伸向河床,經過數百年滄桑洪水的沖刷,左右溝壑已形成了兩個土崖屏障,若站在河西的山嶺上望東看去,長秋村西面,是一陡崖,陡面植被叢生。一條石板道,折字形地從河床邊拾級而上,村內以石板鋪路,抬眼左右看去,兩岸的村莊都是背山依河床而座落。唯獨長秋村,它猶如一個向外延伸的島礁,若站在村西順河道放眼望去,能看到十五華里太河村北的金雞山,這裡是通往魯南的南大門。往北看到,十二華里依山傍水清晰入目的朱崖村,這裡是通往魯南的北大門。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2017年5月航拍器500米高空拍攝的長秋村

長秋村,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讓一代代人在這方水土上,日復一日地勞作與生息。這方水土,養育並且陶冶了他們的思想情操和嚮往的理念。這種使然,使他們滋生著一種剛強不屈的戰鬥精神,其內涵的凝聚力,在歷史上留下了兩個輝煌的閃光點。當國與家、村與個人的利益受到挑釁時,他們敢於擔當責任。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村子裡一個靜怡的農家小院,難得看到這樣沒有被現代原素標記的景象。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靜怡的農家小院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倒塌的房屋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1929年,淄河流域土匪猖獗,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老百姓團結一致,壘石牆、蓋大門,利用自然土崖條件,把村莊圈了起來,然後買上槍支,土匪再也不敢來騷擾百姓了。東門石牆上刻著“懷陽”二字,南門石牆上刻著“薰陽”二字,北門刻著“順渠”二字(北門在58年大鍊鋼鐵時拆掉)。團結就是力量,一旦這個力量的形成,就是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動力。從土匪進村入戶搶劫,老百姓從驚慌害怕,到提心吊膽地生活;從聯手強強防匪,到保護了自己。這種潛移默化是量與質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形成就是一個理念。理念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路線,路線決定結果。這種結果,自然而然地給人樹立起在危難時刻,一種強勁剛勇的彪漢形象。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長秋村東城門正面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長秋村東城門背面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長秋村東城門石刻“懷陽”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長秋村南城門

長秋村東城門石刻“薰陽”,“薰陽”石刻獨具匠心,先是陽刻字體和邊框,而後再在字體上做淺浮雕刻字體更加立體豐盈,我也試著猜想先人這樣的處理是不是因為這裡向陽,在陽光下能呈現更多的立體感哪?另匠心之處就是邊框,在“薰”字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處破框的處理,這嫣然是一種印張的處理方式,人文氣息和匠心獨具在這裡得以彰顯。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馮毅之,男,1908年生,原名馮仙舟,筆名峰毅等,字仙洲,山東省青州市(原益都縣)長秋村人;

八年抗戰期間,馮毅之投身於對敵武裝鬥爭的第一線,經歷了一生中最緊張激烈和殘酷的戰鬥生活,這一段經歷更是永遠銘記:馮毅之先後在家鄉組建游擊隊,任八路軍四支隊營長,益都縣縣大隊隊長、縣長和益都、臨朐、淄川、博山四縣聯合辦事處主任,理所當然的成了這地區敵偽軍捕殺的重要目標。在血與火的戰鬥中,我以刻骨銘心的悲痛和仇恨,用自己的淚水和家人、戰友的鮮血寫下了大量的紀實詩文。特別是1942年馬鞍山反掃蕩戰役中,他的在山頂隱蔽的父親、妹妹、髮妻和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同幾十名八路軍傷員遭到日寇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和數千名敵軍的圍剿,戰友和親人們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團結奮戰,同敵人進行了三晝夜的生死搏鬥,給敵軍以重創,但終因實力懸殊,彈盡力竭而壯烈犧牲,屍骨無存。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山東省省委所贈的“一門忠烈”匾懸掛在大門口,該館主要陳列著馮毅之先生生前所用之物,有字畫、詩詞、傢俱等,有關抗日圖片多達500多幅,生動展出了馬鞍山戰役中有關細節,詳細介紹了馮毅之先生生平,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鬥爭歷歷在目。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馬鞍山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1985年9月,長秋村在外工作人員在馮毅之的發動帶領下,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和紀念長秋村為國捐軀的抗日烈士,通過捐資和當地政府共同投資修建了長秋村抗日烈士紀念碑。抗戰時馬鞍山戰役中,共犧牲26名烈士。紀念碑佔地面積260平方米,內圍欄為9×9米,以示久久紀念,底座3×3米,高1.2米,碑高5.2米。該碑坐落在村東頭山坡松林中,座東朝西,正對馬鞍山,經過26道臺階到達碑下。紀念碑及圍欄材質皆為山中青石,正面鐫刻著由原山東省省委書記高啟雲題寫的“抗日烈士紀念碑”七個鎦金大字,西面鐫刻著“烈士英名錄”,共有26位烈士。東面為碑文,記載長秋村抗日事蹟,特別寫出了馬鞍山戰役,在戰役中馮毅之一家五口壯烈犧牲,得“一門忠烈”匾。北面記載了建碑過程和捐資情況。

在青州的大山深處有一個抗日堡壘村,這裡曾經住著一位英雄……

攝影 馮光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