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廣東省殘聯推出系列專版專題報道

經濟 新聞 十三五 時政 廣東殘聯 2018-12-05
“國際殘疾人日”,廣東省殘聯推出系列專版專題報道

2018年12月3日,是第27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賦予殘疾人權力,確保包容與平等。

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廣東省殘聯成立30週年,系統展現廣東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省殘聯與《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新聞媒體合作,在《南方日報》(2018年12月3日A13版)推出專題報道之一:“健全機制形成合力,築牢殘疾人保障體系 讓更多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在本月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將在每週一推出一個系列專題)。

“國際殘疾人日”,廣東省殘聯推出系列專版專題報道

在《羊城晚報》(2018年12月3日A5版)推出特別報道專版:“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殘疾人事業穩步發展,在全國實現多個率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國際殘疾人日”,廣東省殘聯推出系列專版專題報道

這一期我們先推出《讓更多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以饗讀者。

健全機制形成合力,築牢殘疾人保障體系

讓更多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推行殘疾人遠程教育,實現盲人蔘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願望;以立法形式推行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建設全國第一條設置垂直電梯、盲人導向帶和盲人凸字等無障礙設施的地鐵;在全省各地建設全民助殘健身示範點……一件件實事,是廣東殘疾人事業開拓創新,不斷髮展的生動寫照。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成立30週年,數十年來,廣東殘疾人事業堅持“平等、參與、共享”的宗旨,探索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殘疾人組織發揮作用的殘疾人事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制度建設、組織網絡、服務內容等方面不斷完善,讓更多殘疾人同等地享受美好生活,為開創廣東殘疾人事業發展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章立制推動工作規範化

日前,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實施辦法》規定了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的救助標準,人工耳蝸植入、肢體殘疾矯治等手術可獲補助。這一辦法的出臺實施,標誌著我省在殘疾人制度體系建設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1994年,省人大頒佈《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作出明確規定,經過二次修改、三次貫徹執行,新的《辦法》已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成為我省開展殘疾人工作的重要依據。2000年,《廣東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出臺,提出要依法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創造有利條件。2005年,《廣東省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規定》頒佈實施,標誌著我省無障礙設施建設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一系列法規制度的出臺,是我省加強殘疾人制度體系建設的生動縮影。

去年3月,省殘聯、省發改委聯合印發《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把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殘疾人,使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生活得更加殷實、更有尊嚴。據瞭解,我省已組織實施了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六個“五年計劃”,省級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10多項規範性文件,各地頒佈實施對殘疾人優惠扶助規定達700多項。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省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殘疾人保障法》和各項法規為主體,以地方優惠政策為補充的殘疾人政策法規體系,為開展殘疾人事業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提升了殘疾人工作的規範化水平。

多方聯動織密社會保障網

殘疾人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我省殘疾人事業初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各級殘聯為主體,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殘疾人社會支持系統中,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規劃,為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力度,在救助、康復、教育、就業等領域為殘疾人發展提供支持,讓殘疾人公平地享受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各級殘聯作為殘疾人的組織,不斷健全組織架構,團結教育廣大殘疾人,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服務。據瞭解,我省各地均建立了相應級別的殘聯組織,縣(市、區)以上殘聯歸口政府管理,機構規格、計劃單列、理事長專職三項指標全部達標。鄉鎮、街道殘聯實現“三有”,即有殘疾人工作內容、有殘聯牌子、有專人負責。截至目前,全省地、縣(市、區)、鄉鎮(街道)共建立殘聯組織近1800個,組織網絡不斷完善,為開展殘疾人幫扶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企業、社區、社會組織等逐漸成為殘疾人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力量。社區是殘疾人生活的主要空間,也是社會支持資源的主要聚集地。近年來,隨著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開展社區志願活動成為動員社區力量、整合社區資源的有效途徑。作為一種社會支持,社區康復已被納入到我省社區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服務網絡日漸完善。各類單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為殘疾人提供對口工作崗位,幫助殘疾人減輕家庭負擔,實現自我價值。社會組織積極鏈接社會資源,在社會救助、心理輔導、勞動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敢於突破探索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廣東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扶貧等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殘疾人事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廣東殘疾人工作敢於突破,勇於實踐,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推動我省殘疾人工作過程中,各地以創建活動為抓手,如廣州創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廣州、汕頭創建“全國首批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深圳羅湖區、南山區和佛山禪城區創建“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等,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殘疾人工作水平。在資金籌措方面,除爭取政府撥款外,廣泛動員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組織實施“南粵助殘工程”,創立廣東獅子會和深圳獅子會等慈善組織,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

同時,不斷探索服務領域的新思路、新方法。比如,在就業方面,根據城鄉情況的差異,確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在城鎮,建立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按照“定向培訓、定向就業、集中管理”的模式,培訓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在農村,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培訓殘疾人掌握一門技能,實現精準幫扶、定向就業,並組織農村殘疾人勞動力進行轉移,通過勞務輸出實現異地就業。據瞭解,全省欠發達地區共建立就業、扶貧、職業培訓基地100多個,就業途徑不斷拓展,形成了以分散按比例安排為主、集中安置和個體從業為輔的殘疾人就業格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