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經濟 自行車 媒介360 2019-07-08

泛娛樂時代,最不缺的產物就是“網紅”。

從Airbnb從到時下街頭巷尾可見的各色共享單車,共享經濟的熱火又一次延伸到了另一個戰場。


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一臺觸摸式選歌機、兩套耳麥、兩隻高腳椅、一間玻璃房,花上10元左右,就能隨時進去高歌一曲,還能錄製自己的歌聲分享到社交平臺。這樣的迷你KTV被好事者冠上了“共享”的名號,愣是生造出一個 “共享KTV”的概念。

傳統KTV式微,迷你KTV瞄準“閒暇經濟”

可以說,迷你KTV的風靡意味著輕娛樂時代的到來。所謂輕娛樂就是基於互聯網平臺,滿足用戶碎片化娛樂需求的自助休閒娛樂方式,打造出“閒暇經濟”。

曾今,傳統KTV是大家休閒聚會的不二之選。但他們多年來維持著就有的經營模式,沒有跟上市場的變化,尤其是沒有抓住年輕群體的消費需求。


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反觀當下主流消費群體的共同特徵,他們怕無聊,一會不刷手機,不看朋友圈就找不到安全感,而迷你KTV的出現讓這些消費者發現了另外一項更好玩的娛樂活動。

另一方面,手機K歌類應用的異軍突起卻又在提示我們,“隨便唱唱”的需求仍然切實存在著。

因此,用它來消化碎片化時間,特別是在人們逛商場、等待電影的時候順便可去選擇唱兩首。這對於未了嚐鮮、消磨時間、或是方便分享的受眾而言,他們會更願意買單。

除“公用”之外,迷你KTV難覓“共享基因”

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目前市面上的迷你KTV品牌主要有咪噠miniK、聆嗒miniK、友唱M-bar、科美唱吧、愛唱love sing等,雖然品牌繁多,但功能大同小異。相比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共享單車,迷你KTV可以說,除了“公用”,便再也找不到共享經濟的“基因”。

就定價而言,迷你KTV有按包歌曲、包時段幾種。可以選擇單曲收費,每首5至8元;也可選擇套餐,15分鐘收費20元,30分鐘收費38元,60分鐘收費58元。與傳統KTV相比,這樣的價格或許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

而相比傳統KTV,“迷你KTV”的音響效果不遑多讓;可選曲目雖有所不及,但基本“夠唱”。另外, “迷你KTV”使用成本高、場所固定、適用人群有限,因此其所謂的“共享”相對狹窄。相比共享單車,迷你KTV的社會意義遠不能相提並論。

社交屬性強,分享娛樂成驅動因素

用戶在使用共享KTV時,要用微信登陸,方可進行錄歌,錄好的歌都會保存在與微信賬號綁定的友唱、咪噠賬號下,支持單首或者是製作成專輯分享給好友和分享到朋友圈。這種將線下的卡拉OK模式加上互聯網的分享和娛樂性,無疑是吸引用戶的因素。


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相比傳統KTV,迷你KTV天生就帶有互聯網基因,它鼓勵用戶進行分享,強調線上線下互動,這也是未來平臺和品牌要轉型的方向。

寫在最後:

線下商業體在遭受互聯網的劇烈衝擊之後,它們開始吸取互聯網元素,正在悄然發生裂變。

迷你KTV雖然不是很新也不是很網紅範,但他們至少能夠在有限的碎片化時間內吸引消費者。而隨著消費領域更細分市場的興起和升級,未來這些新興的微產業或許也能成為藍海。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註冊媒介360智庫版會員

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掛共享的名,賺閒暇的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