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大冶留守兒童暑期時光 為這群人點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8月2日,張雪琪和其他三位老師正帶領著20多名孩子齊聲唱著《送別》。為期一個月的支教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剛融入孩子們,馬上就要分開,張雪琪她們是那麼的依依不捨。

走近孩子們 融入暑期“大家庭”

早上5、6月份,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武昌理工學院大學二年級學生張雪琪獨自一人漫步在學校內,學院門口招聘支教隊員的海報吸引住了她的目光。看到這,她的心一陣怦然心動,暗暗的在心底下定決心要去參加,鍛鍊自己,豐富暑期生活。

經過報名、選拔、面試,張雪琪(荊門人)和司琪(江蘇泰州人)、王夢涵(荊門人)、周李卓(孝感人)四名同學被隨機分配到了大冶市金湖街辦馬叫社區。他們的新身份是馬叫社區40多名留守兒童的支教老師。

點亮大冶留守兒童暑期時光 為這群人點贊!

7月4日的清晨,四人在金湖街辦團委書記王正軍的帶領下,從學校一同來到了馬叫社區居委會,他們為期一個月的支教生活也正式開始了。

剛開始,張雪琪發現,孩子們沒有她們開始想象的那麼好帶,有的孩子怕生人、有的孩子不愛說話……通過時間的打磨,張雪琪發現,只有與孩子們多交流,多跟他們呆著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多與他們互動交流,他們才會把你當成親人,願意與你接近。

慢慢地,張雪琪和其他三位支教老師逐漸地融入了這個暑期“大家庭”。課堂上,她們和孩子們是師生,課後,她們和孩子們是哥哥姐姐,教授他們知識,引導他們成長,與他們做遊戲,看到孩子們一張張笑臉、一個個可愛的動作,一聲聲親切的老師,張雪琪他們心裡都暖融融的。

耐心教學 傳遞知識與溫暖

四位支教生教授的課程主要涉及傳統文化、科技常識、音樂舞蹈等。張雪琪和4位同學周密配合,他們週一到週五白天一般上5個小時的課程。

某一天第一節課是手工課,張雪琪和其他三位老師一起很耐心的教孩子們折愛心剪紙,讓他們摺好回家後送給爸爸媽媽或者自己想送給的人。

不知不覺,放學的鐘聲如期而至,一個偶然的瞬間,張雪琪看到一個小男孩靦腆的將摺好的花送給了來接自己回家的爸爸,很害羞的說道:爸爸,送給你。只見孩子爸爸愣了一下,接上了寶寶送的花,牽著孩子的小手下樓,在下樓梯的時候,爸爸又認真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花,嘴角微微上揚,會心地笑了......

點亮大冶留守兒童暑期時光 為這群人點贊!

看到這一幕,張雪琪心裡甜滋滋的,因為她從中看到了孩子們的活潑、可愛,父母的微笑是對孩子的讚許,也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和勞動是值得的。她再一次默默道:自己的辛勤勞動是正確的,既鍛鍊了自己,豐富了暑期生活,又教育培養了祖國的花朵。她暗自下定決心,以後還要繼續支教,幫助孩子們茁壯成長。

樂於奉獻 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

張雪琪坦言,支教生活豐富,但也相對艱苦。到了吃飯的時間,她和小夥伴們要步行十分鐘到金湖街辦的食堂吃工作餐。到了晚上,還得寫支教日記和總結材料。弄完後,他們就在社區兩間臨時的房間打地鋪睡覺。社區幹部心疼這些學生,給他們安裝了空調,並提供一些生活用品,也在努力為他們創造比較好的支教環境。

點亮大冶留守兒童暑期時光 為這群人點贊!

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但是讓張雪琪她們真切的感受到了孩子們的信任和愛。“在他們的世界裡什麼都很簡單善良,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喜歡你信任你。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應該被好好關愛。”而對於張雪琪她們來說,她們會繼續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只要有需要,她們以後還會參加這樣的支教活動,幫助更多渴望知識的孩子們。

社區副書記石強說,馬叫社區是我市一個典型的城郊結合部社區,相比較於中心城區的孩子,這批留在社區的孩子們,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暑期生活相對單調封閉,需要一個讓他們交流學習和拓展視野的平臺。“4位大學生來到馬叫社區後,與人為善,積極配合社區工作,任勞任怨,為留守兒童帶去了精心準備的暑期課程,拓展留守兒童的視野,感謝他們的付出。”

背景:

今年,武昌理工學院164名大學生分成9個團隊,奔赴貴州、山東、湖北等地開展愛心支教活動。武昌理工學院大手牽小手“春蕾•關愛留守兒童”暑期支教隊,有31名學生來到大冶金湖街辦和金牛等多個偏遠地區,為大冶的留守兒童開設愛心課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