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林師抵晉

抗日戰爭 閻錫山 林彪 楊愛源 逐浪小說網 2017-05-04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委會正式宣佈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朱德為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設立總指揮部,下轄3個師,每師轄2個旅,每旅轄2個團。每師定員為1.5萬人。

其中115師師長林彪,軍事家,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參加南昌起義、湘南武裝起義。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師長,取得平型關大捷。

副師長:聶榮臻,字福駢,四川江津(現重慶市江津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將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5軍團及紅軍第74師合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所轄第343旅、第344旅分別由紅軍第1軍團、第15軍團改編組成。紅一方面軍機關和紅軍第74師分別改編為第115師機關和師直屬隊。

就在閻錫山佈置雁門會戰的前兩天,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主任彭雪楓來太和嶺口見他,他們進行了密談。

彭雪楓,河南鎮平人,是一位久經戰火考驗的青年將領,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大隊政委、縱隊政委、師政委、中央軍委一局局長,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四渡赤水,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他所指揮的部隊屢為前鋒,戰績卓著。成為紅軍時代聞名全軍的青年將領,是中共卓越的軍事家之一。自他肩負重要使命來山西后,多次同閻錫山交談。閻錫山也很喜歡這個辦事幹練、機敏多謀、極守信義的青年人,因此,每逢彭雪楓託樑化之捎信要見他時,他總能痛快答應。

彭雪楓告訴閻錫山:“八路軍林彪的第115師已經入晉,此時已由原平向平型關開進。”

閻錫山一聽,顯得十分激動,摸著鬍子對彭雪楓說:“如能得到貴軍的幫助,我閻某下定決心揹著棺材抗戰。”

彭雪楓也激動地說:“如果司令長官決心抗戰到底,我們就擁護你領導我們抗戰到底。”

“雪楓啊,你們八路有什麼困難,們手裡有的儘量給你們。”

彭雪楓一聽,顯出為難的樣子說:“閻司令,你也知道,我們八路軍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缺少武器彈藥,別看我們八路軍一個師有一萬多人,可不少戰士還拿著大刀片子。”

閻錫山雖然也知道八路軍窮,但沒想到窮到這種地步,想起在天鎮一戰中,晉綏軍雖然武器充足,每個團還配有炮連,居然擋不住日軍的強大攻勢,現在既然讓人家來山西打鬼子,總不能人家拿著大刀去拼吧,當下決定先送給八路軍79式步槍子彈50萬發和衝鋒槍、機關槍各200支。

3天之後,朱德也來到了太和嶺口,一同來的還有周恩來。

此時,朱德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在太和嶺口,朱德與閻錫山具體商量了兩家協同抗戰的事。

9月14日,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旅長陳光率部來到太原北面的原平。原平是崞縣所屬的一個比較大的鎮子,同蒲鐵路從這裡拐向西北,如果去雁門關或繁峙、平型關,從原平下車最為便捷。抗戰爆發後,第二戰區在這裡設立了一個軍事交通處。早在1936年,原平鎮就被稱為“原平市”———此市並非一級行政建制,而是純粹的集市,市內有布匹、錢莊、雜貨、糧行等83家,是山西省糧油產品六大集散地之一。此時,陽武河和滹沱河靜靜地從鎮子邊緣流過去,百里平疇,村郭儼然,東邊有石鼓山橫臥著的影子,像橫臥著的佛,又如沐浴著的美人,一切似乎顯得非常平靜。

師長林彪已經提前趕到了原平。他是最早深入山西腹地的八路軍高級將領。由於戰亂,昔日頗為繁華的原平鎮已顯出戰前的混亂和頹敗。第343旅到來後,以營為單位分駐到周圍的幾個村莊,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鎮內,只派宣傳隊來鎮上刷寫標語。

15日清晨,李天佑第686團的1個營,作為第343旅先頭部隊,從原平出發,徒步前往西北方向的代縣。其餘的部隊等待戰區派出的車輛,以便儘快趕往大營。

緊接著,第二戰區派來1個汽車團,負責輸送第343旅主力和師獨立團。大約在16日前後,這些部隊在大營集結完畢。

此時,第6集團軍總司令部設在大營鎮東山底。大營是繁峙縣城東面的一個小鎮,它位於恆山與五臺山之間的滹沱河邊,西距繁峙城40多公里,東距平型關僅15公里。

平型關是晉北的險要關隘,內長城從河北省境內逶迤而來,進入山西后,經钁柄山、牛邦口來到這裡,由此經西北面的團城口向西,沿恆山山脊至陽方口,然後再向北延伸至偏關的老營東北側與外長城相接。出平型關向東北,是一條長約5公里,寬數十米的關溝,關溝兩邊是起伏的山巒,溝口有個叫小寨的村莊;由小寨再向東約5公里,便是靈丘縣境內的東河南鎮。由靈丘通往大營的公路,就沿著東河南鎮、小寨、關溝,出平型關口後到達大營。

大營鎮周圍的地形條件,決定了它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第二戰區長官部在部署平型關戰役時,認為把它作為第6集團軍總司令部駐地是再合適不過的。

第6集團軍的總司令是楊愛源,但在平型關戰役期間,楊愛源卻很少來大營,副總司令孫楚作為楊愛源的代理人,實際擔負著平型關方面作戰指揮的全責。

孫楚生來瘦弱,身材不高,被同僚戲稱為“孫猴子”。他辦事麻利,從不拖泥帶水,在晉軍將領中,比較有戰術思想。然而,他在實際指揮上,又常常喜歡翻花樣,舉措恍惚,有“孫神經”的諢號。

20多年前,孫楚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學習時,與大他4歲的同期同學楊愛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從此為莫逆之交。他聰明機警,才思敏捷,遇事頗能謀劃;楊愛源則老成穩健,善於利用他人所長。在校期間,孫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楊才智短拙,卻手頭寬裕。因此,孫在學業上不斷地幫助楊,楊則在經濟上不時接濟孫。任軍職後,楊由於是五臺人,被閻錫山視為親信不斷擢升,孫是晉南人,沾不上這個光,他只有憑藉自己的軍事才幹,再就是楊的庇廕,雖不能與楊齊頭並進,但能夠隨楊晉升。20多年來,或楊為團、旅、師、軍長,孫為營、團、旅、師長;或楊為主官,孫任副職。每逢遇到重大戰事,作戰計劃基本由孫來擬定,最後由楊來拍板定奪。熟悉他們的人,稱他們“孫不離楊,楊不離孫,孫楊合璧,相得益彰”。

在第6集團軍總部,林彪和孫楚的手握在了一起。從外表上看,這兩個人都是那麼瘦弱,個頭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林彪面孔蒼白,略顯憂鬱;而孫楚臉色紅潤,顯得開朗、從容。當然,林彪由於比孫楚小近20歲,他身上的青春氣息是孫楚無法比擬的。

根據第二戰區的作戰部署和八路軍總部擬定的行動計劃,第343旅和師獨立團只在大營停留一夜,便出發向靈丘以南地區開進,19日進抵上寨地區休整待命。

部隊向前開進後,林彪仍留在大營與孫楚商討兩軍的相互配合問題。20日,似乎已能夠聽到前方隆隆的炮聲,林彪呆不住了,乘孫楚的吉普車,率少數隨從人員和電臺到前線偵察。

自從踏上山西的土地之後,林彪便有一種莫名的興奮之情。一路之上,他用兵家的眼光審視著堅如鐵壁的太行山、重門疊戶的呂梁山,還有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山峰,使他這個長期征戰於南國水鄉的軍人,有一種和過去截然不同的感受。他率陳光的第343旅和師獨立團,作為八路軍的一支先遣勁旅,率先迎敵而進,挺進的方向,恰好是晉、察、冀交界地區,雄踞內長城要隘的平型關,成了他們的必經之地。

吉普車沿著從黃土高原到華北平原那條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來到北嶽恆山和著名的佛教聖地五臺山的接壤處,然後又吃力地爬上海拔1800米的長城隘口——一座署有“平型關”三字的殘頹的拱門迎面而來。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築嶺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萬曆九年都曾增修,這就是後來的關城。平型關北有恆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這兩山之間盡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勢很險要。由於恆山和五臺都是斷塊山,十分陡峻,成了晉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條東西向古道穿平型關城而過,東連北京西面的紫荊關,西接雁門關,彼此相連,結成一條嚴固的防線,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時代,京畿恃以為安。

林彪衝司機做了一個停車的手勢,吉普車迅即停下。他們下車,林彪仰起臉來,對準“平型關”三個字仔細瞅了好一陣。然後,他登上平型關巔,舉起胸前的望遠鏡觀望。無論是北面的恆山,還是南面的五臺山,這些層巒疊嶂的山峰,以及盤桓於崇山峻嶺間的內長城,都能久久吸引住他的目光,很容易使他產生一種激情。最後,他將目光越過平型關之巔,望見了關前的一條峽谷甬道,它由西向東,曲曲彎彎,穿山而過,一直通向很遠的地方。深谷兩側,是險峻的山壁,一條公路蜿蜒其間,沿著這條公路,就能到達靈丘,通過靈丘而到冀西。

10年前,他就聽說過平型關,那是晉奉戰爭中的一段往事,但印象早就模糊了。如今,置身在這座著名的雄關之上,前方炮聲似乎已隱約可聞時,他明白,馬上就要有仗打了,而且肯定就在附近打。

當然,這時候,所有的人,包括林彪自己,都不會想到,僅僅5天之後,第115師就創造了一個舉世震驚的結果。

吉普車從平型關口駛出,沿著坑窪不平的公路向靈丘方向前行,車子出關口不遠,就鑽進一條由東北向西南伸展的狹窄溝道。這條溝道林彪剛才在望遠鏡裡已看到過,此時他更加仔細地打量著:地勢最險要的是溝道中段,溝長約5公里,深數丈到數十丈不等,很難攀登上溝沿。而且溝底的甬道僅能通一輛汽車,能錯車的地方極少。途中,僅見到一個叫老爺廟的地方有個缺口,能通到山上。

吉普車再次停下來。林彪在警衛員楊興桂的攙扶下艱難地攀上老爺廟以及廟後的老爺嶺。這時,楊興桂聽到師長說:“如果阻住正面路口,截斷敵人的增援,將部隊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山地裡,在缺口處的高地上設置重兵,公路上的敵人就是甕中之鱉了。”

他們到達靈丘城時,得知日軍已前進到距城不到5公里遠的地方,不能多作停留,於是原路返回,途中又在東河南鎮一帶察看了地形,然後回到大營。

21日,林彪向孫楚辭行。他騎馬趕到上寨,暫時與第343旅旅部駐在一起,等待聶榮臻率師直屬部隊和第344旅到來。

就在這一天,他接到了八路軍總部發來的《關於作戰方針和佈置原則的訓令》。訓令中講到第115師時,這樣寫道:115師陳旅控制於上寨鎮附近,小部經常襲擊擾亂靈丘、淶源之敵。徐旅最好位於阜平東北,隨時協助陳旅,相機襲擊由靈丘向平型關西進,或由淶源向平漢路南進之敵,在可能條件下組織有力挺進游擊隊,深入紫荊關、蔚縣、涿鹿之間活動,收編散兵,發動群眾的游擊戰爭。總直屬隊開到五臺附近,發動五臺以南、盂縣及五臺以東地區群眾。

對這個訓令的主要內容,林彪大體上是同意的。但在第115師的具體使用上,他有不同的看法。

本章部分資料來自陶純著《太原大會戰1937》,在此表示感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