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軍事歷史 芳華 戰爭片 陸軍 無後坐力炮 軍武次位面 2018-11-29

【軍武次位面】:無限健制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義無反顧,走向戰場

說起對越自衛反擊戰,相比於中國近代以來數次對外作戰而言,無論是軍迷還是大多數普通中國人,都有著更多談資可聊。因為這是這場戰爭對於新中國而言,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出征前的簡單壯行會

很多90後、80後的父輩親朋都親歷過這場戰爭,之前文章中也提及過,軍武菌的伯父就曾作為一名炮兵參加了兩山輪戰的戰鬥。當然人們之所以常談起這場戰爭,和時間也有很大關係,畢竟才過去30餘年。戰爭的傷痛仍然難以消除。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在大環境的促使下,近年來國人對講述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視作品呼聲日益增高,甚至很多軍迷朋友在公眾號留言中表示希望軍武菌能講講對越作戰的電影。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1979年2月解放軍攻克諒山俘虜大批越軍

但之前由於一些特殊原因,我們對這場戰爭態度一直較為隱晦,有關影片屈指可數,直到去年《芳華》上映,才開了近年來的先河,讓這場“被遺忘的戰爭”重現銀幕。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芳華》中用噴火器燒殺越軍的鏡頭

儘管《芳華》受到好評,但影片在還原歷史方面做的並不完美,演員也很難重現當年親歷者的氣質風貌。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芳華》在國內僅獲得了7.7的評分,並不算太高

在軍武菌看來,我國在34年前曾經有一部講述這場戰爭的經典老片,不但遠勝過風靡現在影壇的《芳華》,甚至可以在很多方面堪比美國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等經典戰爭片。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真實、殘酷、勇氣是幾乎所有優秀戰爭片必備的元素

影片拍攝於1984年,當時邊境硝煙仍未消散。由著名導演謝晉指導,包括唐國強、倪大紅等當今眾多知名老戲骨參演,可謂是陣容強大星光璀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國內外的評分均超過了《芳華》。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雖然不是高特效大場面的戰爭片

這部老片的評分卻碾壓了《芳華》

影片講述的故事也很有特點:軍部攝影幹事趙蒙生(唐國強飾)被母親動用軍界的關係外派到連部擔任指導員不久形勢突變,連隊準備南調參與對越反擊,趙母在最後關頭試圖拉出兒子反被軍長公開做了反面教材。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雷軍長公開批判了趙母走後門的行為

趙蒙生被逼無奈隨部出戰。靳開來(炮排排長)臨陣升任副連長,最後的戰鬥中戰友為搭救趙蒙生犧牲。趙蒙生方才悔悟,思想和行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以一個文化幹事的視角展現一場戰爭的殘酷,在戰爭片中並不多見。畢竟他們不是親臨一線的戰鬥人員。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剛到連隊的趙蒙生在戰士們眼裡格格不入

(唐國強老師年輕時顏值真的高)

但是本片中由唐國強飾演的主角攝影部幹事趙蒙生,卻通過他下基層連隊磨練的經歷為觀眾展現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客觀真實的一面,沒有過多的修飾,這也是本片給軍武菌印象最深的一點。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本片拍攝於1984年,戰爭場面描寫並沒有條件用到如今戰爭片的大特效、大製作,但依然在武器裝備、解放軍服裝、戰術動作上幾乎完美的還原了真實作戰的情景,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片中我軍152毫米榴彈炮、130毫米

車載火箭炮對越軍陣地進行火力覆蓋

當時解放軍裝備的56式衝鋒槍、56式輕機槍、53式重機槍、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均有出鏡,據槍、腰射動作都非常寫實。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連長單手換彈夾,與西方不太一樣

這恐怕是中國電影中最早出現的單手換彈匣

由於時代接近的緣故,每個人物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這一點是《芳華》根本做不到的。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標準的翻滾出戰壕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戰士們衝上越軍據守的高地時,發現工事裡全都是中國援助越南的武器彈藥和糧食,很多糧食甚至因為吃不完而發黴。戰士們呆呆的看著,一句話也沒說。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越軍陣地上堆積如山的中國糧食

這一幕真實展現“吃中國飯砸中國鍋”的越南白眼狼醜惡嘴臉,舉國之力的傾囊相助換來的卻是越南的背後一刀,令人既心寒又氣憤。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我軍53式重機槍開火

與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不同,本片不少鏡頭都展示了文革結束後解放軍基層士兵的真實一面:戰士偶爾開小差、閒暇時也會打撲克、想找女朋友。這在當時那個時代無疑是十分大膽而冒險的藝術展現。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倪大紅飾演的戰士開小差被批評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極為貼近現實的真實,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讓解放軍戰士也更加有血有肉。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真實照片:戰鬥間隙看女朋友照片的戰士

在展現部隊基層真實風貌的同時,本片對國家層面也有寫實的反映。主角趙蒙生,靠著自己官二代身份參軍,又通過走後門到連隊裡當指導員“美化簡歷”。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連續兩發都是臭彈,造成了“小北京”的犧牲

另外還對“十年動盪”進行了批判。在戰鬥中“小北京”勇敢的跳出掩體,用無後坐力炮射擊敵方地堡,但卻因為連續發射兩發都是臭彈,導致中彈犧牲。而這些炮彈就是在十年動盪期間粗製劣造出來的不合格產品之一。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連長一看炮彈生產日期憤怒的大罵:

批林批孔,批它個奶奶的!

在對戰爭的描寫上,本片也採取了多面化的手法,沒有像之前很多戰爭電影那樣一味宣揚英雄主義,也沒有像美式戰爭片那樣單純反戰宣洩厭戰情緒,而是取兩方所長,既有對戰士捨生忘死的歌頌,也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與殘酷。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儘管是30多年前的老片,

但戰場氛圍營造依然很出色

堅守陣地時,因為沒有水喝,戰士們嘴上都起了泡,副連長靳開來為了給戰士們解渴冒死去採甘蔗,在路上不幸踩到地雷犧牲。這些來自真實故事改編的情節。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副連長在採甘蔗路上不幸踩到地雷犧牲

但本片對戰爭殘酷的展示也是震懾人心的:家屬在看到兒子負傷截肢後難以言狀的表情,烈士家屬們領取烈士獎章時空洞、無助的眼神….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烈士妻子、母親看到陣亡通知書時的神情

雖然本片並無太多血腥場面、甚至越軍都很少有正面鏡頭,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烈士家屬受領勳章時的表情

但一幕幕揪心的鏡頭讓觀眾明白:戰爭的殘酷並不一定需要用血肉展示。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在兒子墓前哭泣的母親

此圖為真實照片

總結全片,和動輒追求英雄情結,追求電影特效,追求劇情跌宕的“戰爭大作”相比,《高山下的花環》顯得十分的普通。

在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中,無不是我們社會生活中所不難見到的人物,他們在踏入戰場之後,沒有什麼光環加持,甚至沒有一些什麼特別突出的神勇戰績。有的如流星匆匆逝去沒有留下多少東西。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連長等人雖是捨生忘死的英雄

但戰場下也是普通人

不過正是通過熒幕中的他們,我們才真切感受到了一種真實,一種精神,一種真理-------戰爭從來都是靠流血犧牲來贏得的,正是這樣一群熱血的中華兒女,將豺狼虎豹抵禦在了國門之外!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電影中連長為了救趙蒙生而犧牲

憤怒的趙蒙生衝上去炸燬敵人火力點

在戰鬥中,他得到了歷練成為了真正的戰士

就像影片中犧牲的諸多年輕戰士一樣,現實中參加對越作戰的,真的就是年紀不過20歲上下的青年,沒有什麼高覺悟、沒有什麼奢望甚至沒有文化….但聽聞國家危難,他們寫下血書,爭先恐後、義無反顧、血灑疆場。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藍劍B-行動中的真實畫面

身負重傷仍然拒絕下火線的戰士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藍劍B行動中,身受重傷的顧金海烈士

使出最後的力氣大吼:先救隊長!

最後以此片向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們致敬,幾十年前他們勇敢的走向那場異常慘烈的戰場,幾十年後的我們決不能忘記: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們血染的風采。我們不該讓父輩的奮戰,成為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搜索觀看。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中國最早的單手換彈匣出自這部電影!比《芳華》好看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