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團在抗戰後期規模達到一個師,為什麼還讓李雲龍做一個團長?

抗日戰爭 楚雲飛 武器 蔣介石 歷史的新裝 2019-05-04

獨立團在抗戰後期規模達到一個師,為什麼還讓李雲龍做一個團長?

獨立團在抗戰後期規模達到一個師,為什麼還讓李雲龍做一個團長?

在抗戰時,李雲龍和獨立團都是很尷尬的,因為獨立團是八路軍386旅自己擴編的隊伍,正規編制只有772團和773團,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後孃養的”,八路軍能給這支隊伍起各種各樣的編號,但它還是一支臨時擴編的隊伍,無論有多大的規模和名聲,都沒得到國民革命軍的承認。其實,在抗戰時由於和日軍戰鬥消耗過大,八路軍和國軍都進行了自主擴編。八路軍在敵後進行大規模的游擊戰,建立大片根據地,擁有大量人口,所以規模迅速擴大。因為是根據需要自己擴編,這部分隊伍不在原有序列裡,所以很多八路軍隊伍確實存在,但是官方沒有任何記錄。

獨立團在抗戰後期規模達到一個師,為什麼還讓李雲龍做一個團長?

百團大戰時,40多萬八路軍和20多萬民兵對日軍的鐵路線進行破襲,日軍感到震驚,連蔣介石都驚訝。國民革命軍記錄的八路軍只有5萬人,怎麼會一下子冒出來40萬?所以造成抗戰中後期八路軍的武器和物資十分緊張。國民政府只按5萬人給八路軍發軍餉,擴編的隊伍不算正規編制,剩下的幾十萬人也需要武器,要吃飯,以八路軍的艱苦條件當然就出現物資供不應求了。

獨立團在抗戰後期規模達到一個師,為什麼還讓李雲龍做一個團長?

因此抗戰後期,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時,獨立團的規模擁有上萬人,已經達到了師級,早就超過了團級的編制,但是他的隊伍是一支沒有正規編制的隊伍,所以做不做師長都不重要,反正都不被承認。百團大戰暴露了八路軍的實力,日軍開始對北方八路軍進行大規模掃蕩,為了保存實力,李雲龍如果是師長會更吸引日軍的注意而面臨危險,悶聲發大財才是獨立團的作風。

獨立團在抗戰後期規模達到一個師,為什麼還讓李雲龍做一個團長?

其實,八路軍和國軍都是如此的,楚雲飛的358團也經過擴編,擁有5000人的規模,達到旅級編制,但楚雲飛還是個團長,國軍也和八路軍有同樣的考慮,不過國軍的條件比八路軍好太多,有錢!就算是擴編,也照樣發足夠的軍餉,而李雲龍就只能從日本人那兒去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