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2萬平方公里,二戰後損失8千平方公里

意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的北岸,領土主要包括亞平寧半島和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十九世紀中後期,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撒丁王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的方式驅逐了外國勢力,締造了意大利的統一。隨著1870年意大利軍隊藉助普法戰爭爆發的契機進入教皇轄地,一個獨立完整的、擁有29萬平方公里疆域的意大利王國正式屹立在了諸國林立的歐洲大陸。此後妄圖在亞得里亞海和東地中海確立支配地位的意大利與奧匈帝國、英國和法國等展開了激烈博弈,而伴隨著國際鬥爭的日益白熱化,意大利的歐洲疆域經歷了兩次較大規模的調整,分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獲得了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剝奪了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地盤。

意大利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2萬平方公里,二戰後損失8千平方公里

意大利在一戰後的獲利主要體現在了《聖日耳曼條約》中,這個徹底宣告奧匈帝國解體的條約規定了奧地利要將南蒂羅爾、特蘭蒂諾、達爾馬提亞沿岸的一些島嶼以及包括的裡雅斯特在內的伊斯特拉半島割讓給意大利。這使意大利不僅實現了以阿爾卑斯山天然分水嶺劃界的夙願,亦實現了在亞得里亞海東岸地區建立戰略支點的目標。但意大利索要阜姆的要求卻因遭到美、英、法的一致反對而未能如願。既然談判不成,那就武力強佔。1919年9月,意大利著名詩人和劇作家加布裡埃爾·鄧南遮在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的極力煽動和大力資助下,率領一支由數千名退伍軍人和民族主義者組成的志願軍佔領了阜姆港。阜姆港就是現在克羅地亞的裡耶卡市,一座依靠造船業和海運業發展起來的港口城市。在十九世紀的後半葉,阜姆一方面連接著歐洲鐵路網,一方面連接著海洋貨運,乃是奧匈帝國頗為倚重的出海通道。

意大利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2萬平方公里,二戰後損失8千平方公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的領土面積由戰前的29萬平方公里增至31.02萬平方公里。淨增了2萬多平方公里(歐洲部分)。但是因為英法未能如數兌現答允給意大利的領土承諾,所以意大利的社會各階層對巴黎和會的結果甚為不滿,他們紛紛舉行聲勢浩大的民族主義運動,聲討統治者的腐朽和無能。他們期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和鐵腕人物來扭轉意大利時局,以武力實現領土要求,並以果斷決絕的政策抑制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意大利的法西斯勢力迅速崛起。其中,墨索里尼領導的“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組織選擇向大資產階級和封建殘餘勢力靠攏,對內鎮壓工農運動,對外則瘋狂叫囂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1922年,墨索里尼組織三萬多人向羅馬進軍,促使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授權墨索里尼組閣。到了1929年4月,作為政府首腦的墨索里尼已兼任內閣中8個部的大臣(一共有13個部),可謂集各種權力於一身。至此,一個對內獨裁,對外擴張的法西斯政權在亞平寧半島成型了。

意大利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2萬平方公里,二戰後損失8千平方公里

此後,墨索里尼為了再現昔日羅馬帝國的霸業,為了奪取更多的原材料產地和銷售市場,以及為了從戰爭中找尋治癒經濟危機的出路,開始頻繁發動侵略戰爭和深度介入國際地區局勢。如武裝入侵埃塞俄比亞,支援西班牙佛朗哥叛軍以及與納粹德國結成羅馬—柏林軸心等。至1938年,包括海外殖民地在內,意大利掌控的土地面積已達到379.8萬平方公里的水平。然而好景不長,意大利很快遭到以美英等國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的迎頭痛擊,其最終在1947年以納粹德國幫凶和僕從的身份在巴黎簽署了和平條約。其實反法西斯聯盟對意大利的處置是相對寬容的,因為意大利在1943年推翻了墨索里尼的獨裁統治並加入了對德作戰的行列,對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一定貢獻,所以反法西斯聯盟只剝奪了意大利8857平方公里的歐洲領土,僅佔其戰前領土總面積的2.85%。

1947年和約中關於意大利領土變更情況的規定如下:2714平方公里的多德卡尼斯群島劃屬希臘,的裡雅斯特港東面的伊斯特拉半島和阜姆則劃屬南斯拉夫。而的裡雅斯特的港口、市區和伊斯特拉半島的西北角則設立為自由區,由英美的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南斯拉夫分別管轄。至此,意大利的疆域基本穩定在了30萬平方公里的水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