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券商海外業務收益幾何?出海賺錢難?大券商戰略佈局顯露不同

金融 光大證券 華泰證券 IPO 國際金融報 國際金融報 2017-09-02

海外業務收入是衡量券商業務均衡、國際化的重要指標。國內證券公司離建設有中國特色國際一流投行目標還有多遠?

收入佔比僅有中金、海通夠得著加分

從海外業務收入佔比來看,券商海外業務分化明顯。有三家上市券商2017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佔比超過了10%,還有一些券商海外收入佔比則不足0.1%。

中資券商海外業務收益幾何?出海賺錢難?大券商戰略佈局顯露不同

▲ 2017年上半年A股券商海外業務收入佔比,數據來源:上市券商半年報

海外業務收入佔比最高的是中信證券,佔比為15.05%,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3.83個百分點。其次是海通證券,2017年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佔比也達到了14.72%。光大證券以10.81%的收入佔比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券商的分類評級新規中,監管層將“境外子公司收入佔比”納入新增加分項當中。

按照“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30%、20%,且營業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4分、3分、2分”。

從境外子公司收入這一經營指標看,2016年滿足20%的最低加分標準的券商僅有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2家各自可加2分。而從17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尚無券商滿足這一加分要求。

中資券商海外業務收益幾何?出海賺錢難?大券商戰略佈局顯露不同

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表明券商海外佈局仍處於初級階段,境外子公司收入佔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光大等券商異軍突起

《國際金融報》記者整理歷年數據發現,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的海外業務佈局較早,收入佔比在10%上下波動。光大證券近年則異軍突起,在16年一舉突破10%,成為海外收入佔比最高的中型券商。

中資券商海外業務收益幾何?出海賺錢難?大券商戰略佈局顯露不同

▲ 數據來源:渤海證券、證券業協會、證券公司年報

實現彎道超車的祕訣是什麼?記者發現,海外併購是券商國際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光大證券海外業務的拓展史就是一部“買買買”的歷史。

繼2011年收購光證(國際)51%的股權後,光大證券於2015年收購了新鴻基金融集團70%的股權,並於2016年收購了光證(國際)餘下49%的股權。2017年,公司又收購了英國機構經紀及研究公司北方藍橡(NSBO),正式登陸歐洲市場。

今年上半年,光大證券海外業務板塊實現收入4.3億元,佔比11%。

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頗為積極的中信證券早在2013年就以大約12億美元收購了里昂證券,成為了其出海戰略的標誌事件。由於里昂證券的業務範圍涵蓋北美、亞太、東南亞等多個地區,這一收購將中信證券的“大網絡”從國內伸向海外。

近幾年比較知名的還有海通證券收購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國金證券收購粵海證券、華泰證券收購Asset Mark等。

除了海外併購,券商海外佈局的途徑還包括與國際投行合作以及建立海外子公司。

與國際投行合資的典範首推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雖然後來中金公司最終與摩根“分手”,但確實完成了很多大企業的海外上市,成為中國大型企業海外IPO項目優先考慮的投行。

出海賺錢難點何在?

從2017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雖然券商的海外業務均實現一定的收入,但整體盈利狀況並不理想。

光大證券海外業務收入佔比超過10%,但至今仍然面臨著虧損的現狀:今年前6個月其實現營收4.3億元,卻呈現出約2.3億元的虧損。

海通證券2017年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佔比高達14.72%,但利潤總額1.12億元,佔比僅1.9%,毛利率比上年減少17.37%。

一位券商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的證券業競爭異常激烈。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資本市場國家的金融機構基本都完成了海外佈局,實現全球化營運。這些國際機構主導著全球金融市場,內資券商的出海賺錢並不容易。”

並且海外收購以後並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隨之而來的業務、人員的融合才是關鍵。業內人士指出,新團隊的管理整合、業務重心的變更、新業務的開展等都使得公司短期業績無法體現。

“如果是用國內的人,成本會比較低,但業務基本開展不了,如果用當地的人,薪酬不低,磨合也有難度”。一家已經在英國設立網點的券商人士表示。他認為,“從戰略競爭的角度,通過收購的手段可以儘快獲得成熟的業務平臺、團隊和品牌,是國內券商在發展海外業務過程中彎道超車的較好選擇。從運營效率的角度來看,金融行業牌照管制較為嚴格,海外併購擴張直接取得當地經營牌照是最直接也是最減少運營費用的手段。”

據上述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券商多以網點佈局為先,盈利暫考慮放後,以境內業務的盈利支撐海外業務的嘗試。

提早佈局戰略各有側重

經過幾年的佈局,目前國內券商國際化戰略比較成功的仍為一些綜合類大券商。不過他們的戰略各有不同。

中信證券的國際業務將繼續致力於為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更好的助力一帶一路戰略,加大對境外網絡的覆蓋,加強海外團隊建設,創造多元化業務機會。

2017年上半年,海外平外完成境外平臺整合,實現管理一體化,帶動跨境業務發展,中信里昂證券目前在亞洲、澳大利亞、美洲和歐洲20個城市營運,業務覆蓋經紀、企業融資以及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在亞洲地區13家交易所擁有會員資格,其全球銷售平臺擁有超過41000位客戶聯繫人,服務機構客戶2200家。

海通證券雖然2008年才在香港成立全資子公司海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但國際化戰略很早就提出來,步伐非常迅速,通過整合海通國際證券、海通銀行,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14個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分行或子公司。

海通國際主要著力於“大投行”、“大交易”和“大資管”三大布局。從最新的業績來看,海通國際已經在香港市場確立了IPO和股權融資業務的龍頭地位。彭博數據顯示,以IPO項目發行宗數計算,海通國際在香港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二。可以與外資投行比肩。股權融資金額方面,在香港所有中資投行中名列第一。

中金公司表示2017年全面推進整合工作,進一步提升使用資產負債表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的能力,落實產品創新,加快國際化擴張步伐,全面提升中金公司在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公司和股東價值最大化。在2016年年報中,中金公司除在香港外,還在紐約、新加坡和倫敦設立了子公司,欲成為“植根中國的國際投資銀行”。

國泰君安證券強調陪伴客戶務實推進國際化。公司計劃在建立並保持本土市場領先優勢的基礎上,以服務中國經濟、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陪伴國內客戶“走出去”,服務國外客戶“走進來”。

國泰君安國際2017中期業績顯示,淨利潤同比上升34%至7.26億港元,總收入增加29%達到15.6億港元。公司派息4.5港仙,同比增加50%。盈利、派息均創歷史新高。其中貸款及融資業務貢獻了公司41%的營業收入,增長強勁成公司最大的業務分部。

較早發力的老牌券商申萬宏源在國際業務方面致力於深耕傳統機構業務,佈局綜合業務。截至2017年6月,公司累計QFII客戶總數62家,佔全市場310家的20%。今年7月,旗下新加坡公司也獲得了RQFII資格。

申萬宏源香港公司負責人郭純對記者表示:“新加坡公司作為申萬宏源在亞太區的第二個業務中心,將充分利用新加坡全球財富管理、外匯交易和建設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契機,大力發展機構業務、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