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見證日軍兩次投降的中國軍隊

蔣介石親自點名廖耀湘的部隊擔任芷江和南京受降任務。廖耀湘和新6軍的抗戰功勞顯赫,而廖將軍也至此成為了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勝利之時,見證並保證日本順利受降,保障中國抗戰勝利順利實施的重要見證者之一!

文章摘自:人民網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1945 年 6 月,廖耀湘的新六軍奉命空運湖南芷江,作為雪峰山會戰的總預備隊,同時擔任保衛芷江機場的重任。

唯一見證日軍兩次投降的中國軍隊

廖耀湘將軍

欽點的受降部隊

戰前,廖耀湘將軍曾摩拳擦掌,誓將日軍殲滅於雪峰山,為在印緬戰場犧牲的將士報仇!不想雪峰山會戰尚未結束,新六軍還未派上用場,8 月15日本就已投降。美國軍事顧問魏德邁向蔣介石進言道:“日本現在還很囂張,他並不認為他們失敗了,到南京去受降,部隊應該有威懾力量。現在中國軍隊中最有威懾力的是新六軍和新一軍。新一軍還沒回國,新六軍就在芷江空軍基地,到南京幾個鐘頭就行了,應該讓新6軍去!”。於是,蔣介石親自點名廖耀湘的部隊擔任芷江和南京受降任務。廖耀湘和新6軍的抗戰功勞顯赫,而廖將軍也至此成為了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勝利之時,見證並保證日本順利受降,保障中國抗戰勝利順利實施的重要見證者之一!

芷江是“國統區”的戰略要地,國民黨的陸、空軍司令部,美空軍司令部,以及中美聯絡司令部和中美空軍聯隊,都先後設在這裡。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麥克阿瑟以遠東盟軍總司令的名義規定:盟軍各戰區由戰區最高統帥受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命令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為代表受降,並確定芷江為接洽受降地點。

何應欽於8月20日由重慶飛抵芷江。當晚何應欽召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同日到達芷江的高級將領盧漢、湯恩伯、王耀武、張發奎、廖耀湘和湖南省主席吳奇偉等人。何應欽在會上報告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經過;宣佈成立芷江前方司令部,接受日軍投降,處理收復區軍事、政治、經濟等事項。具體議定了做好接待日方投降代表的準備工作,劃定各戰區及軍事長官,成立南京“前進指揮所”;迅速空運部隊接管日軍佔領區,防止共軍佔據,21日舉行接洽投降儀式,指派肖毅肅參謀長主持。

8月21日早晨,芷江城內歌舞昇平,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門前彩旗飛舞。人們趕忙吃過早飯,歡喜若狂地奔向機場。三個來時辰過後,只見一架尾巴上飄著兩條紅帶的綠色運輸機和三架護航的戰鬥機出現在機場上空。從見到飛機到著陸,機場上連連暴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日本投降了!”“中國勝利了!”累遭日機野蠻轟炸,家家庭園積著厚厚一層碎瓦的芷江人民,終於盼到了這一出頭之日。之後,中美憲兵數人登上日機,對日軍投降代表進行仔細檢查。然後,侵華日軍頭目岡村寧茨的代表副參謀長令井武夫一行8人,走下飛機,匆匆鑽進擂有小白旗碼兩輛敞篷吉普車,在新六軍防區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乞降儀式。

會場門前紮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牌樓,一個巨大的V字去在牌樓上方,前面的空地上,高豎著盟軍中蘇籠英四國國旗。會場內,正面懸掛著孫中山遺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天下為公”的楹聯橫批,會議桌上扦有中蘇美英四國的小國旗。廳正中就坐的是參謀長肖毅肅,右邊和左邊是副參謀長冷欣和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拍德諾,日本的代表今井武夫等四人襯坐於肖毅肅下方,其他高級軍官和文職員列席了會議。中外新聞記者數十人,從走廊一直擠到會場外面。最後,“何說:本總司令部已決定於本月26日以後30日以前,開始空運部隊到南京,望貴官轉告岡村寧茨大將,準備一切。”今井答道:“知道了。”最後,何應欽宣佈談話到此為止,責官現可準備出發。今井鞠躬告退。當日下午2時15分,今井武夫一行乘原機飛回南京。芷江洽降,就此結束。

幾天後廖耀湘率領新6軍即被空運至南京,繼續擔任受降任務,成為了唯一見證日軍兩次投降的中國軍隊。當全副美式裝備且士氣高昂、軍紀嚴明的新6軍出現在南京城時,早已領教廖耀湘部隊厲害的日軍乖乖地繳出武器。

中英美三大勳章於一身

廖耀湘如此受器重,是因他曾全殲日軍的“鋼軍”、“常勝軍”、“森林戰之王”、而威名遠播,蔣介石與史迪威將軍對他都有極高的評價。

1942 年 3 月,廖耀湘的新22師作為主力遠征緬甸。其時印緬戰場日軍投入了板田祥二郎的第15軍團全部兵力,共計 10 萬餘眾。英、印、緬、國民黨軍隊由美國中將史迪威統一指揮,稱為聯軍,共投入11個師,總兵力不足7萬,兵力、裝備相差懸殊。入緬之初,新22師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55師團,解了200師及英軍之圍。後來,聯軍組織的同古、平滿納會戰均告失利。聯軍被迫轉移,擔任掩護大部隊轉移的重任落到了廖耀湘的新22師身上。廖耀湘採取梯次陣地,逐次抵抗,誘敵深入,分割殲敵的戰術,以一師之力頑強地拖住了日軍整整 21天,勝利完成掩護任務。

然而此時廖耀湘部已成孤軍,且原定退路已被截斷,處境非常危險,部隊被迫進入“野人山”。“野人山”是緬甸南部的一片原始森林。其時正值雨季,大雨滂沱,道路被毀,瘴氣、毒蟲盛行,日軍視此為天然屏障,斷言廖耀湘部會全軍覆沒於“野人山”。參加過入緬作戰、時為廖耀湘部副團長的劉建章先生在其《回憶錄》中做了如下描寫:“若干人在進行途中,以體力耗盡,撲地不起,捐軀異邦,殍瑾載途,癘瘠盈野,至艱至苦,曠古不聞。所幸師長廖耀湘將軍於雨季降臨之始,曾採取若干保持體力之措施,如甩掉輜重和減輕揹負,多帶給養,堅定意志,勇往邁進。廖將軍本人更以樂觀之態度,飽滿之激情,穩健之步伐,領導官兵排除萬難,堅毅前進。全軍如無巨大之精神力量,其庶幾覆滅於野人山森林之間矣”。經三個多月艱苦跋涉,新22師終於走出了“野人山”,抵達印度東部邊境的列多。該師由進山時的九千餘人驟減至三千餘人。

新22師走出“野人山”之後受到美式訓練、整編和裝備,一躍成為中國軍隊中素質最好的部隊之一。整訓完畢後,新22師即投入緬北反攻戰役。因緬北戰場多在森林、河谷,為使部隊掌握特殊環境下的戰略戰術,廖耀湘經反覆調查研究,手編《森林作戰法》、《小部隊戰術》、《城鎮村落戰鬥》三部軍事書籍,此為國民黨軍的三部經典軍事教材。緬北反攻戰中,廖耀湘新22師為聯軍主力,共參戰上百次,殲敵 12000 餘人,而且專打惡仗。新22師獨立作戰的百賊河、索卡道、卡馬英戰役三戰皆勝,所向披靡。在百賊河戰役中,廖耀湘經實地仔細審察,臨機改變原定作戰計劃,取得大勝,是役殲敵 700 餘人,敵大隊長岡田中佐被擊斃,而新22師只傷亡 60 人。史迪威疑為謊報戰功,竟親自到戰場清點敵屍,經核實無誤後,由衷地豎起大拇指稱讚:“中國軍隊,頂好。”特別是索卡道戰役中,廖耀湘以迂迴與突破戰術,出奇制勝,僅以四個步兵團的兵力,全殲日軍號稱“常勝軍”和“森林戰之王”的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僥倖泅渡印度河逃脫。此戰被國民黨視為經典的森林戰,作為軍事教材並載入其軍事史冊。

在卡馬英戰役中,新22師打通了中印公路,恢復了國際交通線,取得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勝利。1944 年8月,廖耀湘升任新6軍軍長。為表彰廖耀湘在印緬戰場的卓著戰功,美、英、國民黨政府分別頒發他“自由勳章”、“十字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在國民黨眾多將領中,以少將軍銜同時獲此三榮譽的僅有廖耀湘將軍一人。

唯一見證日軍兩次投降的中國軍隊

據廖耀湘的後人廖志宇回憶,英國女王為了感謝廖耀湘當年在遠征緬甸時保護英國軍隊,頒發的那枚十字勳章在1

“無堅不摧的鐵錘”

早在1944年8月,國民政府軍委會將新22師、第14師、第50師3個美械師合編為一個機械化軍,番號為新編第6軍,該軍全部美式裝備,部隊齊裝滿員,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與孫立人的新1軍、邱清泉的第5軍、胡璉的18軍、張靈甫的74軍合稱為國民黨軍嫡系“五大主力”。廖耀湘因戰功卓著升任新6軍中將軍長,此時他年方38歲。可嘆時之不久的1946年3月,內戰爆發,廖耀湘的新6軍也不得不被蔣介石作為內戰的一線部隊空運至東北。

在遼瀋戰役中,1948年9月12日,林彪、羅榮桓指揮的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進兵錦州。蔣介石嚴令“放棄瀋陽,全力援錦,長春突圍,死中求生”,組織廖耀湘兵團從瀋陽西進,解救錦州之圍。並派參謀總長顧祝同充當監軍。東北國軍主力的主官衛立煌和廖耀湘都不贊成蔣介石的作戰方案,廖耀湘甚至不惜和蔣介石拍桌子反對,但最終還是執行了蔣的軍令。林彪軍團抓住了對手戰略和戰術上的失誤,一舉擊敗廖耀湘部,使得從此國共內戰的天秤逆轉,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直至全國解放。

遼瀋戰役後,廖耀湘被俘接受改造,1956年被移送北京戰俘管理所——功德林監獄。時任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的劉伯承曾指名要把正在接受改造的廖耀湘請去講課。為了讓廖耀湘消除顧慮上課,劉伯承開門見山地說:“這次,請你來當我們的老師,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講講你在緬甸抗日取得一定成績的‘小部隊戰術’、‘森林作戰法’及‘城鎮村落戰鬥’;二是講講你對遼瀋戰役的體會,實事求是,作戰中,雙方的優缺點都可以講;三是講講你對我軍建設的建議。……放心講吧,這三方面的問題,只有你能講,我們只能當你的學生。”

由於廖耀湘將軍的抗戰功勞,和改造期間對新中國的支持,周總理及其它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十分關注他。在功德林,廖耀湘堅持寫作也改掉了以前指揮作戰時的暴躁脾氣,變得平和。1961年12月25日,廖耀湘和王凌雲、杜建時、孫楚等68名戰犯第三批獲特赦,從而結束了他13年的戰犯生活。被特赦後,他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並且親自撰寫了大量的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文章。

唯一見證日軍兩次投降的中國軍隊

周總理和獲釋戰犯及獲釋戰犯家屬合影

廖耀湘與當時奮戰在滇緬一帶的國軍將領掩護英軍,與日軍英勇做戰,所率的遠征軍給全世界留下了英勇善戰的現代化軍隊形象,在國際上也獲得極高的聲望。據知情人士介紹,建國後,英國作為第一批承認中國的西方國家,訪華的二戰名將蒙巴頓特意要求廖耀湘將軍去機場迎接。蒙巴頓很早就熟知廖耀湘,1944年3月,東南亞戰區盟軍統帥蒙巴頓將軍在一批英國軍官和記者的陪同下飛來緬北前線,史迪威帶領遠征軍前去迎接,孫立人用英語彙報了敵我態勢、作戰經過和戰績,廖耀湘卻被一群英國記者圍住採訪,蒙巴頓一見到廖耀湘便同他握手,臨走前特意拉著廖耀湘合影,並說:“史迪威和孫立人將軍已向我介紹了緬北反攻以來的戰鬥經過,您指揮的新22師在大洛和孟關所創建的卓越戰績,令我衷心欽敬,您真正是無堅不摧的鐵錘,我向你們的勝利祝賀。”

唯一見證日軍兩次投降的中國軍隊

廖耀湘向英國蒙巴頓公爵(聯軍統帥)介紹戰鬥情況

據廖耀湘的後人廖志宇回憶,英國女王為了感謝廖耀湘當年在遠征緬甸時保護英國軍隊,頒發的那枚十字勳章在1980年代,由大陸這邊給他們寄來,從此一直保存在家中。

1968年12月2日,一代抗日名將廖耀湘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1980年5月,中國政府在北京為其舉行追悼會,肯定其抗日功績,將其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根據《抗日名將廖耀湘威震南疆》、《抗日名將廖耀湘的榮辱一生》、《芷江洽降》、《廖耀湘富有創見的軍事戰功》等文綜合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