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時醫生就提醒孩子頭小家長不在意,1歲坐不穩才來醫院

康復治療 癲癇 新生兒 嬰幼兒護理 中原醫生 2017-06-26

這個患兒1歲1個月,但是頭圍僅有37釐米,比新出生的小嬰兒大不了一點,坐不穩,扶著站立時踮腳尖明顯,下肢肌張力很高。



6個月時醫生就提醒孩子頭小家長不在意,1歲坐不穩才來醫院

家長說他們在孩子6月大時發現其頭小,到廣東一醫院做檢查,醫生告知頭圍偏小,發育遲緩,需要康復治療。家長並未在意,想著年齡大了就好了。1歲時在老家開封看到別的孩子都會走路了,自家孩子一下地就哭鬧,踮腳尖,才意識到嚴重性。當地醫院檢查後認為是小頭畸形,建議康復。

家長不放心,找到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主任王俊輝。

王俊輝檢查後認為孩子不僅僅是腦癱的問題,可能存在顱骨縫隙提前閉合,顱骨不能繼續長大,限制了大腦的進一步發育,從而導致運動和智力的問題。隨後的顱骨CT三位重建印證了王俊輝的判斷:孩子是“狹顱症”。



6個月時醫生就提醒孩子頭小家長不在意,1歲坐不穩才來醫院

王俊輝說,狹顱症亦稱顱縫早閉或顱縫骨化症。大多數學者認為狹顱症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關,多見於男孩。發病率男女比例為2:1。

正常情況下,嬰兒前半年平均每個月頭圍增長1.5cm,後半年平均每個月頭圍增長0.5cm,隨之而然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第一年內大腦生長速度最快,大腦重量在出生後前半年增加85%,後半年增加50%,1年增加135%左右。在嬰兒期,如果出現一條或幾條顱縫過早閉合,就會影響顱骨的生長與擴張,而大腦卻繼續生長,顱骨薄弱處代償性擴大有限,常常出現顱內壓增高,易激惹,視力下降,智力低下、精神活動異常、癲癇發作等症狀。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病兒出現舟狀頭、斜頭畸形、三角頭、尖頭或稱塔頭等頭顱畸形。可合併身體其它部位畸形,分離性斜視、並指趾、顎裂、脣裂、面骨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對於可疑病例,應攝頭顱X光片及頭顱CT顱骨三維成像,早期顯示囟門及顱縫的鋸齒狀外形不明顯或消失,最後顱縫完全閉合並密度增高。也可有顱骨畸形和腦回壓跡增多現象。

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作顱縫再造術或顱骨切除術,重建新的骨縫,使顱腔能隨著腦發育而擴大,以保證腦的正常發育,使頭顱畸形得以糾正。較大病兒如有顱高壓者也應手術。

王俊輝聯繫了三附院神經外科將患兒收入院,神經外科的馬雲富主任和董輝主任為孩子做了全面檢查CT、X光片示:額縫、一側冠狀縫早閉,腦回指壓跡明顯。利用3D計算機分析,顱腔不對稱指數(CVAI)提示:輕度異常;頭指數(CI)提示:嚴重異常。



6個月時醫生就提醒孩子頭小家長不在意,1歲坐不穩才來醫院

對於一般的狹顱症,傳統採用顱縫再造術手術方式,但該患兒頭圍過小,傳統術式不能有效擴大顱腔,改善大腦生長空間。經過與專家溝通,並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證和術前討論,通過3D計算機模擬手術方案,最終選擇額眶帶前移、顱面骨重塑及顱縫再造術手術方案完成手術,該手術方式在省內屬於首次應用,填補了省內空白。

術後患兒恢復很好,出了監護室就可以下地扶站了,不像之前一下地就哭鬧不止。精神狀態也很好。


瞭解更多科普,歡迎關注中原醫生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