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及近紅外光響應的水相有機室溫磷光研究獲進展

技術 自然科學 中科院之聲 2019-04-16

有機室溫磷光(RTP)較長的發光壽命和獨特的產生機制在光電、傳感及生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有機化合物三重激發態生成效率低且輻射躍遷禁阻的特點使通常情況下獲取有機室溫磷光非常具有挑戰性。雖然利用紫外光(UV)激發能夠在固態觀測到有機室溫磷光,但紫外光較強的損傷性和較低的穿透率,以及固體很難分散在水中進入生物體內的缺點,迫切需要發展可見及近紅外光激發的水相有機室溫磷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研究成員利用β-二羰基氟硼衍生物優異的光物理性能和組裝性能,製備了水中均勻分散的納米組裝顆粒,其在水相及HeLa細胞中表現明亮的可見及近紅外光響應的有機室溫磷光。這是首例將固態紫外光(UV)激發有機室溫磷光發展到水相可見及近紅外光激發。更為重要的是,團隊成員通過系統的光譜研究、晶體結構解析以及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首次揭示了組裝體高效的有機室溫磷光源於激發態的二聚體。這為深入理解有機室溫磷光的發光物種提供了一個新模型。

相關研究成果以 Pure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Excited Dimers i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under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Irradiation in Water 為題發表於近期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2019,141,5045-5050)。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理化所碩士生汪曉芳,通訊作者是理化所副研究員陳玉哲和研究員吳驪珠。

相關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導計劃資助。

可見及近紅外光響應的水相有機室溫磷光研究獲進展

組裝體中可見及近紅外光響應的有機室溫磷光產生機理及細胞成像

來源: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