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如何?習近平提到一個大趨勢和四個“力”

經濟 習近平 俄羅斯 外匯 央視新聞 2019-06-06

6月4日,在對俄羅斯聯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俄羅斯塔斯社、《俄羅斯報》聯合採訪。

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提問時,習近平強調,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製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跨過9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萬美元,經濟增速6.6%,位居世界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今年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有所放緩的大環境,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4%,連續14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在6.4%至6.8%區間,延續近年來平穩增長態勢,國內消費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就業持續增加,前4個月城鎮新增就業459萬人,居民收入增長略快於經濟增長;物價水平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2%;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3%,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同時,中國的經濟結構在優化,發展方式在轉變,質量效益在提升,穩中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中國經濟前景如何?習近平提到一個大趨勢和四個“力”


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是中國經濟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的大趨勢。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具備充足支撐條件。

一是資源潛力,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個市場主體;

二是內生動力,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2018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08.6%,其中最終消費貢獻率達76.2%;

三是發展活力,中國研發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約佔經濟總量2.18%,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分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動能不斷壯大;

四是調控能力,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開放以來持續高速發展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巨大發展韌性、潛力、迴旋餘地,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充足的政策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監製/唐怡 主編/王興棟

編輯/郭爽

©央視新聞

覺得不錯點“在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