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寧波工投集團的實踐“特”在哪

金融 風投 投資 創業 浙江新聞 浙江新聞 2017-08-02
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寧波工投集團的實踐“特”在哪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如何化解矛盾、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備受矚目。7月14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迴歸本源。寧波工業投資集團作為寧波市屬唯一的以工業投資為主業的競爭類國企,積極發揮先進製造、產業平臺和金融服務等業務板塊的資源優勢,著力推進產融結合。筆者以為,寧波工投集團的實踐探索,正是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之路。

筆者重點從工投集團的三類實踐來闡述。一是構築再擔保平臺。寧波市再擔保公司以工投集團控股企業——寧波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為基礎改組設立,目前公司再擔保業務已覆蓋6個縣(市、區)的13家政策性擔保機構,新型“政銀擔”合作初見成效。市再擔保公司開展業務半年來,通過增信分險為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5.3億元,在保筆數365筆。

二是設立引導基金。寧波工投集團全資設立規模10億元的創投引導基金管理公司,並受託管理基金。創投引導基金設立5年來,撬動社會資本近30億元,投資寧波企業86家,為寧波引進40個高新項目,對全市20家初創期企業進行跟進投資,引導創投機構同輪投資兩億元。投資的多個初創企業已成長為行業標杆、“新三板”掛牌企業或成為上市公司併購對象。

三是依託融資租賃搭服務實體“紐帶”。寧波工投集團與維科集團共同組建寧波東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業務導向上專注“小、精、專”,使連接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的“紐帶效應”日益增強。截至2017年上半年,東海融資租賃累計投放租賃資產近20億元。其中寧波地區企業累計投放約9億元,合作客戶達400多家。

但不可否認,寧波工投集團在實踐中也面臨一些困難。比如由於再擔保體系剛剛建立,融資擔保機構信用擔保功能未能充分發揮。比如受企業資信條件和銀行風控等影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又比如多數中小微企業未能從直接融資渠道獲益,資本市場對中小微實體經濟融資功能滯後。

下一步該如何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筆者以為,要從以下三方面來努力:

一是持續創新,用好大數據。結合互聯網和雲技術,建立實體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利潤、發展空間、資產資信等方面的大數據庫,促使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透明、對等、及時,形成良好的資信查詢和互認體系。以工投集團為例,可以嘗試構建集團類金融產業共享數據庫,將融資擔保、創投引導、融資租賃產業數據雲端化,結合集團參股的東海銀行資源,在符合法律規範的前提下,運用大數據暢通行業信息,推進信息對稱,降低運營成本。創新制度建設,實施精準支持。要立足地方實際,有效分析和把握中小企業特點及需求,進一步創新富有特色、貼近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運用好融資租賃等直接融資工具,充分發揮其橋樑功能,通過支持智能製造創新直融模式有效推進我市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二是互相協同,打好組合拳。市再擔保公司的設立,重構了寧波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抱團獲取金融機構支持的各類實體企業,其最高貸款利率由最初的上浮50%以上下調到不高於基準利率的25%,推動解決小微企業“借不到、借不起、借不長”等問題。政策性創投引導基金和融資擔保體系初見成效,但在推進速度、發揮協同效應上還需進一步完善與提升。市縣兩級之間要相互協同,縣(市、區)對設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儘快形成共識。引導基金、擔保和融資租賃之間要相互協同,強化對初創期企業、成長型中小微實體經濟的政策扶持,發揮好政策疊加的放大作用。對其他社會資本加大服務力度,探索解決與其他社會基金的協同合作,充分利用創投引導基金的服務職能,共同推動全市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拓展。

三是提高站位,建好生態圈。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金融工作主題確定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體。本次會議強調“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這些重要論述為全面振興實體經濟、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樹立了信心、指明瞭方向。實體經濟是寧波經濟的優勢,是寧波追趕跨越的主要引擎。要提高站位,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要促進“脫實向虛”的資金歸位,改善和加大實體企業的金融供給,緩解優質的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推動寧波跨越發展和“名城名都”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寧波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