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臨危稱帝保大明,死後未進帝陵諡號為戾,是因相信于謙?

文|瘋癲史鑑

古代皇帝死後一般都會葬進帝陵送入宗廟,享受後人的祭祀。但是明朝的明代宗朱祁鈺卻是一個例外。1449年,蒙古分裂後的瓦刺人再一次入侵中原,二十來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臨時拼湊了二十萬人御駕親征。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朱祁鎮一門心思效仿父親明宣宗建功立業,結果因為連續的大雨耽誤了行程。還沒見到敵人糧草就供應不上了,朱祁鎮看軍心動搖就想著撤軍回朝。

朱祁鎮興師動眾,如果寸功未立就灰溜溜的回去,肯定會被人在背地裡恥笑。王振作為朱祁鎮的心腹,自然不願意看到主子丟臉。於是王振建議朱祁鎮繞道蔚州,當時瓦刺人的大軍就在大同附近離蔚州也沒多遠,隨行的大臣們擔心夜長夢多,集體反對希望儘快回去。

朱祁鎮可能是想著保持這個距離,或許能打掉一些瓦刺人的先鋒部隊,於是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同意了王振的建議。蔚州是王振的老家,能跟皇帝帶著大軍一塊回去,對王振來說是一件非常長臉的大事兒,一路上特別上心。

朱祁鈺臨危稱帝保大明,死後未進帝陵諡號為戾,是因相信于謙?

為了避免大軍踐踏自己家的莊家給自己臉上抹黑,王振更改了路線嚴重拖慢了行軍的速度。結果被瓦刺人堵在土木堡掐斷了水源,於是明英宗朱祁鎮成了俘虜,王振被的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等隨行大臣也戰死了許多。

國不可一日無君,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回去後朝野震動。土木堡失陷的時候,京師的主力精銳折損過半,只剩下不到十萬的殘兵敗將。面對來勢洶洶磨刀霍霍的瓦刺軍隊,朝廷上下都沒什麼信心。京城的富戶大都開始準備轉移資產,部分大臣也籌劃著把子女送到南京避難。

在這個風雨欲來的時刻,朝廷的大臣卻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戰鬥奪回皇帝,一派主張遷移避敵鋒芒。經過一番激烈的爭鬥後,于謙等大臣聯手打死了王振的親信,把原本作為監國的郕王朱祁鈺推上了皇位。根據《明史·景帝》記載: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遙尊皇帝為太上皇帝,以明年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免景泰二年田租十之三。

朱祁鈺臨危稱帝保大明,死後未進帝陵諡號為戾,是因相信于謙?

朱祁鈺登基後,一邊安定人心,一邊派于謙率兵前往順天府抵抗瓦刺軍。不僅如此,朱祁鈺嚴令邊關守將不得聽信任何謠言,讓瓦刺軍沒辦法藉助明英宗的名義騙取錢財和土地。朱祁鈺等人連續奮戰。

瓦刺首領見實在佔不到便宜,不願陷入苦戰被虎視眈眈的韃靼漁翁得利。同年十一月瓦刺軍敗退,以釋放明英宗為代價求和休戰。請神容易,送神難。瓦刺想要釋放人質,可朱祁鈺卻不願意接。就像南宋的趙構不願意岳飛迎回二帝一樣,朱祁鈺意外得到皇位,屁股還沒捂熱當然不願意接回來一個太上皇節外生枝。

朱祁鈺對那些極力勸他迎回明英宗的臣子們非常不滿,這個時候于謙站出來信誓旦旦的說,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朱祁鈺看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大臣都這麼說,只好同意派人迎接太上皇迴歸。明英宗回朝的時刻,被明朝大臣劉定之生動的寫進了《否泰錄》裡:十六日,自東安門入。上(朱祁鈺)迎拜,太上(朱祁鎮)答拜。拜畢,相抱持而哭。

朱祁鈺臨危稱帝保大明,死後未進帝陵諡號為戾,是因相信于謙?

朱祁鈺兩兄弟或許的確有點情分,但在皇位的競逐中卻沒什麼分量。朱祁鈺直接將明英宗軟禁到了南宮,還派人隨時監視,嚴禁朝廷大臣跟明英宗接觸。朱祁鈺千防萬防,也只堅持幾年。景泰八年,朱祁鈺重病臥床,大臣們趁機將明英宗從南宮接出來複位登基。

明英宗復辟當天就廢掉朱祁鈺的帝位,將他軟禁在西內永安宮。于謙當初以為大局已定,沒人能動搖朱祁鈺的帝位,所以才勸說朱祁鈺讓他下定決心迎接明英宗。從因果關係上來說,朱祁鈺失去帝位跟于謙有一定關係。于謙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和大學士王文等擁立朱祁鈺的臣子一塊,被明英宗打包丟進大牢。不問是非功過,一律斬殺。大概兩三天後,明英宗在朝堂上假惺惺的對大臣說,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大臣們都低著頭不敢說話,生怕惹上殺身之禍。一個月後,朱祁鈺暴斃,死因不明。

朱祁鈺死後被複位的明英宗極力批判,從一個力挽狂瀾保衛明朝的英雄,被安上了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等罪名。不僅沒能進入帝陵,連諡號都成了"戾",惡劣程度堪比夏桀,商紂。朱祁鈺當初如果不相信于謙的話,堅定立場拒絕迎回明英宗,或許會有另一個結局。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感覺還不錯的話還請花費幾秒鐘時間點贊或評論支獎勵一下,如果願意關注那就更好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