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德意日 二戰中的其他軸心國下場如何?

除了德意日 二戰中的其他軸心國下場如何?

軸心國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戰爭聯盟,以德國、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意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即: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除了德意日,還有4個國家和2個傀儡政權簽署了“三國公約”。由於南斯拉夫在簽署三國公約兩天後就退出,所以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以下8國:德國、 意大利、 日本、 匈牙利、 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傀儡政權)、保加利亞、 克羅地亞(傀儡政權)。雖然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但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除了德意日,其餘這些實打實的軸心國,二戰後的下場如何?

除了德意日 二戰中的其他軸心國下場如何?

希特勒

匈牙利(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羅馬尼亞(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保加利亞(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

根據1947年簽訂的五國和約,恢復1940年6月的蘇羅協定,羅馬尼亞將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割讓給蘇聯;廢止1940年8月維也納仲裁,匈牙利將特蘭西尼亞退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保持1940年1月1日的邊界;匈牙利與奧地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的邊界仍為1938年1月1日的原則邊界;匈牙利承認蘇捷協定關於外喀爾巴阡烏克蘭98平方公里割讓給蘇聯的規定;匈捷邊界在布拉迪斯拉發以東一帶作少許有利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調整;羅馬尼亞賠給蘇聯3億美元,保加利亞分別賠給希臘4500萬美元、南斯拉夫2500萬美元,匈牙利賠給蘇聯2億美元、捷克斯洛伐克1億美元、南斯拉夫1億美元,都在8年內以實物付清;多瑙河對一切國家商船開放,港口稅和航行費一律平等。

除了德意日 二戰中的其他軸心國下場如何?

斯洛伐克(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克羅地亞(1941年6月15日加入)

斯洛伐克、 克羅地亞兩國均為德國扶植的傀儡政權,斯洛伐克當時的政權是德國在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後在斯洛伐克扶植的一個傀儡政權,該政權在二戰結束後被盟國認定為非法政權,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併,割讓匈牙利的領土重新劃歸捷克斯洛伐克,但外喀爾巴阡州則割讓給蘇聯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獲得戰爭賠款。

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克羅地亞獨立國”瓦解,國家元首安特·帕維裡奇流亡西班牙,同年5月8日克羅地亞取消獨立,原領土全部回到南斯拉夫。直至1991年,克羅地亞克羅地亞才再一次從南斯拉夫獨立。

(全文完)

轉載請註明“來源:百科解密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