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為本村抗日烈士立碑

抗日戰爭 清明節 白求恩 社會 大同反邪教 2017-05-07

曾為英烈奔波

在陳建業的童年記憶中,靈丘縣是革命老區,曾有大批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抗戰期間,光他們村就有50多人從軍報國,其中王海英(本名陳先)、陳蓮雄姐妹先後在1942年壯烈犧牲,是全村人稱道的英雄。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時,時年63歲的陳建業到靈丘縣革命烈士陵園憑弔先烈,在英烈牆上卻沒有發現王海英、陳蓮雄的名字,到縣裡民政部門一打聽,《英名錄》裡也沒有二人的記載。

陳建業說,抗戰時期八路軍三五九旅就駐紮在他們村,白求恩的特種野戰外科醫院也在附近村莊,尋找王海英、陳蓮雄抗戰經歷的證明雖然會費些周折,但應該能找到。為了讓烈士得到應有的尊重,陳建業找過當年的婦救會老幹部,到周邊縣區及北京等地尋訪,掌握了大量的珍貴史料,基本落實了英雄姐妹的犧牲經過。在《烽火巾幗》和上世紀80年代雁北黨史部門編寫的《北嶽忠魂》《雁北婦運史》中,也記載了王海英為掩護戰友突圍遭遇日寇包圍,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的犧牲經過。陳蓮雄則是與敵作戰時為免被捕跳崖犧牲的。陳建業還在渾源縣官兒村找到了一塊應縣人民政府1942立的烈士紀念碑,再次印證了王海英的烈士身份。根據陳建業提供的史料證據,靈丘縣於2009年正式將王海英、陳蓮雄姐妹的生平簡介鐫刻在烈士陵園的英烈牆上。

心生立碑念頭

近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陳建業老人。每年祭祖回村,總感覺村裡少點什麼的,尤其是與孩子們談論起過去村裡的一些情況,他們大多不知道父輩的故事,也不知道村裡為保家衛國而犧牲的英烈們的故事。陳建業的心靈受到很大震動。他覺得,英雄們為抗擊日寇侵略、為了祖國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蹟理應得到後人的瞭解和銘記。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他知道教育的力量,他要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英雄的形象不朽。老人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為村裡22位英烈立碑,讓後人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

希望激勵後人

2016年11月,他開始籌劃這項工作。由於老人年事已高等原因,一直到今年清明節期間,這項工作才得以實施。陳建業出資近3000元,找人施工為村裡在抗日時期犧牲的22位戰士和8位村民立了碑。

陳建業老人的義舉感動了村民。近日,靈丘縣獨峪鄉河浙村村民聯繫本報記者,希望媒體能夠宣傳陳建業的事蹟。記者就此採訪了陳建業老人,他說,自己曾經是一名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後人不忘歷史。他就是想通過這種形式,讓村裡人世代銘記先烈,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中學習先輩的精神,立志為國家富強多做貢獻。

本報記者 龍中華

來源:大同晚報編輯:華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