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中國提前進入5G時代的背後邏輯

2019年6月6日,在中國通信發展史上,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必看:中國提前進入5G時代的背後邏輯

今天,國家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這標誌著我國將正式進入5G時代,也意味著中國通信發展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當前,全球5G正在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期。在某種意義上講,5G已不單單是“數字經濟新引擎”,更是大國間的戰略博弈。

特別是隨著中美貿易戰日趨激化,中美5G主導權之爭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

此次工信部跳過“試商用”而直接發放5G商用牌照,也意味著中國5G正式商用的提速。此前業內普遍認為,5G試商用牌照將於今年下半年發放,正試商用牌照則至少要等到2020年。此次可以說是提前了1年的時間,這也彰顯了中國對於全力推進5G商用決心。

而此次之所以能夠提前一年發放5G牌照,其背後自然離不開移動、電信、聯通三家國內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等民族企業的共同努力,讓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提前達到正式商用的水平。

相關資料顯示,從2016年開始,工信部就牽頭成立的IMT-2020(5G)推進組,組織5G技術研發試驗。

必看:中國提前進入5G時代的背後邏輯

譬如中國移動,在ITU、3GPP中牽頭32個關鍵標準項目,在全球電信運營企業中排名首位。累計提交標準提案2700餘篇,在全球電信運營企業中網絡領域提案數排名第一、無線領域提案數排名第二,申請5G專利超1000項。由中國移動牽頭的5G網絡架構標準成為首次由中國公司主導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架構。

再如華為,在5G專利貢獻上全球排首位、在5G標準貢獻上全球排第二,其5G基站出貨量也是是全球第一。

正是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加速,促進了全球5G技術標準的形成,進而推動了我國5G產業鏈的發展。

今年,5G試驗點已在全國多個城市佈局,5G應用更是遍地開花。

此前,中國移動宣佈已在全國17個城市開展5G應用示範,承諾將於今年9月底前,為包括所有省會城市在內的全國40個城市提供5G服務,並持續擴大服務範圍。

同時,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也均宣佈為5G商用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正是由於5G技術、試驗、應用、終端產業鏈的日趨成熟,促使了5G牌照這一“東風”得以“如約而至”。

據預測,3年內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運營商將建設超過300萬個5G基站,佔全球總量的一半,到 2025 年,中國的5G連接數量將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總和,位列全球第一。

必看:中國提前進入5G時代的背後邏輯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5G商用牌照的發放,也意味著那些曾是“想象中”的未來生活將變成現實。

據悉,全球市佔率前五的華為、小米、OV,其5G手機在今年下半年均將上市,中國移動也宣佈,客戶“不換卡”“不換號”就可方便、快捷地開通5G業務,享受5G新技術帶來的福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