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從趙縣縣城驅車向東南方向行進3公里,就來到趙縣趙州鎮一個叫停住頭的村子。有2000多年曆史的停住頭村,文化底蘊深厚。據史料記載,東漢前村名稱“楊家窖”。後因東漢光武帝劉秀被王郎追趕住宿於此而改名“停住頭”。這裡還是當代著名作家鐵凝的籍貫地,停住頭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曾經盛產棉花,小說《笨花》就是以該村為原型創作的。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漢光武帝劉秀為村子取名

停住頭的村名很繞口,傳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給取的。相傳,這個村因楊姓居多,稱楊家窯。新莽時,劉秀被王郎追趕,整天東躲西藏。一天傍晚,劉秀在趙縣一帶被追得人困馬乏,擺脫追兵後,早已是飢腸轆轆,餓得頭暈眼黑了。他見前邊影影綽綽有個村莊,不由心中暗喜,打馬朝前奔去。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劉秀進了村子,見迎面走來一位白髮婆婆,連忙下馬施禮道:“老人家,這是什麼村莊?”老人將劉秀上下打量了一番,見劉秀器宇軒昂乃貴人之相,儘管一身征塵,滿面憔悴,卻掩藏不住一股英氣。便答道:“這裡是楊家窯,客官是?”劉秀說:“我是來投奔親友的,迷了路。如今又飢又渴,想與老人家討些吃的。”老婆婆見劉秀說得可憐,就將他帶到家裡。

兵荒馬亂的年頭,老婆婆家境貧寒,拿不出酒肉待承他,就把家中僅有的兩個乾糧和幾塊紅薯取來。劉秀飢不擇食,狼吞虎嚥地吃了個乾淨。肚子飽了,才顧得上四下觀瞧,他見家中只老婆婆一人,便順口問道:“不知老人家還有什麼人?”老婆婆眼圈一紅,流出了眼淚:“獨生兒子被王郎抓去當兵了,生死不明,兒媳婦改了嫁,家中沒有其他親人了,我天天盼著兒子回來。”劉秀聽了心裡好一陣難過。暗道,日後滅了王郎,一定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這一夜,劉秀就停宿在小村裡。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後來,劉秀奪取天下,在將士們擁戴下登了皇位。才想起楊家窯那個搭救過他的老婆婆,就派人到這裡尋找,沒想到老婆婆早已離開人世了。只因光武帝劉秀在這裡停宿過一夜,他便將楊家窯改名叫停主頭,後來演變成停住頭。後人曾做藏頭詩一首:“停止車輦漢光武,住足留步重千古。頭前遙聞金雞嚎,村中靜聽御馬鳴。”

抗戰時期的“小延安” “小陝甘寧”

停住頭村現有534戶人家,1890人。在這片熱土上有過許多的紅色記憶,發生過許多值得紀念的人和事。1928 年9月停住頭村建立了共產黨趙縣第一個村支部和農會,並祕密推動發展趙縣周邊村莊黨支部的建立。抗日戰爭時期舉全村之力反抗侵略,並於1939年5月建立抗日村政權,較早成為抗日根據地。1940 年3月建立抗日武委會,向抗日各條戰線輸送大量優秀兒女,被譽為趙縣的“小延安”“小陝甘寧”。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1928年8月,保定第二師範學校學生葛茂堂、張錫彥(共產黨員)回到家鄉趙縣祕密發展共產黨員,發展了在縣城一高簡師班任教員的賈子喬。賈子喬根據兩人的指示,深入到自己的老家停住頭,先後發展了屈增璞、賈慶梅、屈清辰、時志良、賈慶和、屈黃鼬等二十八名黨員,9月底建立了以賈慶梅為支部書記,屈清辰、時志良為委員的村支部,同時組建黨的外圍組織農民協會。1938年在停住頭建立抗日戰地動員會,停住頭為一區駐地,葛茂堂任一區區長兼任戰委會主任、賈慶梅任副主任,並改名為賈未農。隨後村裡成立了抗救會、婦救會、武委會。由於村婦救會工作開展得紮實有序,趙元寧聯合縣抗日政府於1939年調本村婦救會主任邢銳任四區婦救會主任。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在戰爭年代,全村人民群眾積極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國捐軀的烈士有二十一名,劉胡蘭式的女烈士於勝珍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於勝珍(1927-1946),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本村婦女抗日救國會主任。1945年4月調趙縣四區工作,10月調高邑縣三區任婦聯主任。1946年秋她和縣民政助理員馬平芳到馬村開展清匪反霸和土改運動。同年9月,敵還鄉團偷襲馬村,將馬平芳殺害,並抓捕民兵十餘人,其中1人經不住威嚇而變節,帶領敵人抓住了於勝珍。敵斷其左臂以鐵絲穿於胸部,綁架至元氏城附近的里仁莊崗樓。敵施酷刑,不屈。9月4日敵將其雙乳割掉,又在她身上一塊一塊割肉。於勝珍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平原上的“地道戰”

自從建立了趙縣第一個共產黨支部開始。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全村群眾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民軍、便衣隊、暗殺團、十三支隊、聯莊會、反動道教徒等各種敵人鬥,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光輝鬥爭史。地道戰,是停住頭村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卓絕鬥爭史詩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1941年至1942年末,日寇進行五次大掃蕩,抗戰處在最殘酷的歲月。當時為趙元寧聯合縣抗日根據地的停住頭村,經常遭到日偽軍的突襲,很多村民和八路軍共產黨員戶,為了更好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開始在自家炕角、桌、床、甕底下以及雞窩旁、窗臺下等隱蔽地方,挖暫時躲身的地洞、地窖。有的戶也把自家的保命糧藏在裡面。

1942年初冬,千里平原沒有青紗帳掩護,村民開始將地洞連成地道,鄰居與鄰居挖通,附近有井的挖個通氣孔。毛主席《論持久戰》發表後,停住頭開展了以地道為主體的游擊戰。1944年縣委朱芳責成委員賈慶梅在他家挖條地道,並帶領全村深挖地道。 賈慶梅從他家挖到屈光前家一條地道,協助村幹部屈常鎖發動全村勞力,統一深挖一丈二尺,連成地道網。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停住頭的地道自己人可隨便出入,一旦敵人進入,就能居高臨下消滅,並具有防火、防煙、防毒功能。地道口多選在群眾進出方便的隱蔽地方和抗日先進戶。1943年底至1944年初,停住頭村地道已形成規模。在這期間敵人多次掃蕩、突襲均遭失敗。當時常住停住頭村的有縣委、區小隊、八路軍等各部門人員達三五十人。

1945年8月30日,趙縣城第一次解放,為了鞏固新生政權,縣委直接佈置,停住頭挖通了直通縣城三公里多的第一條地道。村地道與縣城地道連成一體。地道沿線經南何家莊村,到東關,入東門從柏林寺後面北崗與縣委接通。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1946年,國民黨偽縣長李樹三帶領國民黨殘匪千餘人反撲,縣城又暫時失落。政府人員於9月6日22時,連夜從這個地道撤到停住頭村,減少了我方人員傷亡。

當代著名作家鐵凝故里:屈宅故址

說起停住頭,不能不提到著名作家鐵凝。鐵凝本姓屈,停住頭村其祖居處有一座小小的紀念性的宅院。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這座宅院門牌號為“屈家巷3號”。院子南北狹長,只有兩間帶抱廈及東耳房的起脊北屋,院裡種著數棵北方少見的樹木,大門西側,有一棵植於清代的老棗樹。北屋前向南幾米有一面近一米高的矮牆,將院子分成前後兩個部分。院子正中,立著一塊岩石,上刻“屈宅故址”。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影壁上的《宅記》雲:“此宅可追溯於清初,1912年由屈春霆購地擴建,成為二門三院毗連外園(居連)一處的宅第,面積約三千平方米(五畝許)。現存為該宅東南角之一隅並棗樹一棵。”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原來,《笨花》中向喜等主要人物是以鐵凝的父輩、祖輩及曾祖輩屈春霆等人為原型創作的。向喜的原型是鐵凝的曾祖父屈春庭。屈得意,字春霆(1878——1952),生於此宅,1902年由此宅從戎,為民國舊軍人(直系)。保定武備學堂畢業後,經過軍中各階級,後任陸軍第十三混成旅旅長(少將),浙江全省警務處長,吳淞口炮臺司令(中將)等職。1928年再歸此宅為民。抗戰開始,拒絕為日寇供職,避居西安,並將二子一孫送至延安或抗日前線。向文成的原型是鐵凝的祖父屈潤芳。屈清辰,字潤芳(1898——1962),屈春霆之長子,生於此宅。醫生,社會活動家,本縣國、共兩黨創建人之一。本縣新醫學科學及國民教育奠基人之一。曾在此宅從事建黨及抗日活動。向文麒的原型是鐵凝的二祖父屈保生。屈保生(1913——1965),屈春霆之次子,生於保定,就讀於北京。曾幾次在此宅小住。1937年由此赴西安,後一直在晉西北抗日前線工作。向文麟的原型是鐵凝的三祖父屈鄂生。屈鄂生,化名揚戈(1921——1981),屈春霆之三子。生於湖北,就讀於保定育德中學。曾在此宅小住。1937年由此赴西安,再赴延安,畢業於延安“魯藝”……小說中笨花村的其他人物,亦皆能在停住頭村找到其原型。

探訪趙縣古村落,到停住頭這個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觸摸鄉愁

據村負責人介紹,在風情小鎮建設中,停住頭將以歷史為依託,建設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名人一條街,並建立以女烈士於勝珍為代表的烈士紀念館,還原部分原始地道,修建笨花展覽館,以村史館為載體,打造紅色旅遊觀光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