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農民工數量減少,中西部大幅增加,區域產業變化趨勢如何?

京津冀 經濟 安徽 深圳 廣東 東莞 薛洪言 2019-06-20

《世界是平的》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某個地方擁有最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最廉價的勞動力,全世界的企業和資本都會到這裡來。但是更多的時候,可以看到勞動力是隨著企業和資本的流動而流動的。

過去由於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聚集了大量資本和企業,因此我國人口流向總體是從西往東,主要流向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但是,國家統計局《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去年以來,我國農民工的增量部分主要流向中部和西部地區。

東部農民工數量減少,中西部大幅增加,區域產業變化趨勢如何?

從農民工總數和結構變化來看,“報告”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億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2.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趨勢;新生代農民工中超半數為“80後”。

從農民工流動趨勢來看,2018年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8億人,比上年減少185萬人,下降1.2%,佔農民工總量的54.8%;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051萬人,比上年增加139萬人,增長2.4%,佔農民工總量的21.0%;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993萬人,比上年增加239萬人,增長4.2%,佔農民工總量的20.8%,中西部地區合計增加了378萬;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905萬人,比上年減少9萬人,下降1.0%,佔農民工總量的3.1%。

這一流動趨勢正式反應了產業轉型興衰、產業梯度轉移的變化圖譜。總體而言,有研究表明,產業轉型升級程度越高,越能促進農民工的跨省流動。

東北地區農民工的減少反應出東北資本的外流,產業和企業的衰落;中西部地區則更多承接了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聚集了更多流入和迴流的農民工;東部地區則出現了一定的分化。

2018年在京津冀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27萬人,下降1.2%;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比上年增加65萬人,增長1.2%;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86萬人,下降3.9%。

京津冀地區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關聯度不大,主要是因為經濟增長的長期動能在減弱,新興產業的佔比不高,傳統產業則面臨增速下行壓力。而在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總量在下降,部分城市出現了人口淨流出,例如東莞,這可能與產業升級戰略有關。根據中泰證券宏觀首席樑中華的估算,2018年廣東省人口流入的城市基本分佈在“小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廣州和深圳。

當前,除了中西部在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以外,由於成本和貿易爭端原因,東南亞國家也加速成為國內中低端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原本以中低端產業出口為主的珠三角地區的低成本優勢已經減弱了。

長三角地區積蓄作為農民工流入的重要地區,但流入地區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安徽作為一箇中部地區的省份,一直是農民工的輸出大省,但2018年人口淨流入規模在全國排名第三。除了有農民工返鄉因素外,還與安徽各城市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有關。此外,部分製造業向安徽轉移的背景下,也帶來農民工更多的就業機會。

東部農民工數量減少,中西部大幅增加,區域產業變化趨勢如何?

西部地區,成渝城市群的人口流入較為正常,繼續呈現以成都和重慶為中心的流入特點。

同時,《報告》數據也顯示,到省外就業的農民工7594萬人,比上年減少81萬人,下降1.1%;在省內就業的農民工9672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增長1.7%。省內就業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56%,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除了由於省內就業環境的改善這一因素外,這一變化趨勢也印證了整個農民工群體的老齡化趨勢,年紀較大的農民工較傾向於省內跨市或市內跨縣流動。

本文由“洪言微語”原創,作者Vincent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