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對比兩部電影的主角,科林.法瑞爾雖然一直不溫不火,但不影響他的好萊塢地位。

2002年的另外兩部作品,與布魯斯.威利斯合作的《哈特的戰爭》、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少數派報告》,豆瓣都在7.5分以上。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對比兩部電影的主角,科林.法瑞爾雖然一直不溫不火,但不影響他的好萊塢地位。

2002年的另外兩部作品,與布魯斯.威利斯合作的《哈特的戰爭》、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少數派報告》,豆瓣都在7.5分以上。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少數派報告》

對於喜歡“順藤摸瓜”的觀眾,也很容易通過其他作品找到科林.法瑞爾的這部《狙擊電話亭》。

《死亡倒計時》的主演琳達.費奧倫迪諾在知名度和作品數量上不敵科林.法瑞爾。喜歡韋斯利.斯那普斯《刀鋒戰士》的觀眾,《死亡倒計時》也不合胃口。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對比兩部電影的主角,科林.法瑞爾雖然一直不溫不火,但不影響他的好萊塢地位。

2002年的另外兩部作品,與布魯斯.威利斯合作的《哈特的戰爭》、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少數派報告》,豆瓣都在7.5分以上。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少數派報告》

對於喜歡“順藤摸瓜”的觀眾,也很容易通過其他作品找到科林.法瑞爾的這部《狙擊電話亭》。

《死亡倒計時》的主演琳達.費奧倫迪諾在知名度和作品數量上不敵科林.法瑞爾。喜歡韋斯利.斯那普斯《刀鋒戰士》的觀眾,《死亡倒計時》也不合胃口。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刀鋒戰士》

從發行、劇情、演員、觀影習慣等方面來看,《狙擊電話亭》比《死亡倒計時》更成功存在必然性。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對比兩部電影的主角,科林.法瑞爾雖然一直不溫不火,但不影響他的好萊塢地位。

2002年的另外兩部作品,與布魯斯.威利斯合作的《哈特的戰爭》、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少數派報告》,豆瓣都在7.5分以上。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少數派報告》

對於喜歡“順藤摸瓜”的觀眾,也很容易通過其他作品找到科林.法瑞爾的這部《狙擊電話亭》。

《死亡倒計時》的主演琳達.費奧倫迪諾在知名度和作品數量上不敵科林.法瑞爾。喜歡韋斯利.斯那普斯《刀鋒戰士》的觀眾,《死亡倒計時》也不合胃口。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刀鋒戰士》

從發行、劇情、演員、觀影習慣等方面來看,《狙擊電話亭》比《死亡倒計時》更成功存在必然性。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另外,2010年上映的印度電影《痛擊》是在未授權的情況下,對《狙擊電話亭》的“翻拍”,屬於赤裸裸的抄襲。

2013年上映的《洛克》講述的也是一通電話改變命運的故事,跟《狙擊電話亭》的框架很相似。

"

對於喜歡看電影,且閱片量很大的觀眾來說,總能碰上幾部創意撞型,劇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會歷險記《太壞了》和女學霸的派對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樣為幽閉恐懼的《黑暗侵襲》。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黑暗侵襲(左)魔窟(右)

新瓶裝舊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體異形》、1993年的《異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訪》。

這四部電影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加上年份相差較遠,不容易發現彼此的關聯。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天外魔花》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致命拜訪》

如果劇情雷同,還是同年上映,這就很尷尬了。比如說《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計時》(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爾主演的《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計時》的觀眾並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為3種情況:

沒聽過,沒看過

聽說過,對“抄襲”不感興趣

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

先說第一種情況:沒聽過,沒看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倒計時》沒有在院線上映,一個是口碑影響了後期推薦。

2002年的電影《死亡倒計時》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由於收到的負評太多,製作方決定取消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

這一舉動顯然減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資1100萬美元的電影,DVD只賣了59.5萬美元。嚴重虧本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了後續宣傳的資金來源。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

電影愛好者大致分來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除了院線大片,會自己找其他電影來看。一類是被動型,可以理解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遊輪》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卻不影響新觀眾入坑。《恐怖遊輪》被不少人奉為驚悚片經典,這部無緣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只有兩百多萬的電影,絲毫不影響它的強勢出圈。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像《恐怖遊輪》、《狙擊電話亭》這樣好看的電影,不缺少主動型觀眾的挖掘,被動型觀眾這“安利”吃得也高興。

看看《死亡倒計時》和《狙擊電話亭》在三大影評網站,豆瓣IMDB爛番茄的戰績。從分數和評論數量來看,《死亡倒計時》都是完敗。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從錐形圖上更直觀地看到,《狙擊電話亭》的評論量像三座大山一樣,徹底“碾壓”《死亡倒計時》的“平地”。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根據上圖的數據,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種情況。

聽說過,對“抄襲”作品沒興趣。

《狙擊電話亭》2002年9月份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線上映。時間比《死亡倒計時》至少晚了4個月。但《死亡倒計時》抄襲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名氣不夠,先入為主造成的。

《狙擊電話亭》講的是一個深陷“成功人設”無法自拔的“中間商”斯圖。他對妻子和情人說謊,剝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業上也是靠販賣假消息賺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這樣一個謊話說多了自己都開始相信自己很優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個電話亭。81分鐘的電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劇情都在電話亭完成,可以說科林.法瑞爾撐住了場面。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在路人不斷出場、警方出動、大眾的注目下。斯圖在隱藏狙擊手的脅迫下,說出自己多年來的骯髒祕密。然而背後的神祕人出於何種目的卻始終是個迷。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被困住的地方是一個熱狗小吃餐車,主角換成了女性Liberty。電影中Liberty是個軍火製造商,狙擊手Joe的女兒在一次校園槍擊案中遇難。Joe想要一份機密的名單,既是為女報仇,也為伸張正義。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兩部電影都是在探討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跡斑斑。尤其是狙擊手對決“壞人”的單一場景,讓《狙擊電話亭》和《死亡倒計時》在設定上十分雷同。

從時間上來看,《死亡倒計時》抄襲一說,是誤會一場。但人們對“劣質的冒牌貨”總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懶得給《死亡倒計時》太多關注。

下面來說第三種情況:好像看過,不記得/不喜歡

好看的電影總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對於不那麼滿意的電影恨不得快進看完,這就可能造成了看過卻沒記住的情況。

《死亡倒計時》的確在臺詞和節奏上比《狙擊電話亭》差很多,鋪墊太長,高潮平淡。科林.法瑞爾將無視、憤怒、無助、絕望到妥協的過程展現得很有層次,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死亡倒計時》談論了軍火販賣這樣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在美國還曾遭到愛槍人士的抵制。

從電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電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電影中“不許動”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滯的隱喻。

但劇本本身薄弱,沒有對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更得不到普通觀眾的共鳴。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相對《狙擊電話亭》的婚姻、職場等日常相關話題和對人性的探討,顯得更容易接受。總結來說,大主題需要大胸懷,無深度不喜愛。小人物做切入點,更討巧。

從豆瓣、IMDB、爛番茄的評分也可以看出觀眾更喜歡《狙擊電話亭》。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說法。看看折線圖中“紅線”(死亡倒計時)跳水式口碑。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對比兩部電影的主角,科林.法瑞爾雖然一直不溫不火,但不影響他的好萊塢地位。

2002年的另外兩部作品,與布魯斯.威利斯合作的《哈特的戰爭》、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少數派報告》,豆瓣都在7.5分以上。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少數派報告》

對於喜歡“順藤摸瓜”的觀眾,也很容易通過其他作品找到科林.法瑞爾的這部《狙擊電話亭》。

《死亡倒計時》的主演琳達.費奧倫迪諾在知名度和作品數量上不敵科林.法瑞爾。喜歡韋斯利.斯那普斯《刀鋒戰士》的觀眾,《死亡倒計時》也不合胃口。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刀鋒戰士》

從發行、劇情、演員、觀影習慣等方面來看,《狙擊電話亭》比《死亡倒計時》更成功存在必然性。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另外,2010年上映的印度電影《痛擊》是在未授權的情況下,對《狙擊電話亭》的“翻拍”,屬於赤裸裸的抄襲。

2013年上映的《洛克》講述的也是一通電話改變命運的故事,跟《狙擊電話亭》的框架很相似。

同年上映,劇情雷同,《狙擊電話亭》成功出圈,另一部卻鮮為人知

《洛克》曾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十佳獨立電影、第16屆英國獨立電影最佳編劇等獎項。IMBD7.1分、爛番茄指數90%,豆瓣7.6分,希望《洛克》也能早日出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