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原創 | 書影君

一、唯一一部被廢止的憲法修正案

美國是一個有意思的國家,自從以憲法建國之後,凡是一切涉及政府權力及公民自由的根本性問題,都以修正案的形式來補充憲法內容。

比如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第一修正案、保護公民攜帶持有槍支權利的第二修正案等等。

但在美國的憲政歷史上有一個尷尬的例外,那就是第十八修正案及為了落實修正案而專門制定的《沃爾斯特法案》(俗稱"禁酒令")。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它有兩個特殊之處,第一,它是一部限制公民權利的修正案;第二,它在施行14年後,即被廢止。

有意思的是,當初通過第十八修正案時,似乎是民心所向,畢竟它是美國長達一個世紀的禁酒運動的結果。

但在14年後廢止它時,又是眾望所歸,因為它觸及了美國法律與民眾之間最緊張的衝突。

美國的民意與立法機構究竟靠譜不靠譜?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一個建立在個人自由和權利之上的國家,為何會出臺一部告訴他人應該如何生活的法律?

而隱藏在這部"禁酒令"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複雜背景和歷史教訓?

美國PBS電視臺於2011年,出品了一部三集紀錄片《禁酒令》。

在5個多小時的影片中,導演肯·伯恩斯和琳恩·諾維克,以翔實的歷史背景資料、深刻地分析反思,帶領觀眾走進了美國那段圍繞著禁酒運動,複雜又耐人尋味的博弈歷史。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禁酒令"。

二、美國飲酒傳統與禁酒運動的發端

美國人的飲酒歷史悠久,酒精與蘋果派都是美國的代名詞。

當"五月花"號搭載著第一批新教徒來到馬薩諸塞州時,船艙裡便裝滿了一桶桶的啤酒。

就連美國早期的各個總統,都與酒關係密切。

林肯年輕時賣過烈酒。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喬治·華盛頓在戰爭期間為每位戰士提供半杯朗姆酒。

約翰·亞當斯,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要喝一大杯烈蘋果酒。

托馬斯·傑弗遜酷愛收集上好的法國葡萄酒。

不但上層人士喝,底層勞動者更是嗜酒如命。

牧師喝酒、工匠喝酒、運河挖掘工人也喝酒,就連內科醫生,為病人推薦的都是威士忌和白蘭地。

美國人喝酒的場合和理由,更是無所不包。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參加婚禮喝酒、參加葬禮也要喝酒,選舉成功了慶祝喝酒、選舉失敗了喝酒消愁,就連圍觀絞刑都要喝酒。

喝酒,已經融入了大部分美國人生活、工作的縫隙角落。

早期的美國民眾,還只是飲用低度的葡萄酒和啤酒,但隨著蒸餾技術的出現,高度酒精開始生產出來,人們也越來越發現它的妙處。

19世紀以後,人們開始大量種植穀物、玉米、燕麥、小麥,因為這些農作物,都是可以蒸餾出烈酒的原料。

有一組數字可以說明當時美國社會飲酒的風氣之盛:在1830年,超過15歲的美國男性,每年要喝掉相當於88瓶威士忌,這個數字是21世紀美國人飲酒量的三倍。

隨著而來的,也是酗酒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到處都可以看到醉臥街頭的人,酒鬼遍佈監獄、救濟院和勞改所,許多父親、丈夫和兒子的薪水,都用來購買酒,女人和孩子成了受害者,遭受到醉酒男人的毆打和虐待。

人們開始擔心,酒精會毀了這個國家。

當然,說所有美國人都愛喝酒有些絕對,因為有一些人,痛恨酒精、也痛恨喝酒的人。

而這些人自發抵制民眾飲酒的抗議行動,早在"禁酒令"生效的100多年前就開始了。

1826年1月的一個下雪之夜,康乃狄克州的萊曼·比奇牧師,去鄉下看望他的教民,教民妻子向牧師哭訴:丈夫對於酒精的愛,已經超過了他對於上帝和妻子的愛。

萊曼比奇牧師之後又多次聽到了類似的悲劇,酗酒導致男人丟掉了工作,家裡積蓄被喝光,妻子和孩子也受到毆打。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而這一切的罪惡,全都是因為酒精。

萊曼·比奇牧師深感震驚,開始在禮拜日時大力宣講飲酒的罪惡。

因為良好的口才和酒精的罪惡,牧師的講道詞所造成的影響,最終連他本人都始料不及。

在接下來的100年間,美國各階層和行業的人,為了禁酒這個話題,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激辯與博弈。

三、禁酒運動背後的歷史拼圖

談起禁酒運動,就不能不說到當時美國社會的歷史背景。

禁酒運動的產生及壯大,其實是當時在美國的特定歷史階段中,由各種新興力量共同合流而成的。

梳理美國禁酒運動從興起到巔峰的各個階段,有學者研究總結到:"維護美國的清教傳統和淨化社會的衝動,構成了禁酒的思想動因;傳統美國社會對移民潮及城市生活方式的抵制,又進一步助長了禁酒的思潮;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則為禁酒提供了現實的理由。"

隨著新教在美國的崛起,新教徒希望對這個國家包括飲酒在內的各種罪惡進行清洗,這對傳統基督教產生了衝擊。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而投身於廢奴運動的那些改革者們,也看到了飲酒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也認為它是有罪的,甚至把戒酒的意義同解放黑奴的意義等同起來。

受酗酒危害最深的家庭婦女,在社會禁酒風潮的感召之下,積極投身其中,並與之後興起的爭取女性政治權利的運動合流匯聚。

這些力量匯合在一起,開始對飲酒行為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攻擊,被稱為"禁酒運動"。

一開始,運動還僅僅限於勸阻酒鬼們進入酒館飲酒,而只有威士忌之類的烈酒才被視為應該禁止的東西。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某一項運動在參與人數眾多、各方利益糾纏其中之後,便會走向失控。當人們把社會上的貧窮、失業統統歸罪於飲酒時,事情的走向便發生了變化。

人們開始要求美國全面禁酒。

四、因內戰而中斷的禁酒運動

隨著社會容忍溫度的不斷下降,美酒的河流終於開始逐漸封凍,而第一個結冰之處,便是漁夫、伐木工等飲酒人群眾多的緬因州。

1851年6月,緬因州的立法機構,第一次投票禁止致醉飲料的製造和銷售。

有了法律的支持,一直痛恨飲酒的州長尼爾道帶領手下開始查抄酒館,而以愛爾蘭為主的憤怒暴民開始抵抗。州長下令民兵隊開槍,最終導致7人受傷,1人死亡。

法律有了,民眾卻開始尋找法律的漏洞,並從中發現了巨大的商機。

漁夫沿著緬因河狹長陡峭的河岸,將酒精走私上岸。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因為不能出售酒精,酒館便開始高價出售鹹味餅乾,並免費贈送一杯酒。

因為醫用飲酒是允許的,所以緬因州的內科醫生開始通過開處方來賺取外快。

遊商小販把酒藏在褲腿裡,在大街上四處遊蕩,尋找買家。

繼緬因州之後,還有許多州通過了類似的立法。但在民眾對待酒精的迫切需求之中,這些法律在1860年之後就名存實亡了。

1860年,禁酒運動與女性參政權以及其他改革一樣,逐漸失去了後勁兒,因為美國到達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南北戰爭爆發了。

隨著戰爭的持續,聯邦政府急需增加收入來維持戰爭,於是在1862年,聯邦政府以每張執照20美分的價格,將烈酒銷售又合法化了,另外還向製造商收取每升蒸餾酒5美分的稅。

就在短短的幾年後,酒精稅收入就達到了聯邦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

五、工業革命與酒館盛世

美國內戰結束後,成千上萬的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波西米亞及東歐移民,湧入了新興的城市之中。

移民包括飲酒習慣在內的生活方式,與本地民眾產生了衝突。

美國社會飲酒的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國工業革命之中,誕生的大批產業工人。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這些產業工人以移民為主,而他們辛苦工作一週之後,唯一生活樂趣,便是酒館。

酒館可以撫慰移民者身在他鄉的孤寂,舒緩辛苦勞作之後的疲乏。酒館就是男人心靈的庇護所。

而且,酒館對於美國民眾來講,又不完全是一個喝酒的地方。

它可以是一個美國移民的會客廳、職業介紹所、遊樂場、語言培訓學校,甚至是收信件時的地址。

工會、兄弟會、老兵聯盟,各種依託美國產業工人而成立的各種組織,都在酒館內成立。

紀錄片《禁酒令》中說:"酒館,就是美國工人階級的私人俱樂部。"

而一些頭腦精明的德裔美國人,為了滿足同胞對於家鄉啤酒的渴望,在美國成立了一大批啤酒公司,並大賺特賺。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有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啤酒行業的迅猛發展:1850年時,啤酒商們只釀造了136升啤酒,而到了1870年,這個數字就躥升到了2000升。

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啤酒商們成立了遊說集團:美國釀酒協會。這個協會十分封閉,成員彼此之間只用德語開會交流。

六、女性禁酒與女權運動的興起

在釀酒商人的影響力劇增的同時,被內戰壓抑的禁酒運動,也開始萌發新枝。

因為男人酗酒的最直接受害者就是女性,所以女性在禁酒運動中作用突出,這也是她們第一次參加社會活動。

而在這之前,美國女性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上,都是處於從屬地位。

在之後的50年中,禁酒,與一個更加激進的事業—女性參政權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1873年12月23日聖誕夜,在美國俄亥俄州一個名叫希爾斯伯勒的小鎮,約200名身穿黑衣的婦女,高唱聖歌《將恐懼託付於風》,行走在小鎮街頭。

而領頭者,是一位名叫艾麗莎·簡·湯普森的女性。

湯普森本人深受酒精之害,她的長子身染酒癮,死在一個醉酒庇護所之中。

這群婦女組成的遊行隊伍,先是站在一家藥店門前,直到店主保證不再向醫生的處方提供酒精後,方才離開。

隊伍又開始走到一家酒館門前,跪下來開始祈禱,直到酒館關門。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這種方式,是一種激烈的非暴力抵抗方式。人們似乎並不反感這些女性的行為,幾天之內,類似的運動便在俄亥俄州各地爆發。

但這些女性遭遇到的敵視也是眾多的。

移民人數眾多的城鎮,酒館內喝醉酒的暴民們咒罵跪在門口的女性。

辛辛那提市的消防公司,向祈禱的女性噴灑冰水。

酒保將啤酒潑灑婦女們一身,然後推她們進入雪地。

甚至有一家酒館的店主,拖來一門大炮放在門口,威脅說要向第一個靠近酒館門口的人開炮。

一位女性毫不畏懼,爬上大炮與其他姐妹們高聲唱歌,最後,那個店主投降了。

這場婦女主導的禁酒運動,席捲了美國31個州的911個社區,導致1300家酒精銷售場所關門歇業。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但是,這些走上街頭的女性,最終還是要回歸家庭,而那些酒館,最終又都陸續開業了。

女性們意識到,沒有專門組織的長期系統性工作,沒有法律的約束,單單依靠道德的勸告,是永遠無法使男人們戒酒的。

七、人永遠是目的,而不能當做手段。

提到美國禁酒運動中的女性組織,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基督教婦女禁酒聯合會",簡稱"WCTU"。

這個組織成員在鼎盛時期多達25萬人。組織的領導人,是美國著名的女性教育先鋒和女權捍衛者F·威勒德。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自從1879年執掌"WCTU"之後,除了禁酒運動之外,威勒德還做了大量工作。

比如為女性爭取投票權和同工同酬、建立醉酒女性之家、在全美小鎮和城市廣場安裝了公用水井、建立免費幼兒園、建立監獄內的女性監舍以及將女性性行為的許可年齡,從10歲提高到了16歲。

但為了禁酒,"WCTU"也做了許多為後人所詬病的事情。

比如通過科學禁酒教育部,將美國公立學校課本中關於人體結構的內容大量篡改,誤導學生產生錯誤的科學觀念。

比如一杯酒就會燒掉從喉嚨到胃部的黏膜,並且腐蝕肝臟和腎臟;喝多酒精之後人會自燃;酒鬼的胃部解剖圖顯示是黑色的等等。

這種荒誕不經的說法,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美國公立學校的課本中,誤導了當時的2200萬孩子。

"WCTU"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這種將錯誤信息通過教育系統植入孩子們大腦,並達成自己目標的做法,實在令人感到恐怖。

人永遠是目的,而不能當做手段。

八、酒精終結者:"反酒館聯盟"

1893年,俄亥俄州的奧柏林,一個對抗邪惡酒精的反抗組織—"反酒館聯盟"成立了。

它是美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壓力集團,也正是這個聯盟,通過數十年一場場艱苦、細緻、政治影響力巨大的行動,最終促成美國國會立法,通過了"禁酒令"。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反酒館聯盟"的靈魂人物是總法律顧問維恩·惠勒,核心成員包括浸禮會和衛理公會派教徒。

他們的口號是"教會與酒館的對抗",而他們的唯一目標,就是在美國消滅酒精。

與之前所有的禁酒團體不同,"反酒館聯盟"是以現代企業的框架建立的,擁有總部指導全國分部的工作,資金來源於各種經營收入及教堂捐款。

他們甚至擁有自己的印刷機,每個月印刷多達300噸的宣傳資料。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美國傳統中西部農民,生活一向保守穩定,他們對於新興城市以及由其中主要由移民組成的居民,充滿了厭惡。

農村民眾認為城市是罪惡、墮落的大染缸,而那些意大利人、猶太人、波蘭人以及東歐移民,正是造成美國傳統精神淪喪的主因。

"反酒館聯盟"利用了農村對於城市的敵視,宣揚真正的美國人不需要酒館,只有全面禁酒才能保衛美國精神。

因為擁有人數龐大且信仰專一的追隨者,"反酒館聯盟"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真的可以左右政客們的選舉結果。

如果政客支持聯盟的政治主張,聯盟就會幫他選舉成功,否則相反!

俄亥俄州70個反對立法禁酒的州立法委員,在1903年,已經被"反酒館聯盟"全部趕下了臺。

最後,甚至連聲望很高的俄亥俄州州長競選人赫克,因為反對禁酒的立場,硬硬地被"反酒館聯盟"的拉票運動搞得競選失敗。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當然,除了聯盟的努力,歷史原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一戰爆發,美國人對待德國人的態度驟然降至冰點,美國國內對德國人一片喊打喊殺。

以德裔美國人為主經營的釀酒廠和酒館,便也同時遭受到致命的打擊。

"反酒館聯盟"的維恩·惠勒直接提醒美國民眾:"德國人造酒賣酒,賺到的錢都被用來購買子彈殺戮美國士兵。禁酒,就是愛國!"

在這個特定歷史時期,"反酒館聯盟"高喊著愛國的口號,徹底擊垮了阻止禁酒法案通過的最堅實壁壘—啤酒商。

自此,"反酒館聯盟"所向披靡,以堅定的意志,向著明確的目標一路狂奔。

九、當大多數美國人成為了罪犯

"反酒館聯盟"在國會和各州立法機關的活動,直接促成了第十八修正案和《沃爾斯特法案》的生效實施。

1919年10月28日,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正式生效。

1920年1月18日,為保證第十八修正案有效實施的《沃爾斯特法案》也開始正式生效,全美各地都紛紛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法律生效不到一個鐘頭,一夥武裝分子就盜竊了價值10萬美元的"醫用"威士忌。

但是,本意旨在淨化私人道德、純潔社會生活和發展美國經濟的"禁酒令",實施過程中卻並未獲得期望的效果。

當一個法律將大多數人的日常行為定性為法律時,其結果不是民眾被迫改變行為習慣,而是法律被空置,導致名存實亡。

因為飲酒需求的剛性,社會公眾非但沒有戒掉嗜酒的癖好,反而因為法律的禁止,導致民間出現大量的非法私釀酒,以及跨境偷運違禁酒等犯罪行為。

人們為了滿足曾經的普通愛好,不惜想出各種辦法規避法律。

酒館被關閉,城市便冒出了更多的地下酒館。

釀酒廠被關閉,普通民眾便學著自己釀造各種酒類。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政府為了工業酒精不被人們用來勾兌烈酒,便往其中添加了各種有毒物質,卻依然抵擋不住利慾薰心的私酒販子。

他們繼續用工業酒精勾兌成烈酒出售給窮人,結果導致大量貧窮的底層民眾酒精中毒,導致失明甚至死亡。

1927年,全美共報告了12000例酒精中毒的死亡案例,其中大部分是無力購買進口私酒的貧民。

因為"禁酒令",美國犯罪團伙的規模開始增多,並最終形成了有組織的黑社會。

比如芝加哥以黑老大艾爾卡彭為首的黑社會犯罪團伙,他的勢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扶持自己中意的市長上臺執政。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這些犯罪團伙壟斷了許多與酒精有關的領域,攫取了大量的財富,並使用這些非法之財大肆賄賂警察、聯邦探員、議員等各級公職人員。

而且犯罪團伙之間為了爭奪販賣私酒的地盤,往往相互火併,導致美國各大城市的犯罪率大幅上升。

美國一時貪腐盛行,風氣敗壞。

而因為各種違反"禁酒令"而導致的犯罪行為的激增,又使得數量龐大的案件擁擠進美國各級法院。

在紐約,每年因為違反禁酒令而被起訴的案件,就高達5萬件。這不僅造成了執法上的困難,也帶來了大量司法實踐上的爭議。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比如在密歇根州,一位10歲母親的孩子,因為持有一品脫的杜松子酒,居然被判處了終身監禁。

一邊是對犯罪不聞不問,一邊又是對平民的過度執法。

當壞處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而好處卻看不到時,曾經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禁酒令",日益遭到民眾的反對。

甚至有議員公開邀請記者媒體到辦公室,當眾飲酒,公然違反法律,但最終卻沒有警察去逮捕他。

當法律的尊嚴遭到大多數踐踏與嘲諷時,那就要反思這部法律究竟出現什麼問題了!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隨著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來臨,大量民眾失業,經濟下滑到破產邊緣,人們生活艱難,聯邦政府財政吃緊,從而使曾經支持禁酒的經濟學論據也失去了說服力。

1932年贏得總統大選的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競選時對選民提出的承諾,就包括廢除"禁酒令"。

在一系列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新形勢壓力下,為廢止第十八修正案而提出的第二十一修正案,在1933年被提出並迅速獲得了通過。

自此,美國結束了長達14年的禁酒時期。

而第十八修正案,也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廢止的修正案。

十、"禁酒令"書寫的歷史教訓

禁酒令本意是要消滅一種罪惡,但它卻把上百萬守法的美國公民,一夜之間變成了犯罪分子。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美國曆史學家邁克爾·萊納說,"禁酒令"之所以會引起美國社會各個階層長達100多年的博弈,就在於它觸及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法律對於民眾的生活,究竟可以插手多少?政府究竟應該如何管理社會?

禁酒令的博弈兩端,站立著城市和鄉村、本地人和移民者、新教徒和基督徒、美國人和德國人。

它觸及最為本質的問題是,究竟誰才是美國的主人?

'禁酒令'小史: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經過100年的歷史,回望禁酒令產生的時代背景及之後結局,我深深感慨:當政府法律以道德的名義,將手伸進民眾的私人生活領域,指手畫腳地告訴人們該如何生活時,就一定會出問題的。

特定的歷史時期,會產生特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這些特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又會反過來影響歷史的進程和走向。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也好,一起歷史事件也罷,我們一定要有大歷史的眼光,穿透歷史的迷霧,理清枝蔓、追逐本源,探尋隱藏其背後的真實原因。

這樣,才能做一個迷茫時代的明白人吧。

參考資料

[1]美國PBS電視臺三集紀錄片《禁酒令》[Z] . 2011.

[2]胡明督. 美國第十八憲法修正案和《聯邦禁酒法》的出臺和實施[D]. 南京大學,2008.

[3]保羅·羅賓遜. 《海盜、囚徒與麻風病人:關於正義的十二堂課》[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