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記憶大師 陳正道 催眠大師 黃渤 電影StayNight 2017-05-02

《記憶大師》有那種僅憑預告片就能吸引大家第一時間去觀影的魔力,我本人十分喜愛這類懸疑、破案的影片,加上陳正道的上一部《催眠大師》讓我記憶猶新,愛不釋手,《記憶大師》成為五一檔我最最期待的影片。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電影海報

記憶大師講述了知名小說家江豐和同為作家的妻子張代晨由於多年不孕導致婚姻破裂,江豐為了擺脫痛苦選擇了刪除和妻子相愛的記憶。陰差陽錯之下,江豐被植入了另一個人的記憶。這段殘缺的記憶中,竟和一宗凶殺案有關。而揭開這個案件的關鍵,全部隱藏在江豐零散的記憶中。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腦內追凶

為了不劇透,我不再多說太多細節,對這類電影感興趣的筒子們,真的建議去影院觀看。講道理這部電影可以算是國內懸疑、犯罪、劇情片中質量上乘的了,千萬不要跟《記憶碎片》《盜夢空間》這種級別的比,不論是格局、視野、劇情完整度和想象力都不在一個量級,它甚至比不上《催眠大師》。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催眠大師》海報

但不得不說《記憶大師》提出的概念,算是比較新穎的。

首先,影片中提到的“刪除記憶”,並不是讓你忘記所有事,只是把你從參與者變成旁觀者,避免你直接感受那些細節,進而不會過於痛苦。

這就很妙了,很像心理學裡你被催眠了,你的意識從肉體裡跑出來,可以跟著催眠師的話去體驗各種感覺,看到各種超脫了物理空間的事。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江豐記憶中被害的神祕女子

其次,影片還潛在地提出了一個人的行為和性格,甚至可以因為記憶這種“唯心而主觀”的東西改變。片中江豐原本是一個溫和謙遜的人,因為植入了“殺人犯”的記憶,竟然變得衝動而野蠻。

這很像東野圭吾(沒錯就是《嫌疑人X的獻身》的原作者)名叫《變身》的小說裡寫的那樣,男主角進行了右腦移植手術,醒來後覺得自己性情大變越來越暴躁,他決定調查捐贈者的生前事蹟——原來他的右腦來自一個殺人犯。

那麼,這個世界到底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呢?是不是細思極恐?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變得狂躁的江豐

影片的佈景、色調、鏡頭和剪輯,都有較強的模仿痕跡,好吧雖然故事架空在T國,但黃渤、徐靜蕾、段奕宏、楊子珊等出現的地方怎麼也不應該那麼濃厚的英倫氣息吧。警局裡審訊廳、關押室包括辦公區域的佈置,音樂廳裡的大柱子,黃渤記憶中逃不出去的房間等等,給人一種不洋不土的感覺,總有哪裡怪怪的。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這關押室畫風跟時尚大片一樣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這電話記錄單的逼格需要10086追一個世紀

此外,陳正道在《催眠大師》裡就犯過的致命錯誤——片尾解釋一切,又在《記憶大師》中重演。如果電影最後戛然而止在江豐看到浴缸鏡子裡小男孩的臉,整個電影逼格能上升好幾個級別,留給觀眾的遐想和解析會無限。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電影劇照1

比如看到一半,觀眾大概能夠推測出姍姍是凶手,而現在鏡子裡是個小男孩,這個反轉就有趣了。但如果把小男孩的故事講透了,懸念還講得爛尾了,這就有為了反轉而反轉的嫌疑。再加上最後揭祕的一整段想表達的太多而顯得匆忙和突然,難免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電影劇照2

看破不說破,其實也是電影應該做到的。給觀眾一個非常明顯的暗示,卻又不明說事情的始末,這樣才能把觀眾撩得心癢難耐。李安導演的《少年派》就深諳此道,所有人看到最後都以為是少年和老虎的奇幻漂流,最後驚人地反轉了整個故事的基調。而我們明明知道故事的真相,卻永遠需要去猜測那些鏡頭是不是一種暗示。

希望陳導下一部《心靈大師》可以更上一層樓,已搬好板凳期待。

喜歡Stay的影評,請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吧~

想看更多影評,歡迎訂閱Stay的頭條號!

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與Stay討論,你的鼓勵和吐槽對我都很重要!

《記憶大師》:故事的概念驚豔四座,奈何導演用力過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