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日電 近日,外媒持續關注中美貿易摩擦,評論稱,美國對貿易伙伴咄咄逼人的行動,往往會引發反彈,傷及自身經濟。美國限制華為,將會使全球5G的推出嚴重推遲,並導致更高的成本。由於當前貿易緊張局面,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金融市場亦出現波動。

外媒:美國政策不明智 全球經濟面臨“明確而現實的危險”

資料圖:在商場內排隊的美國民眾。

主意糟糕:美國被指遭政策“反噬”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究竟誰在買單?彭博社5月30日援引美國蒙茅斯大學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稱,美國約62%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消費者將比中國生產商承擔更多的關稅費用。另外,還有相同比例的美國人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會“嚴重”或“部分”損害當地經濟。

“在過去一年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沒有任何轉變,”該篇文章援引蒙茅斯大學民調研究所所長帕特里克•默裡的表述稱,“現在,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他們將最終買單。”

同時,美國《國會山報》在文章《貿易戰可能使美國在天然氣方面的領先地位化為烏有》一文中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升溫打擊了能源出口,美國面臨著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對美國來說,因貿易戰而減緩進展或抑制增長,是一筆糟糕的交易。

英國《金融時報》27日發表社評稱,“對貿易伙伴採取咄咄逼人的行動,往往會引發反彈,傷及國內經濟。到了現在,這也許是本屆美國白宮應該已經領悟到的一個貿易政策教訓。”

就美國政府救助農業政策,文章指出,這是一個“壞主意”,稱“為了打一場全球貿易戰,而收買特定的國內人群,是一個具有破壞性的想法。對於不明智的經濟傷害行為所造成的痛苦,不應該歡迎任何短期止痛對策。”

外媒:美國政策不明智 全球經濟面臨“明確而現實的危險”

資料圖: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市場波動:全球經濟面臨“明確而現實的危險”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29日援引歐洲中央銀行(ECB)消息稱,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的增加,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出現“高波動性”。歐洲央行在其金融穩定評估(FSR)中,對歐元區穩定的潛在風險提供了評估,並警告稱低於預期的增長以及可能會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或引發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

歐洲央行副總裁戴金多斯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對全球經濟來說將是“非常負面的消息”。

路透社日前發文指出,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祕書長古里亞直率的標準來看,這是明顯警告全球經濟的未來風險。“全球經濟處於危險之地”,古里亞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公佈一項經濟展望時表示,該組織還下調了全球成長預估。

文章指出,古里亞的擔憂源自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這對全球其他地區的衝擊可能更甚於迄今為止所造成的影響。他稱:“顯然最大的威脅是因為貿易限制舉措升級,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這個明確而現實的危險,可以輕易地產生連鎖反應。”

經歷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世界很多地區經濟至今仍未完全恢復。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料將減弱至3.2%,為3年來最慢,低於金融危機前約5%的水平,而貿易緊張局勢,將是主要原因。

外媒:美國政策不明智 全球經濟面臨“明確而現實的危險”

資料圖:2019雲南國際智慧旅遊大會展覽的“5G”展示區。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因小失大:限制華為將抬高全球5G技術成本

5月30日,總部位於紐約的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宣佈,禁止華為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引發全球學界譁然。路透社30日發表文章《華為再遭IEEE禁令 全球5G推出時間或推遲且成本更高》稱,此舉可能帶來的結果是:全球5G的推出嚴重推遲、中國開發其本身的5G SA獨立組網方案、因規模較小及標準分散導致更高的成本。

英國廣播公司(BBC)30日也在文章中指出,分析人士表示,對華為進行打擊可能損害5G的發展。文章援引美國威拉米特大學經濟學副教授Yan Liang的話稱:“華為在5G開發方面擁有十多項專利。限制華為將阻礙5G技術的發展,使5G實施成本更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中國不是美國經濟問題的根源,美國企業貪婪才是》一文中指出,中國不是敵人,是一個試圖通過教育、國際貿易、基礎設施投資和改進技術提高生活水平的國家。而特朗普政府現在的目標是阻止中國的發展,這可能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是災難性的。

文章稱,中國正在成為美國國內不平等現象加劇的“替罪羊”。美國不應將正常的市場競爭現象歸咎於中國,而應對自己的跨國公司飆升的企業利潤徵稅,並利用收入來幫助工薪階層家庭,重建基礎設施,推廣新工作技能,並投資前沿科學技術。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30日則發文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30日表示,馬來西亞將“儘可能多”地繼續使用華為產品。馬哈蒂爾是在日本東京的一次會議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還稱:“華為(的技術)相比美國技術,有巨大優勢”。

外媒:美國政策不明智 全球經濟面臨“明確而現實的危險”

資料圖:撥通5G電話的華為手機屏幕上方顯示5G信號的字樣。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美國應保持理性,莫諉過於人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署名副總編輯韓詠紅的文章稱,美國首先需要“把自己家裡的事顧好,而不是發起一場讓美國人受損大於得利的貿易戰”;需要啟動全國性的競爭力振興措施,以更巧妙的戰略來確保美國人能在新世紀的競爭中勝出,而不是通過中止與中國的一切合作等方式。長遠而言,這既不現實,也對美國無益。

韓詠紅在文章中稱,在面對各種挑戰時,美國得從自身找出原因和解答,不要僅僅是諉過於人。對於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要形成利人利己的雙邊關係,出路在於大家都保持理性,“做好自己的事”,中國方面已經強調了這一點,美國政府會聽進本國精英的聲音嗎?

《紐約時報》5月30日發文稱,如果特朗普確實想達成一項貿易協議,那麼美國的談判策略還需要進行一些重大調整。(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