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剛從電影院裡看完敦刻爾克出來,耳邊依然環繞著轟炸機的轟鳴,戰爭是殘酷的,而敦刻爾克這場大撤退使盟軍為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力量,雖然是撤退,但也是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勝利。而我們中國同樣有一場大撤退,發生在抗戰時期,與敦刻爾克相比毫不遜色,並且是憑一人之力完成的,讓我們來詳細的瞭解這場大撤退:宜昌大撤退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民生公司船隻

位於長江三峽的宜昌,地勢險峻,處於上接巴蜀,下引荊襄,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東漢時期,叫做夷陵。歷史上,宜昌擔負了部分軍事運輸的責任,1867年,宜昌成為通商口岸,成為了長江上的重要轉運港。而在抗戰時期,更為顯得重要。

1937年盧溝橋事變,華北,華中,華南的大片土地和城市淪陷。10月25日,武漢失守,長沙廣州已經部分侵佔,連上海也即將不保,這使,一個嚴峻的問題出現了,必須保全抗戰的有生力量,而沿海一帶的大量工廠資產設備,必須遷到四川。可現實是殘酷的,鐵路線已經被炸的不能正常運輸,飛機數量極少,公路運輸的話,成本高,且不能直接入川。所以,進入四川的唯一線路就是長江。但是在當年,三峽的航道險象叢生,彎曲複雜,有些口甚至只能一船之寬。從宜昌出發,會遇到西陵峽,巫峽和翟塘峽,一路多急流且險灘遍佈,而且不能夜晚航行。最重要的是,1500噸以上的船因為體積大,不能逆流向上,因此從上海,南京等地過來的大船,不能直達重慶,人和貨必須在一個地方換乘能夠進入峽江小船,才能入川。而這個換乘地點,就是宜昌。而在這個緊要關頭,宜昌成為了中日軍隊關注的重點。

宜昌只是一座10多人口的小城,1938年春,大量的人流,貨物,頂著日本人的飛機炮火,從華北,華中等地區,湧向四川,來到了宜昌。而宜昌這座小城,已經因為源源不斷的難民與物資撐得滿滿的。除了平民,還有很多知名人士,如老舍,陶行知,李四光等,舉行抗日演講演出,上百名企業家也逃到了這裡,而他們所有人都只有一個想法:上船。一張船票,在此刻成為了千金難求,很多人為了買票,一等就是一個月。而宜昌城裡,已經擠滿了人,很多人只能露宿街頭。這其中,包括了從華北,華東戰區裡就解救出來的孤兒,大約8000名。當時的戰時兒童保育院,在宜昌建立了接送站,送他們上船。宜昌不僅難民爆滿,沿著兩岸堆積了大量從城市裡撤出的機器設備。其中部分機器因為時間倉促,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堆在地上,光軍工器材設備就13萬噸,如果落入日軍,這全中國軍事工業的命脈,將徹底葬送。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首先運輸兒童

此時,日軍已經發現了這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方,開始了瘋狂的進攻,發起轟炸。同時,幾十萬軍隊也在等待出川抗戰,急需通過航線前往前線。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擺在眼前,每年的10月中旬,長江上游將會有40天的中水位,大些的船基本能夠航行,在往後,就到了枯水期,承載著大型設備的船隻就不可能入川了。也就是說,10月中旬以後,要運走宜昌的說有人和所有物資,只有40天的時間。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盧作孚

然而,一位叫做盧作孚的人,完成了這樣的奇蹟,並且是一人完成的。他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航運企業家,也是民生輪船公司的創始人。他出生貧寒,雖然小學畢業就輟了學,但最後自學成才。26歲就做到了《川報》的總編。1925年,他以8000元購買了一條70多噸的客船,創辦了民生輪船公司。盧作孚僅用了幾年時間,統一了整個川江航運。隨後公司慢慢壯大起來。在上海,武漢,宜昌等地設立了分公司。在1937年前,已經有46艘輪船,總噸位接近兩萬。是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盧作孚在企業創辦之初就時常宣揚愛國的精神,在職工宿舍床單上都有愛國詞句。抗戰開始,盧作孚通告公司全體員工應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抗戰,在兩週內便將川軍4師2旅用所有船隻從重慶運到宜昌,讓戰士們奔赴前線。而擔當宜昌大撤退的重任,也就交到了這位民族企業家的身上。而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國民政府竟然以一紙公文,要求盧作孚的所有船隻在武漢長江下游田家鎮,全部自行鑿沉,以此封鎖江面,使日軍艦船不得沿長江進攻武漢。盧作孚當即果斷的拒絕了命令。並表示會全力組織船隻參與救援。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討論方案

宜昌大撤退已經迫在眉睫,盧作孚主動承擔起了此次運輸任務,得到了國民政府的批准。雖然船隻眾多,但是能通過峽江的只有22條,按每條兩萬噸承載能力,完成任務,需要一年的時間。盧作孚親自來到了宜昌,為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剛剛抵達宜昌,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瘋狂的人們衝著公司人員索要船票,有些軍官甚至掏槍威脅。但他沒有任何膽怯,他拒絕了所有權貴,請客,賄賂等,保持一視同仁。召開緊急會議,策劃運輸方案。苦難重重,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10月24日凌晨,盧作孚想出一個冒險又機智的想法,宜昌到重慶,去需4天,反2天,來回6天,因此,為了充分縮短時間,運輸分為三段航行。宜昌至三鬥坪為第一段,三鬥坪至萬縣為第二段,萬縣至重慶為第三段。充分利用每艘船的吃水深度,馬力大小。一部分船選運貨至三鬥坪返回,由公司調其他船運至萬縣或重慶,抵達重慶後再讓出川抗日的戰士上船順江而下。每段航線匹配最合適的船,在廟河,萬縣兩處,用陸上接力的方式錯過險灘。過新灘時,藉助岸上絞車,協助輪船通過。這個方案,是盧作孚多年來的統籌能力,航運知識,數學與工程學的完美體現。當他向員工講解此方案時,所有人都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個40天內完成運輸的方案,竟然是一人想出。接下來就開始實行,他將所有床鋪一律改為座位,所有人一視同仁,為船隻增加了一倍客運量,降低收費,兒童免費,貨物只收十分之一的費用。明白三峽不能夜航,改為利用夜間裝卸,白天運輸。在三峽航線增加碼頭,自己出資臨時僱傭3000人,徵用木船2000只,用於輕型貨物運輸。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運輸開始

這場關係著未來命運的宜昌大撤退開始了。10月24日清晨,盧作孚親自帶隊,在日軍的炮火和轟炸中,承載著滿滿的物資和上百名兒童的輪船,駛離了宜昌港。公司的22艘船和850只木船,從那天開始,不分晝夜的穿梭於川江之中。1938年11月起,日軍對宜昌的轟炸更加的瘋狂,船隊每天都有損失,各種船隻不斷的被炸燬,每天都有員工犧牲。導致上游的運力比抗戰前減少了一半多。最終在大撤退中,公司損失輪船16艘,犧牲員工116名,受傷致殘61人。被炸燬的倉庫,設備等,不從計算。而慘重的犧牲和損失換來的是宜昌大撤退的巨大成功。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被炸彈擊中的船隻

只用了40天,運出三萬多人員,碼頭的物資運走了一大半,宜昌隨後淪陷,長江兩岸只剩下了一些廢鐵。而盧作孚在任務完成後,自己才乘坐著最後一艘船,離開即將被佔領的宜昌。

40天裡,盧作孚向四川運送了1萬人,9萬多噸工業物資,包括兵工廠,飛機場,航空站等無數重要的物資,還有大量的科研設備與珍貴文物。有了這些珍貴資源,在西南和西北很快就建立了一系列新工業區,以重慶為中心的兵工廠等綜合工業區,構成了抗戰時期中國工業命脈。正是這次大撤退運輸的物資,生產了大量的軍事裝備,為最後的勝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日本軍方後來醒悟到,如果當時佔領武漢的同時,直接佔領宜昌,戰略價值就不同了。

歷史上這場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他一人完成

盧作孚

可以說,正式有這樣的民族英雄,這種國難面前勇於擔當的精神,國家才能一次次在炮火中屹立不倒,人民團結一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