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

沿著孟子大道一路向東,由病房樓、門診醫技綜合樓及餐廳等附屬建築組成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顯得格外大氣。作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設計六分院院長,馬海對這裡再熟悉不過。四年間,他與同事們完成了這所醫院從施工藍圖到開工建設再到竣工落成的技術服務,這也成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群。

駐現場技術代表,頻繁優化只為更好

"

沿著孟子大道一路向東,由病房樓、門診醫技綜合樓及餐廳等附屬建築組成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顯得格外大氣。作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設計六分院院長,馬海對這裡再熟悉不過。四年間,他與同事們完成了這所醫院從施工藍圖到開工建設再到竣工落成的技術服務,這也成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群。

駐現場技術代表,頻繁優化只為更好

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當時設計方案是由北京的一家著名公司來做,我們設計院負責施工圖的設計,整個建築體量達到25萬平方,也是迄今為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馬海歷歷在目。馬海說,他當時接到的任務是負責建築的結構設計,還是設計院駐現場的技術代表。

2011年8月份,馬海便先著手病房樓的結構設計。“不同於原來接觸的普通建築,醫療建築考慮的因素會更多,也更復雜,比如建立安靜高效的就醫環境、潔汙分流、醫患分區;建立高效集成的手術平臺系統;使用和預留的醫療單元均採用標準化模塊式設計等,這就對我們各專業設計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海坦言,雖然自己也接觸過一些醫療建築,但面對如此體量的建築設計,還是有不小的壓力與挑戰。

“其實,在初期的方案設計階段,我們就常與北京方案設計方溝通研討,也到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新建大型醫院參觀學習,為的就是把最佳的施工圖拿出來。”用了兩個月時間,馬海和同事們完成了病房樓的圖紙設計,隨著病房樓進入施工階段,他們轉而著手門診醫技綜合樓的設計,也是整個建築的難點所在。

"

沿著孟子大道一路向東,由病房樓、門診醫技綜合樓及餐廳等附屬建築組成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顯得格外大氣。作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設計六分院院長,馬海對這裡再熟悉不過。四年間,他與同事們完成了這所醫院從施工藍圖到開工建設再到竣工落成的技術服務,這也成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群。

駐現場技術代表,頻繁優化只為更好

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當時設計方案是由北京的一家著名公司來做,我們設計院負責施工圖的設計,整個建築體量達到25萬平方,也是迄今為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馬海歷歷在目。馬海說,他當時接到的任務是負責建築的結構設計,還是設計院駐現場的技術代表。

2011年8月份,馬海便先著手病房樓的結構設計。“不同於原來接觸的普通建築,醫療建築考慮的因素會更多,也更復雜,比如建立安靜高效的就醫環境、潔汙分流、醫患分區;建立高效集成的手術平臺系統;使用和預留的醫療單元均採用標準化模塊式設計等,這就對我們各專業設計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海坦言,雖然自己也接觸過一些醫療建築,但面對如此體量的建築設計,還是有不小的壓力與挑戰。

“其實,在初期的方案設計階段,我們就常與北京方案設計方溝通研討,也到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新建大型醫院參觀學習,為的就是把最佳的施工圖拿出來。”用了兩個月時間,馬海和同事們完成了病房樓的圖紙設計,隨著病房樓進入施工階段,他們轉而著手門診醫技綜合樓的設計,也是整個建築的難點所在。

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比如有DR、DSA、CT等放射科室需要射線防護;手術室、ICU、檢驗科內機電設備多,潔淨度控制要求高等,每個科室的功能不一樣,結構設計自然不同。”“建醫院不單是要建個房子,還要考慮各類醫療設備的安裝調試。”馬海說,當時即使在施工過程中,隨著醫療設備進場,圖紙還在優化修改。從2012年初到2015年初,期間的次數,馬海笑言記不清多少回了。

馬海說,每一次的優化修改,都是為了更好貼合實際需求,也才有了現在的建築成果。該建築先後獲得了2017年度山東省優秀設計二等獎、山東省“泰山杯”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榮譽。

四川災區一待倆月

創下個援建小紀錄

每當看著一個建築從無到有,馬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著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項目的運營,馬海及同事們積累了更為豐富的醫療建築設計經驗,先後承接了濟寧市中醫院新院區(現為“人民醫院西院區”)及嘉祥縣人民醫院新院區的建築設計。

從1999年畢業來到濟寧市建築設計院,馬海已在一線設計20個年頭。期間,赴汶川抗震救災的經歷,更讓他記憶深刻。

"

沿著孟子大道一路向東,由病房樓、門診醫技綜合樓及餐廳等附屬建築組成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顯得格外大氣。作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設計六分院院長,馬海對這裡再熟悉不過。四年間,他與同事們完成了這所醫院從施工藍圖到開工建設再到竣工落成的技術服務,這也成為濟寧市建築設計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群。

駐現場技術代表,頻繁優化只為更好

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當時設計方案是由北京的一家著名公司來做,我們設計院負責施工圖的設計,整個建築體量達到25萬平方,也是迄今為止承接的最大體量建築。”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馬海歷歷在目。馬海說,他當時接到的任務是負責建築的結構設計,還是設計院駐現場的技術代表。

2011年8月份,馬海便先著手病房樓的結構設計。“不同於原來接觸的普通建築,醫療建築考慮的因素會更多,也更復雜,比如建立安靜高效的就醫環境、潔汙分流、醫患分區;建立高效集成的手術平臺系統;使用和預留的醫療單元均採用標準化模塊式設計等,這就對我們各專業設計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海坦言,雖然自己也接觸過一些醫療建築,但面對如此體量的建築設計,還是有不小的壓力與挑戰。

“其實,在初期的方案設計階段,我們就常與北京方案設計方溝通研討,也到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新建大型醫院參觀學習,為的就是把最佳的施工圖拿出來。”用了兩個月時間,馬海和同事們完成了病房樓的圖紙設計,隨著病房樓進入施工階段,他們轉而著手門診醫技綜合樓的設計,也是整個建築的難點所在。

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比如有DR、DSA、CT等放射科室需要射線防護;手術室、ICU、檢驗科內機電設備多,潔淨度控制要求高等,每個科室的功能不一樣,結構設計自然不同。”“建醫院不單是要建個房子,還要考慮各類醫療設備的安裝調試。”馬海說,當時即使在施工過程中,隨著醫療設備進場,圖紙還在優化修改。從2012年初到2015年初,期間的次數,馬海笑言記不清多少回了。

馬海說,每一次的優化修改,都是為了更好貼合實際需求,也才有了現在的建築成果。該建築先後獲得了2017年度山東省優秀設計二等獎、山東省“泰山杯”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榮譽。

四川災區一待倆月

創下個援建小紀錄

每當看著一個建築從無到有,馬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著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項目的運營,馬海及同事們積累了更為豐富的醫療建築設計經驗,先後承接了濟寧市中醫院新院區(現為“人民醫院西院區”)及嘉祥縣人民醫院新院區的建築設計。

從1999年畢業來到濟寧市建築設計院,馬海已在一線設計20個年頭。期間,赴汶川抗震救災的經歷,更讓他記憶深刻。

濟寧市最大體量的建築群,他是駐場技術代表

“上午接到院領導電話,下午就到濟南,乘飛機趕赴成都。”馬海說,當時全國上下都在援助汶川,由濟寧鋼構廠家生產的板房建材運往災區,需要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用於建設安置房。

“當時餘震不斷,晚上還會被餘震震醒。”在前線的兩個月,馬海輾轉了北川縣、郫縣、邛崍市、鹽亭縣等多個地方,援建安置房。除了作為技術員,馬海當時還是前後方的溝通員,讓後方的物資能夠及時送抵災區。

“現場的建材物料有時不很齊全,作為設計人員,就要設法把現場的建材利用好,及時調整設計,學的是建築工程設計,材料員採購員的事也要自己做,就為儘快建起安置房。”在抗震救災一線,馬海從6月份一直待到7月底,完成了援建安置房建設任務,也是待的時間最長的設計人員。

從一名初入職的設計員,到副所長,再到如今的六分院院長,馬海笑言,他從原來的小馬變成如今的老馬,但不變的是他對建築設計行業的初心。

“這個行業,就是要耐得住性子,沉下心去,當看著一個建築從無到有,這種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在馬海看來,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建築都會存在遺憾,自己要做的就是讓這種遺憾變得更小、更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