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

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精神科護士月上柳的心理專欄《精神病院裡的那些事》中的文章。

本專欄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精神科病房故事,講述這些特殊人群不為人知的情感,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醫護人員特殊微妙的心理變化。

不知不覺專欄已經到了尾聲,非常感謝大家對我作品的厚愛,講真的,我自感慚愧。我寫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對於所服務的患者沒多大用處。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一句安慰的話就能令患者愉快和擺脫病痛。當初寫這個專欄的初衷僅僅是想記錄我所看到的不同的生命形態和生活狀態,因為這一個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生活感悟,主編多次勉勵我文章要有深度更好些,也有些直言不諱的讀者說我是不務正業,對服務患者無濟於事。我都非常感謝你們讓我聽到真實的聲音。我記錄精神病人的真實生活,也並非是以精神醫學為切入點,而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非醫療視角的社會觀察。我想記錄事件本身,就能引發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關注和思考。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專欄也的確有很多不夠嚴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整理一下,以求做到真實再現和反映。

"

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精神科護士月上柳的心理專欄《精神病院裡的那些事》中的文章。

本專欄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精神科病房故事,講述這些特殊人群不為人知的情感,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醫護人員特殊微妙的心理變化。

不知不覺專欄已經到了尾聲,非常感謝大家對我作品的厚愛,講真的,我自感慚愧。我寫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對於所服務的患者沒多大用處。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一句安慰的話就能令患者愉快和擺脫病痛。當初寫這個專欄的初衷僅僅是想記錄我所看到的不同的生命形態和生活狀態,因為這一個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生活感悟,主編多次勉勵我文章要有深度更好些,也有些直言不諱的讀者說我是不務正業,對服務患者無濟於事。我都非常感謝你們讓我聽到真實的聲音。我記錄精神病人的真實生活,也並非是以精神醫學為切入點,而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非醫療視角的社會觀察。我想記錄事件本身,就能引發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關注和思考。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專欄也的確有很多不夠嚴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整理一下,以求做到真實再現和反映。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身為一個精神科工作者,尤其工作多年,見慣了各類患者各種悲劇,不得不說已經有些麻木。在病房裡,你常常會感慨,怎麼會有這麼慘的人,這些命運這樣悲慘的人是怎麼活下去的?

其實,我們是低估了人應對困境的生存彈性,真的慘到了那個份上,人們總是有多種方法去應對的,因為總要活下去嘛。

前幾天又來了一個病號,16歲男孩,他父親一人陪他來住院,診斷是精神分裂症。他的父親四十幾歲頭髮已經花白,穿著皺皺的長褲和白球鞋。因為孩子無自知力,拒絕治療,且衝動發脾氣,無奈進行保護約束。當我詢問男孩病史時,這個一直沉默的父親終於忍不住蹲在了地上抽噎起來,他說:“他媽媽就有這個病,都怪我,當時可憐他媽,更不該要這個孩子!”

"

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精神科護士月上柳的心理專欄《精神病院裡的那些事》中的文章。

本專欄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精神科病房故事,講述這些特殊人群不為人知的情感,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醫護人員特殊微妙的心理變化。

不知不覺專欄已經到了尾聲,非常感謝大家對我作品的厚愛,講真的,我自感慚愧。我寫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對於所服務的患者沒多大用處。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一句安慰的話就能令患者愉快和擺脫病痛。當初寫這個專欄的初衷僅僅是想記錄我所看到的不同的生命形態和生活狀態,因為這一個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生活感悟,主編多次勉勵我文章要有深度更好些,也有些直言不諱的讀者說我是不務正業,對服務患者無濟於事。我都非常感謝你們讓我聽到真實的聲音。我記錄精神病人的真實生活,也並非是以精神醫學為切入點,而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非醫療視角的社會觀察。我想記錄事件本身,就能引發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關注和思考。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專欄也的確有很多不夠嚴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整理一下,以求做到真實再現和反映。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身為一個精神科工作者,尤其工作多年,見慣了各類患者各種悲劇,不得不說已經有些麻木。在病房裡,你常常會感慨,怎麼會有這麼慘的人,這些命運這樣悲慘的人是怎麼活下去的?

其實,我們是低估了人應對困境的生存彈性,真的慘到了那個份上,人們總是有多種方法去應對的,因為總要活下去嘛。

前幾天又來了一個病號,16歲男孩,他父親一人陪他來住院,診斷是精神分裂症。他的父親四十幾歲頭髮已經花白,穿著皺皺的長褲和白球鞋。因為孩子無自知力,拒絕治療,且衝動發脾氣,無奈進行保護約束。當我詢問男孩病史時,這個一直沉默的父親終於忍不住蹲在了地上抽噎起來,他說:“他媽媽就有這個病,都怪我,當時可憐他媽,更不該要這個孩子!”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的確,擱誰攤上這樣的妻子和兒子,都得崩潰。我說:“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他說:“是的,我是接我父親的班來這裡上班的。”“現在他媽媽的病情怎樣了?”“他媽媽早跑了,剛開始我給她治病好點了,就不跟我了。現在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孩子變這樣,也是讓她媽嚇的,12歲時他媽媽犯病把孩子嚇壞了,當時就翻白眼了。”這個中年男人用平靜微弱的語氣跟我講了孩子發病的經歷,雖然難免對他精神病的妻子有些嗔怒,但更多是無奈和悲哀。畢竟他也盡力給妻子醫治,這些年他一個人拉把孩子,並無兄弟姐妹,父母也早過世。他對妻子並無愧疚,只是可憐了孩子又遺傳了媽媽的病。他在走廊裡蹲了好一會兒,我只是無力地對他說著:“想開點,別太難過。”這樣的安慰我自己都覺得蒼白無力。當他卸下偽裝,旁若無人地蹲下來哭的時候,我知道他的心理壓力已經承受不住了。甚至也會怨恨老天對自己的命運安排。

"

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精神科護士月上柳的心理專欄《精神病院裡的那些事》中的文章。

本專欄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精神科病房故事,講述這些特殊人群不為人知的情感,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醫護人員特殊微妙的心理變化。

不知不覺專欄已經到了尾聲,非常感謝大家對我作品的厚愛,講真的,我自感慚愧。我寫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對於所服務的患者沒多大用處。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一句安慰的話就能令患者愉快和擺脫病痛。當初寫這個專欄的初衷僅僅是想記錄我所看到的不同的生命形態和生活狀態,因為這一個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生活感悟,主編多次勉勵我文章要有深度更好些,也有些直言不諱的讀者說我是不務正業,對服務患者無濟於事。我都非常感謝你們讓我聽到真實的聲音。我記錄精神病人的真實生活,也並非是以精神醫學為切入點,而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非醫療視角的社會觀察。我想記錄事件本身,就能引發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關注和思考。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專欄也的確有很多不夠嚴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整理一下,以求做到真實再現和反映。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身為一個精神科工作者,尤其工作多年,見慣了各類患者各種悲劇,不得不說已經有些麻木。在病房裡,你常常會感慨,怎麼會有這麼慘的人,這些命運這樣悲慘的人是怎麼活下去的?

其實,我們是低估了人應對困境的生存彈性,真的慘到了那個份上,人們總是有多種方法去應對的,因為總要活下去嘛。

前幾天又來了一個病號,16歲男孩,他父親一人陪他來住院,診斷是精神分裂症。他的父親四十幾歲頭髮已經花白,穿著皺皺的長褲和白球鞋。因為孩子無自知力,拒絕治療,且衝動發脾氣,無奈進行保護約束。當我詢問男孩病史時,這個一直沉默的父親終於忍不住蹲在了地上抽噎起來,他說:“他媽媽就有這個病,都怪我,當時可憐他媽,更不該要這個孩子!”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的確,擱誰攤上這樣的妻子和兒子,都得崩潰。我說:“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他說:“是的,我是接我父親的班來這裡上班的。”“現在他媽媽的病情怎樣了?”“他媽媽早跑了,剛開始我給她治病好點了,就不跟我了。現在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孩子變這樣,也是讓她媽嚇的,12歲時他媽媽犯病把孩子嚇壞了,當時就翻白眼了。”這個中年男人用平靜微弱的語氣跟我講了孩子發病的經歷,雖然難免對他精神病的妻子有些嗔怒,但更多是無奈和悲哀。畢竟他也盡力給妻子醫治,這些年他一個人拉把孩子,並無兄弟姐妹,父母也早過世。他對妻子並無愧疚,只是可憐了孩子又遺傳了媽媽的病。他在走廊裡蹲了好一會兒,我只是無力地對他說著:“想開點,別太難過。”這樣的安慰我自己都覺得蒼白無力。當他卸下偽裝,旁若無人地蹲下來哭的時候,我知道他的心理壓力已經承受不住了。甚至也會怨恨老天對自己的命運安排。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經過了兩天,孩子也熟悉了病房環境,在爸爸的陪同下吃飯睡覺看電視,也認識了其他的病友。在這裡住院的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部血淚史,這個中年男人也開始覺得心理有些平衡,誰不是熬著日子在受罪呢,誰不是遭人歧視,活在社會最底層呢,有時候他看到一些躁狂的患者說出一句可笑的話也不自覺笑了起來,雖然這笑裡也有些荒涼,但似乎不覺得太沉重了。我覺得他也在慢慢接受這樣的命運安排,以便籌劃怎樣在現狀下活得稍好一點。

我們幾個同事有時候聊天常常覺得,精神病人並不可憐,可憐的是他們的家人。要賺錢養家餬口,還要給家人治病,嗔怪他們,也疼惜他們。會同樣遭受冷眼歧視,又得假裝堅強地挺起自尊。其實要活著也不難,可有尊嚴地活著卻並不容易。可就是再苦再難,他們還是會有笑的時候,不管是出於無奈,還是自嘲,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生活博弈,與命運共處。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世界上都要學會的。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輕鬆的事,不僅僅是精神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我們活著都是在互相憐憫。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精神疾病的醫治過程中,也許重要的不是治療,而是陪伴。有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我還是忍不住拿出來說。說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的牆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隻真正的蘑菇一樣。心理醫生為治他的病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心理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坐在了病人的旁邊。病人很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生回答:我也是一隻蘑菇呀。病人點點頭,繼續做他的蘑菇。過了一會兒,醫生站了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嗎,怎麼可以走來走去?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也可以走來走去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站起來走走。

"

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精神科護士月上柳的心理專欄《精神病院裡的那些事》中的文章。

本專欄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精神科病房故事,講述這些特殊人群不為人知的情感,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醫護人員特殊微妙的心理變化。

不知不覺專欄已經到了尾聲,非常感謝大家對我作品的厚愛,講真的,我自感慚愧。我寫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對於所服務的患者沒多大用處。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一句安慰的話就能令患者愉快和擺脫病痛。當初寫這個專欄的初衷僅僅是想記錄我所看到的不同的生命形態和生活狀態,因為這一個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生活感悟,主編多次勉勵我文章要有深度更好些,也有些直言不諱的讀者說我是不務正業,對服務患者無濟於事。我都非常感謝你們讓我聽到真實的聲音。我記錄精神病人的真實生活,也並非是以精神醫學為切入點,而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非醫療視角的社會觀察。我想記錄事件本身,就能引發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關注和思考。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專欄也的確有很多不夠嚴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整理一下,以求做到真實再現和反映。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身為一個精神科工作者,尤其工作多年,見慣了各類患者各種悲劇,不得不說已經有些麻木。在病房裡,你常常會感慨,怎麼會有這麼慘的人,這些命運這樣悲慘的人是怎麼活下去的?

其實,我們是低估了人應對困境的生存彈性,真的慘到了那個份上,人們總是有多種方法去應對的,因為總要活下去嘛。

前幾天又來了一個病號,16歲男孩,他父親一人陪他來住院,診斷是精神分裂症。他的父親四十幾歲頭髮已經花白,穿著皺皺的長褲和白球鞋。因為孩子無自知力,拒絕治療,且衝動發脾氣,無奈進行保護約束。當我詢問男孩病史時,這個一直沉默的父親終於忍不住蹲在了地上抽噎起來,他說:“他媽媽就有這個病,都怪我,當時可憐他媽,更不該要這個孩子!”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的確,擱誰攤上這樣的妻子和兒子,都得崩潰。我說:“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他說:“是的,我是接我父親的班來這裡上班的。”“現在他媽媽的病情怎樣了?”“他媽媽早跑了,剛開始我給她治病好點了,就不跟我了。現在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孩子變這樣,也是讓她媽嚇的,12歲時他媽媽犯病把孩子嚇壞了,當時就翻白眼了。”這個中年男人用平靜微弱的語氣跟我講了孩子發病的經歷,雖然難免對他精神病的妻子有些嗔怒,但更多是無奈和悲哀。畢竟他也盡力給妻子醫治,這些年他一個人拉把孩子,並無兄弟姐妹,父母也早過世。他對妻子並無愧疚,只是可憐了孩子又遺傳了媽媽的病。他在走廊裡蹲了好一會兒,我只是無力地對他說著:“想開點,別太難過。”這樣的安慰我自己都覺得蒼白無力。當他卸下偽裝,旁若無人地蹲下來哭的時候,我知道他的心理壓力已經承受不住了。甚至也會怨恨老天對自己的命運安排。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經過了兩天,孩子也熟悉了病房環境,在爸爸的陪同下吃飯睡覺看電視,也認識了其他的病友。在這裡住院的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部血淚史,這個中年男人也開始覺得心理有些平衡,誰不是熬著日子在受罪呢,誰不是遭人歧視,活在社會最底層呢,有時候他看到一些躁狂的患者說出一句可笑的話也不自覺笑了起來,雖然這笑裡也有些荒涼,但似乎不覺得太沉重了。我覺得他也在慢慢接受這樣的命運安排,以便籌劃怎樣在現狀下活得稍好一點。

我們幾個同事有時候聊天常常覺得,精神病人並不可憐,可憐的是他們的家人。要賺錢養家餬口,還要給家人治病,嗔怪他們,也疼惜他們。會同樣遭受冷眼歧視,又得假裝堅強地挺起自尊。其實要活著也不難,可有尊嚴地活著卻並不容易。可就是再苦再難,他們還是會有笑的時候,不管是出於無奈,還是自嘲,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生活博弈,與命運共處。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世界上都要學會的。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輕鬆的事,不僅僅是精神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我們活著都是在互相憐憫。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精神疾病的醫治過程中,也許重要的不是治療,而是陪伴。有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我還是忍不住拿出來說。說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的牆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隻真正的蘑菇一樣。心理醫生為治他的病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心理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坐在了病人的旁邊。病人很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生回答:我也是一隻蘑菇呀。病人點點頭,繼續做他的蘑菇。過了一會兒,醫生站了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嗎,怎麼可以走來走去?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也可以走來走去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站起來走走。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又過了一會兒,醫生拿出一個漢堡包開始吃,病人又問:咦,你不是蘑菇嗎,怎麼可以吃東西?醫生理直氣壯地回答:蘑菇當然也可以吃東西呀!病人覺得很對,於是也開始吃東西。幾個星期以後,這個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雖然,他還覺得自己是一隻蘑菇。

其實一個人可以帶著過去的創傷繼續,只要他把悲傷放在心裡的一個圈圈裡,不要讓苦痛浸染了他的整個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快樂地生活。當他悲傷得難以自持的時候,或許他需要的不是告誡和安慰,訓斥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個人在他身邊蹲下來,陪他做一隻蘑菇。

很榮幸,能在這些特殊人群的人生道路上陪伴他們一程,對自己是積德和修行,對他人有理解和愛護,一切都值得我感恩。

"

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精神科護士月上柳的心理專欄《精神病院裡的那些事》中的文章。

本專欄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精神科病房故事,講述這些特殊人群不為人知的情感,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醫護人員特殊微妙的心理變化。

不知不覺專欄已經到了尾聲,非常感謝大家對我作品的厚愛,講真的,我自感慚愧。我寫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對於所服務的患者沒多大用處。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一句安慰的話就能令患者愉快和擺脫病痛。當初寫這個專欄的初衷僅僅是想記錄我所看到的不同的生命形態和生活狀態,因為這一個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生活感悟,主編多次勉勵我文章要有深度更好些,也有些直言不諱的讀者說我是不務正業,對服務患者無濟於事。我都非常感謝你們讓我聽到真實的聲音。我記錄精神病人的真實生活,也並非是以精神醫學為切入點,而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非醫療視角的社會觀察。我想記錄事件本身,就能引發人們對於精神病人的關注和思考。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專欄也的確有很多不夠嚴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整理一下,以求做到真實再現和反映。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身為一個精神科工作者,尤其工作多年,見慣了各類患者各種悲劇,不得不說已經有些麻木。在病房裡,你常常會感慨,怎麼會有這麼慘的人,這些命運這樣悲慘的人是怎麼活下去的?

其實,我們是低估了人應對困境的生存彈性,真的慘到了那個份上,人們總是有多種方法去應對的,因為總要活下去嘛。

前幾天又來了一個病號,16歲男孩,他父親一人陪他來住院,診斷是精神分裂症。他的父親四十幾歲頭髮已經花白,穿著皺皺的長褲和白球鞋。因為孩子無自知力,拒絕治療,且衝動發脾氣,無奈進行保護約束。當我詢問男孩病史時,這個一直沉默的父親終於忍不住蹲在了地上抽噎起來,他說:“他媽媽就有這個病,都怪我,當時可憐他媽,更不該要這個孩子!”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的確,擱誰攤上這樣的妻子和兒子,都得崩潰。我說:“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他說:“是的,我是接我父親的班來這裡上班的。”“現在他媽媽的病情怎樣了?”“他媽媽早跑了,剛開始我給她治病好點了,就不跟我了。現在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孩子變這樣,也是讓她媽嚇的,12歲時他媽媽犯病把孩子嚇壞了,當時就翻白眼了。”這個中年男人用平靜微弱的語氣跟我講了孩子發病的經歷,雖然難免對他精神病的妻子有些嗔怒,但更多是無奈和悲哀。畢竟他也盡力給妻子醫治,這些年他一個人拉把孩子,並無兄弟姐妹,父母也早過世。他對妻子並無愧疚,只是可憐了孩子又遺傳了媽媽的病。他在走廊裡蹲了好一會兒,我只是無力地對他說著:“想開點,別太難過。”這樣的安慰我自己都覺得蒼白無力。當他卸下偽裝,旁若無人地蹲下來哭的時候,我知道他的心理壓力已經承受不住了。甚至也會怨恨老天對自己的命運安排。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經過了兩天,孩子也熟悉了病房環境,在爸爸的陪同下吃飯睡覺看電視,也認識了其他的病友。在這裡住院的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部血淚史,這個中年男人也開始覺得心理有些平衡,誰不是熬著日子在受罪呢,誰不是遭人歧視,活在社會最底層呢,有時候他看到一些躁狂的患者說出一句可笑的話也不自覺笑了起來,雖然這笑裡也有些荒涼,但似乎不覺得太沉重了。我覺得他也在慢慢接受這樣的命運安排,以便籌劃怎樣在現狀下活得稍好一點。

我們幾個同事有時候聊天常常覺得,精神病人並不可憐,可憐的是他們的家人。要賺錢養家餬口,還要給家人治病,嗔怪他們,也疼惜他們。會同樣遭受冷眼歧視,又得假裝堅強地挺起自尊。其實要活著也不難,可有尊嚴地活著卻並不容易。可就是再苦再難,他們還是會有笑的時候,不管是出於無奈,還是自嘲,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生活博弈,與命運共處。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世界上都要學會的。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輕鬆的事,不僅僅是精神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我們活著都是在互相憐憫。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精神疾病的醫治過程中,也許重要的不是治療,而是陪伴。有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我還是忍不住拿出來說。說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的牆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隻真正的蘑菇一樣。心理醫生為治他的病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心理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坐在了病人的旁邊。病人很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生回答:我也是一隻蘑菇呀。病人點點頭,繼續做他的蘑菇。過了一會兒,醫生站了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嗎,怎麼可以走來走去?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也可以走來走去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站起來走走。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又過了一會兒,醫生拿出一個漢堡包開始吃,病人又問:咦,你不是蘑菇嗎,怎麼可以吃東西?醫生理直氣壯地回答:蘑菇當然也可以吃東西呀!病人覺得很對,於是也開始吃東西。幾個星期以後,這個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雖然,他還覺得自己是一隻蘑菇。

其實一個人可以帶著過去的創傷繼續,只要他把悲傷放在心裡的一個圈圈裡,不要讓苦痛浸染了他的整個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快樂地生活。當他悲傷得難以自持的時候,或許他需要的不是告誡和安慰,訓斥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個人在他身邊蹲下來,陪他做一隻蘑菇。

很榮幸,能在這些特殊人群的人生道路上陪伴他們一程,對自己是積德和修行,對他人有理解和愛護,一切都值得我感恩。

精神病人的家屬真的很不容易,要賺錢養家,還要給家人治病……

後記:關於考拉讀書會:

考拉讀書會和潛醫識研究會是心境障礙親歷者的自愈聯盟,也是心理學愛好者的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的讀書自愈理念,生命哲學思想發端於香港著名心理學家鍾灼輝博士。我們倡導共享讀書,學習心理治療理論和實務,編寫心理專欄,傳播心理科普知識,激發潛藏在每個人身體中的自愈潛能,做自己最好的醫生。

考拉覺醒之路:每週讀一本心理書

心理學家鍾灼輝:潛醫識自愈專題

考拉讀書會圈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