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該村歷史上,曾經有8個村名,每個村名都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該村最早的村名是“馮周邑”。據保存130年的《馮氏宗譜》載,前11世紀商末周文王姬昌的後人馮城萬是冀州馮氏的始祖。東周周惠王16年(前610年)城萬“為大夫”。周襄王姬鄭(前651—619年)時,城萬“率左師迎王”,王與萬“論王業”“大悅”“曰真后稷之孫也,足繼后稷之業”“留為卿士,食採於馮,以修稷祀。”故,城萬由原來的畢姓,改為姓馮。稱為馮公、馮城萬。城萬“食採”的“馮”,即今嶽良村,當時,取名為“馮周邑”,意此地是馮姓統轄的東周城邑。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該村歷史上,曾經有8個村名,每個村名都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該村最早的村名是“馮周邑”。據保存130年的《馮氏宗譜》載,前11世紀商末周文王姬昌的後人馮城萬是冀州馮氏的始祖。東周周惠王16年(前610年)城萬“為大夫”。周襄王姬鄭(前651—619年)時,城萬“率左師迎王”,王與萬“論王業”“大悅”“曰真后稷之孫也,足繼后稷之業”“留為卿士,食採於馮,以修稷祀。”故,城萬由原來的畢姓,改為姓馮。稱為馮公、馮城萬。城萬“食採”的“馮”,即今嶽良村,當時,取名為“馮周邑”,意此地是馮姓統轄的東周城邑。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東晉(317—420年)時,嶽良村稱謂“馮城”“馮地”。是說,此地為馮姓統轄的城邑、地方。

----唐宋(618—1279年)時,稱“馮故鄉”“古馮鄉”。這2個村名,都是因為望族馮氏家族而命名。

該村馮氏家族歷史上高官輩出,被稱為冀州“第一望族”。該村馮氏,從東晉到唐朝5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兩帝”“三後”“五相”及30多位五品官職以上的人和100多位被史書記載的名人。如北燕國的創建者馮跋,是衡水市第一位皇帝,治理的北燕國統治鞏固,局面偏安,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馮太后在北魏時,執政25年,被稱為“文明太后”“政治改革家”“千古第一後”等。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該村歷史上,曾經有8個村名,每個村名都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該村最早的村名是“馮周邑”。據保存130年的《馮氏宗譜》載,前11世紀商末周文王姬昌的後人馮城萬是冀州馮氏的始祖。東周周惠王16年(前610年)城萬“為大夫”。周襄王姬鄭(前651—619年)時,城萬“率左師迎王”,王與萬“論王業”“大悅”“曰真后稷之孫也,足繼后稷之業”“留為卿士,食採於馮,以修稷祀。”故,城萬由原來的畢姓,改為姓馮。稱為馮公、馮城萬。城萬“食採”的“馮”,即今嶽良村,當時,取名為“馮周邑”,意此地是馮姓統轄的東周城邑。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東晉(317—420年)時,嶽良村稱謂“馮城”“馮地”。是說,此地為馮姓統轄的城邑、地方。

----唐宋(618—1279年)時,稱“馮故鄉”“古馮鄉”。這2個村名,都是因為望族馮氏家族而命名。

該村馮氏家族歷史上高官輩出,被稱為冀州“第一望族”。該村馮氏,從東晉到唐朝5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兩帝”“三後”“五相”及30多位五品官職以上的人和100多位被史書記載的名人。如北燕國的創建者馮跋,是衡水市第一位皇帝,治理的北燕國統治鞏固,局面偏安,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馮太后在北魏時,執政25年,被稱為“文明太后”“政治改革家”“千古第一後”等。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間),村名更改為“嶽糧”“嶽樑”,以上2個村名,源自1個人的故事。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該村歷史上,曾經有8個村名,每個村名都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該村最早的村名是“馮周邑”。據保存130年的《馮氏宗譜》載,前11世紀商末周文王姬昌的後人馮城萬是冀州馮氏的始祖。東周周惠王16年(前610年)城萬“為大夫”。周襄王姬鄭(前651—619年)時,城萬“率左師迎王”,王與萬“論王業”“大悅”“曰真后稷之孫也,足繼后稷之業”“留為卿士,食採於馮,以修稷祀。”故,城萬由原來的畢姓,改為姓馮。稱為馮公、馮城萬。城萬“食採”的“馮”,即今嶽良村,當時,取名為“馮周邑”,意此地是馮姓統轄的東周城邑。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東晉(317—420年)時,嶽良村稱謂“馮城”“馮地”。是說,此地為馮姓統轄的城邑、地方。

----唐宋(618—1279年)時,稱“馮故鄉”“古馮鄉”。這2個村名,都是因為望族馮氏家族而命名。

該村馮氏家族歷史上高官輩出,被稱為冀州“第一望族”。該村馮氏,從東晉到唐朝5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兩帝”“三後”“五相”及30多位五品官職以上的人和100多位被史書記載的名人。如北燕國的創建者馮跋,是衡水市第一位皇帝,治理的北燕國統治鞏固,局面偏安,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馮太后在北魏時,執政25年,被稱為“文明太后”“政治改革家”“千古第一後”等。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間),村名更改為“嶽糧”“嶽樑”,以上2個村名,源自1個人的故事。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元末明初,村裡馮氏有個號稱“大公”的老農,種田有方,糧食收成很好。因此,全村人紛紛向他求教,他也耐心傳授種植技術。結果,無論麥季、秋季,全村糧食產量都高於周圍其他村莊,家家戶戶的糧食堆積如山,高粱(糧食)如嶽,故此,改村名為“嶽糧”“嶽樑”。人們為紀念馮大公,在今嶽良村南墓地,為他豎立了碑。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們,都還記得,以前,家裡的大車、耬等農具上和布袋、簸籮等用具上都有“嶽糧”“嶽樑”二字。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該村歷史上,曾經有8個村名,每個村名都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該村最早的村名是“馮周邑”。據保存130年的《馮氏宗譜》載,前11世紀商末周文王姬昌的後人馮城萬是冀州馮氏的始祖。東周周惠王16年(前610年)城萬“為大夫”。周襄王姬鄭(前651—619年)時,城萬“率左師迎王”,王與萬“論王業”“大悅”“曰真后稷之孫也,足繼后稷之業”“留為卿士,食採於馮,以修稷祀。”故,城萬由原來的畢姓,改為姓馮。稱為馮公、馮城萬。城萬“食採”的“馮”,即今嶽良村,當時,取名為“馮周邑”,意此地是馮姓統轄的東周城邑。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東晉(317—420年)時,嶽良村稱謂“馮城”“馮地”。是說,此地為馮姓統轄的城邑、地方。

----唐宋(618—1279年)時,稱“馮故鄉”“古馮鄉”。這2個村名,都是因為望族馮氏家族而命名。

該村馮氏家族歷史上高官輩出,被稱為冀州“第一望族”。該村馮氏,從東晉到唐朝5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兩帝”“三後”“五相”及30多位五品官職以上的人和100多位被史書記載的名人。如北燕國的創建者馮跋,是衡水市第一位皇帝,治理的北燕國統治鞏固,局面偏安,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馮太后在北魏時,執政25年,被稱為“文明太后”“政治改革家”“千古第一後”等。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間),村名更改為“嶽糧”“嶽樑”,以上2個村名,源自1個人的故事。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元末明初,村裡馮氏有個號稱“大公”的老農,種田有方,糧食收成很好。因此,全村人紛紛向他求教,他也耐心傳授種植技術。結果,無論麥季、秋季,全村糧食產量都高於周圍其他村莊,家家戶戶的糧食堆積如山,高粱(糧食)如嶽,故此,改村名為“嶽糧”“嶽樑”。人們為紀念馮大公,在今嶽良村南墓地,為他豎立了碑。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們,都還記得,以前,家裡的大車、耬等農具上和布袋、簸籮等用具上都有“嶽糧”“嶽樑”二字。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

衡水市冀州區東偏南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叫“嶽良”的村莊,該村建立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東周以前。嶽良村現屬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有1000餘人。該村的馮氏家族,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故,稱謂嶽良村為冀州歷史上的“最牛村莊”。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該村歷史上,曾經有8個村名,每個村名都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該村最早的村名是“馮周邑”。據保存130年的《馮氏宗譜》載,前11世紀商末周文王姬昌的後人馮城萬是冀州馮氏的始祖。東周周惠王16年(前610年)城萬“為大夫”。周襄王姬鄭(前651—619年)時,城萬“率左師迎王”,王與萬“論王業”“大悅”“曰真后稷之孫也,足繼后稷之業”“留為卿士,食採於馮,以修稷祀。”故,城萬由原來的畢姓,改為姓馮。稱為馮公、馮城萬。城萬“食採”的“馮”,即今嶽良村,當時,取名為“馮周邑”,意此地是馮姓統轄的東周城邑。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東晉(317—420年)時,嶽良村稱謂“馮城”“馮地”。是說,此地為馮姓統轄的城邑、地方。

----唐宋(618—1279年)時,稱“馮故鄉”“古馮鄉”。這2個村名,都是因為望族馮氏家族而命名。

該村馮氏家族歷史上高官輩出,被稱為冀州“第一望族”。該村馮氏,從東晉到唐朝5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兩帝”“三後”“五相”及30多位五品官職以上的人和100多位被史書記載的名人。如北燕國的創建者馮跋,是衡水市第一位皇帝,治理的北燕國統治鞏固,局面偏安,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馮太后在北魏時,執政25年,被稱為“文明太后”“政治改革家”“千古第一後”等。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間),村名更改為“嶽糧”“嶽樑”,以上2個村名,源自1個人的故事。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元末明初,村裡馮氏有個號稱“大公”的老農,種田有方,糧食收成很好。因此,全村人紛紛向他求教,他也耐心傳授種植技術。結果,無論麥季、秋季,全村糧食產量都高於周圍其他村莊,家家戶戶的糧食堆積如山,高粱(糧食)如嶽,故此,改村名為“嶽糧”“嶽樑”。人們為紀念馮大公,在今嶽良村南墓地,為他豎立了碑。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們,都還記得,以前,家裡的大車、耬等農具上和布袋、簸籮等用具上都有“嶽糧”“嶽樑”二字。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衡水故事 | 冀州嶽良村的故事

冀州在建設“美麗鄉村”中,計劃投資一億多元,建設佔地500多畝的皇家文化旅遊區,含后稷廟、太后廣場、太后紀念館等等,弘揚嶽良馮氏皇家文化、太后文化、后稷文化、宗親文化。

青鳥快訊APP目前衡水已經有30W用戶,你也趕快加入進來,看家鄉資訊,參與家鄉熱點討論吧。百度搜索【青鳥快訊】即可瞭解詳情,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青鳥快訊】即可下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