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變身“金疙瘩”,寧夏涇源縣龍潭村生態養牛治汙記

執手牽牛、養植知天下!服務三農,學習養植技術、瞭解國內及世界最新市場行情,請點擊右上角關注↗牽牛養植

近年來,寧夏涇源縣涇河鎮龍潭村的養殖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全村有肉牛養殖戶193戶、2103頭牛,龍潭村的農民富了。

農民“口袋富了”的同時,煩惱也隨之而來:牛糞、羊糞等糞汙逐年增多,給鄉村衛生與美麗鄉村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圈棚門口和院落堆糞場堆砌的牛糞,不僅臭氣熏天、汙染了環境,還造成了資源浪費。

如何利用糞汙,發揮“餘熱”?龍潭村實施了牛床墊料糞汙處理工程,為農村糞汙資源再利用、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牛糞變身“金疙瘩”,寧夏涇源縣龍潭村生態養牛治汙記

農民致富農村受汙

“龍潭村有肉牛養殖戶193戶,其中養殖大戶29戶,牛存欄2103頭,基礎母牛298頭,年肉牛流通量達5104頭。”龍潭村村主任、致富帶頭人冶義哈雖然忙得焦頭爛額,但當說起村裡養殖業的基本情況張口就來。

龍潭村背靠老龍潭風景區,南有響龍河,依山傍水、景色迷人。全村共有340戶1414人,有耕地5508畝。

2012年實施縣內移民以來,龍潭村共安置移民130戶。移民初期,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476人。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龍潭村不僅發展了草畜、中蜂養殖、苗木種植等產業,還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創辦了扶貧車間。

經過6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龍潭村已脫貧102戶468人,目前貧困發生率僅為0.57%。

脫貧的農民,又有了新的煩惱。“農民富了,然而農村卻變臭了。”冶強說,龍潭村自然資源豐富,耕地面積廣,養殖業得到了充分發展。但是,牛糞、羊糞等糞汙逐年增多,給鄉村衛生與美麗鄉村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

“滿地是牛糞,村子有臭味,不美觀。”53歲的冶中堂,有30頭牛,牛糞已成為他的心頭病。脫貧攻堅之前,他因貧窮過不上好日子而犯愁。如今,日子紅火了,因牛糞帶來環保問題,影響了人居環境,他又開始犯愁。

牛糞如何處理,不只是冶中堂一個人的心病,而是龍潭村193戶養殖戶的心病,更是龍潭村兩委班子的心病。“這個‘病’,得治。”冶強說。

牛住上了“席夢思床”

“幾乎家家有牛羊,卻不見戶戶門前有牛糞;走進牛棚,卻聞不見牛糞味。”龍潭村村民蘭明廣開心地說,老百姓的牛越養越多,但村子再也聞不到牛糞味了。

據介紹,龍潭村養殖戶按照標準對原牛舍牛床開挖改造,通過牛隻運動使墊料與糞汙充分混合發酵,形成有機肥加工的初級原料。半年後,由有機肥加工扶貧車間回收進行二次發酵,加工成有機肥。

“老圈裝新牛,牛住的是‘席夢思床’。”蘭明廣笑著說,將自家牛舍下挖40cm,再把木渣與發酵粉按照1000∶1的比例鋪在牛舍,半年時間清理一次,清理出來的初級原料賣給車間,“不僅牛舍乾淨,牛蹄下的墊料還能賣錢。”

據涇源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每戶養殖5頭牛,則需要墊床40㎡。按照1噸墊料鋪設5㎡、每噸墊料成本600元計算,則每戶圈舍成本為4800元,而養殖戶有機肥初級原料的銷售收入可達到6000元左右,“每戶每年墊料出售純利潤在1000元以上。”

“實施牛床墊料糞汙處理工程,一舉多得。”涇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津垠說,該工程改善了養殖條件,淨化了人居環境,減少了糞汙清運勞力,降低了養殖成本,推動了有機肥加工生產,增加了產業附加值,“總之,這是一個因地制宜的產業鏈。”

馬津垠所說的“產業鏈”,即涇源縣圍繞“四個一”(“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林草產業,形成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發展模式。據介紹,林草產業一方面可為養殖戶提供飼草料,另一方面可為扶貧車間生產用於牛床墊料的木屑提供樹枝、木材等。木屑與牛糞在牛床經過半年時間的發酵後,形成有機肥初級原料,經加工後成為有機肥,有機肥再還田,為林草產業的發展提供肥料。整個循環過程既節省了養殖成本,又保護了生態環境,還促進了林草產業的發展,實現了資源的循環發展利用。

就地取材縣內利用

“木屑與發酵墊料的銷售是關鍵。”馬津垠說,涇源縣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木屑加工扶貧車間,將廢棄的苗木、枯樹枝和土坯房拆除的廢舊木料回收加工成木屑,為墊料工程提供生產原料。

在龍潭村有機肥扶貧車間內,養殖戶冶中堂正在用廢舊木料換木屑。“可以拿廢舊木頭和枯樹枝換木屑,也可以賣木屑。”冶中堂說,原木材一噸能換900公斤木屑,需要支付130元/噸的加工費;賣木屑,扶貧車間銷售價為每噸600元。

據瞭解,涇源縣在危房改造過程中,老百姓建了新房子,拆了舊房子。舊房子的廢舊木料,如何處理,是一個難題。自龍潭村建成木屑加工車間後,廢舊木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廢舊木材換木屑,既騰出了空間,美了院落,又物盡其用,還增加了收入。“不僅可以利用廢舊木料,龍潭村的苗木產業,還有大量的枯樹枝可以利用。”涇河鎮鎮長餘建成說,墊料工程將苗木產業中的枯枝“變廢為寶”,發揮了經濟效益。

原料有出處,銷路有保障。據瞭解,為了保障墊料的銷路,涇源縣分兩個階段作了相應的保障工作。首先,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有機肥加工扶貧車間,將養殖戶初級發酵的墊料明碼標價予以回收,確保養殖戶的墊料有銷路。其次,在扶貧車間生產為成品的有機肥,一方面進入市場進行銷售,另一方面用於縣內牧草、種植和苗木產業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促進糞汙綜合化利用,助推產業循環發展,拓展有機肥的銷售市場,寧夏固原市相關負責人說:“扶貧車間生產的產品,固原優先採購、使用。”

據瞭解,2019年涇源縣將完成3000戶養殖戶牛床改造任務,涉及34個養殖示範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