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製造”該如何逆境突圍?中鐵裝備:唯創新者勝

技術 習近平 經濟 工程師 設計 河南日報 2019-06-13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凌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製造”該如何逆境突圍?

6月12日上午,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大街,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三樓會議室裡,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正熱烈地展開。

清醒看待差距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製造”該如何逆境突圍?中鐵裝備:唯創新者勝

“要理性看待貿易戰,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面對參加座談會的青年工程師,中鐵裝備總工程師王杜娟回憶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時的場景,“總書記對裝備製造業十分關注。中鐵裝備雖然已連續兩年產銷量世界第一,但並不表明我們方方面面都是第一,中美貿易戰提醒我們要更加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

只有正視差距,才能加快趕超。王杜娟說,“我國的工業基礎良好,工業體系健全,近年來通過加大科技創新,製造業的整體水平實現了大幅提升。中美貿易戰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強大的推動力,會加速我們的成長。”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鐵裝備地下空間研究院院長於少輝用這句表明他對中美貿易戰的感受,“中美貿易戰大大提振了我們的精神,我們會以更強的責任感、使命感為國家作更大貢獻。同時,它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提醒我們時刻保持學習的精神、謙虛的態度,要通過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在我們的前面永遠有一個更好的自己。”

努力從並跑到領跑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鐵裝備盾構機總裝車間提出了“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5年來,中鐵裝備深耕力拓、穩健篤行,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轉變”要求,國內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國內最大斷面硬巖掘進機、世界最小直徑硬巖TBM、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一系列新產品不斷問世,有力推動了我國工程建設乃至世界工程建設領域實現重大變革。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製造”該如何逆境突圍?中鐵裝備:唯創新者勝

回想起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鐵裝備視察的情景,設計研究總院院長賈連輝至今記憶猶新,“總書記問我們,盾構機關鍵部件國產化率能達到多少?我懂得,總書記是想了解,有多少技術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的,有多少是受制於別人的,總書記對中鐵裝備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可以說中鐵裝備現在已和世界發達國家的盾構製造企業實現了並跑,但中美貿易戰提醒我們,並跑遠遠不夠,領跑才是最終目標。”中鐵裝備專用設備研究院院長邢泊堅定地說,“全球產業鏈不可能再回到從前封閉的狀態,中美貿易戰警醒我們應更加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更加註重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養,更加註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註重品牌的建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樣才能打破國外壟斷,實現持續的領跑,將市場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唯創新者勝

從一鍬一鎬掘進隧道,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用中國自主研製的隧道掘進機成倍提高掘進效率,再到隧道掘進機技術國際領先,中鐵裝備一路領先的祕密何在?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製造”該如何逆境突圍?中鐵裝備:唯創新者勝

“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創新是關鍵。”中鐵裝備智能工程研究院工程師臧家琪的發言鮮明地回答這一問題。“這是中鐵裝備快速發展的法寶,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我們更應當把這個寶貴經驗堅持下去。”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從容應對各種挑戰。今天的中鐵裝備,在超大斷面矩形盾構、複合式盾構、TBM設計製造等設計製造領域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企業累計獲得實用專利、發明專利、國際PCT專利210餘項,是中國隧道掘進機產業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和領軍者。

“作為國企,中鐵裝備是中國製造的中流砥柱,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鐵裝備黨委副書記卜照華動情地說。

在中鐵裝備的車間裡,張貼著這樣一幅標語,“踐行三個轉變,振興民族工業”,“它時刻提醒我們,在振興民族工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國有企業擔當著重要的使命,具體到每個人,就是要勇擔當、敢擔當,腳踏實地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辱使命……”卜照華的話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討論還在繼續,熱情無限迸發,被危機大大激發了鬥志和信心的工程師們,已經做好準備投身新一輪的鑽研和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製造”必將如一輪東方的紅日,以燦爛的光輝升起在世界舞臺上。

編輯:趙霄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