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什麼選擇平山做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一個落腳點?

毛主席為什麼選擇平山做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一個落腳點?

本文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樑陸鴻。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建屏和平山,歷史上均屬平山縣。

1940年8月7日,將冶河以東,滹沱河以南,平漢(今京廣)線以西,正太(今石太)線以北的廣大游擊區劃為建屏縣俗稱“東建屏”。1945年10月撤銷東建屏。同時,以石羊溝與青楊樹,郭蘇與柏裡之間的自然山嶺為界,東部劃為平山縣,西部新設建屏縣,俗稱“西建屏”。中共中央駐西柏坡期間,西柏坡屬建屏縣管轄。

西柏坡,七屆二中全會在此召開;三大戰役戰略部署在此運籌。是什麼原因讓毛澤東選擇在此建立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呢?

一1947年3月31日,當劉少奇和朱德離開他們生活戰鬥l0多個年頭的陝北,帶領中央工委去尋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腳點的時候,毛澤東說了一句話:“你們到白毛女的故鄉去吧!”

毛澤東把劉少奇他們指向白毛女的故鄉,當然並不是僅僅因為《白毛女》這部戲,雖然在此之前毛澤東並未到過平山,連晉察冀邊區都沒有去過,但是他很早就在關注河北平山縣了。毛澤東有一個習慣,就是對所有能看到的報紙都一字不落地細讀一遍。在井岡山時能看到的報紙少,每次紅軍下山執行任務,他都叫人千方百計地收集報紙,報紙上的信息幫助他做出了許多戰略決策。到延安後,能看到的報紙多了,還有了共產黨自己的報紙,他的這個習慣仍然沒有改變,每天都抽出一定時間來看報。毛澤東關注平山就是從讀報開始的。

山西的《朝陽日報》曾報道過平山縣紅軍游擊隊的消息。早在大革命時期,平山縣就有了共產黨員,上世紀30年代又發展了一批黨員,並且組建了平山縣各級黨組織。平山縣的革命鬥爭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得轟轟烈烈,影響很大,平山縣的紅軍游擊隊活動頻繁,有力地策應了紅軍北上抗日及東渡黃河,平山縣也因此度被稱作是“北方興國”。1938年7月,《新華日報》再一次發表了一篇長篇採訪通訊《一個不平凡的縣》,詳細報道了平山縣抗日遊擊隊和“平山團”的事蹟,平山縣再次以抗日模範縣之名享譽全國。

二1938年9月,毛澤東到抗日軍政大學作報告,正好遇到了一個平山人。那天擔任“值班”隊長後來在瀋陽軍區後勤部擔任要職的曹慕堯回憶了當時的情景——作完報告後,毛澤東見他在值班就同他攀談起來,當得知他是平山人時,毛澤東“哦”了一聲,顯得很感興趣。

毛澤東說:“我正想了解你們平山的情況,你們縣黨組織和群眾的政治覺悟如何?你是否清楚?”曹慕堯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向毛澤東介紹了一番。毛澤東點點頭:“對情況如此熟悉,以前你在平山工作時擔任什麼職務?”曹慕堯說“報告主席,來延安之前,我擔任平山縣委書記。”

毛澤東又問:“你們平山縣自然和經濟條件、生產情況怎麼樣?”

入黨前接受過幾年舊制小學教育,晚年經常關起門來寫回憶文章的曹慕堯對於平山縣的描述頗具文學色彩:“報告主席,平山位於太行山東麓,冀晉交界處,東距石家莊僅40公里。全縣自然地形西高東低,櫛比傾斜,屬山西臺地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部為平原、丘陵西部萬山嵯峨,地勢險要,綿延西部縣境,有古長城斷垣和多處關口,易守難攻,境內有滹沱、冶河兩大河流,另有12條支流,沿河兩岸宜麥宜稻,物產豐富,平山縣人民勤勞淳樸,很喜歡共產黨,聽黨的話,跟著黨走。”

三“你知道聶榮臻同志的司令部就設在平山縣的山區嗎?”“知道。我們縣不斷有人來延安,經常帶給我家鄉的消息:八路軍與當地的人民已建立了魚水般的親密關係。”

不久,曾被《新華日報》報道過的被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的“平山團”調陝北擔任延安保衛任務,後又參加了南泥灣墾荒、南征北戰和中原突圍,毛澤東曾多次親自接見他們,從他們那裡又瞭解到不少關於平山縣的事情。這一切都給毛澤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同平山親近起來。毛澤東雖然沒有到過平山,平山卻似乎就近在眼前,偏偏這時候平山又出了《白毛女》這樣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故事。他一直在想,還有哪裡比延安更好,在中央工委臨行前,他想到白毛女的故鄉,應當是自然而然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