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眾創空間” 南通海安駛入科技創新快車道

構建“眾創空間” 南通海安駛入科技創新快車道

高新區科創園。

構建“眾創空間” 南通海安駛入科技創新快車道

焊接機器人在進行中厚板焊接。

構建“眾創空間” 南通海安駛入科技創新快車道

鐵錨玻璃生產車間。

5月13日,海安在哈爾濱舉行“江蘇海安—哈爾濱高校產學研合作洽談會”,40多名企業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的近60位專家展開對接,其中28家企業與專家達成合作意向37個,一批高科技成果將落戶海安,為海安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2、2013、2014、2015連續4年獲南通市重點經濟工作綜合考核第一名;率先在南通市實現工業應稅銷售超千億元,工業經濟躋身蘇中蘇北第一方陣;2016年在南通市項目建設綜合考核中四個季度第一、全年奪冠,並在全市首次進行的“四個全面”考核中獲得第一……從昔日南通“小六子”一躍而成今朝“排頭兵”,海安有何絕招?南通市副市長、海安縣委書記陸衛東說:“我們把科技創新確立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海安最響亮、最有含金量、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名片。”

近年來,海安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江蘇省創新型試點縣,成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江蘇省功能新材料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2015年,在全國縣域經濟最具創新力50強排名中,海安高居第5位,並被列為江蘇省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兩個縣級試點城市之一。與此同時,海安還成為全省首批、南通市首家江蘇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區域示範縣。2016年,海安依靠創新驅動穩增長的做法和成效得到國務院督查組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省政府專題發文在全省推廣海安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經驗。

海安的經濟社會發展迅猛,海安的科技創新氛圍漸濃。自2014年以來,500多家海安企業與中科院和國內“985”、“211”大學等120多家高校院所“結親”,實施產學研項目672個,引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2個。全縣擁有國家級研究機構3家,實現億元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校企共建研發平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全覆蓋。

把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核動力”,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生命線”,瞄準打造“蘇中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目標,海安科技創新蹄疾步穩,為全縣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部門“不務正業”當“店小二”

海安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引擎、主動力,擺上核心位置,常態化加以推進,研究出臺“1 7”政策支撐體系,主動爭取上級支持,獲批組建兩個正科級科創園,建立科技局和科創園“雙向交叉兼職”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出臺10多份政策意見,對科技載體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等給予強力支持。

“鍛壓是海安的傳統工業,產品按噸賣,附加值極低,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宏程鍛壓便是其中之一。我們通過參與走訪用戶、梳理高校創新團隊、分析比對研發能力與市場需求,確定以提高鍛壓自動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為創新目標,選擇與山西太原科技大學合作。”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於清山告訴記者,“我以前擔任縣地震局局長,地震局與鍛壓機械可以說八竿子打不著。海安推行‘縣級機關服務企業科技行’後,我們掛鉤的企業就是宏程鍛壓。如今,我也算是鍛壓行業的半個專家了。去年,我將‘3000噸多向鍛造設備’項目成功引進到企業轉化,企業當年銷售額就突破3000萬元,利潤翻了兩番。”

“做企業主思想工作是機關幹部的強項,要充分利用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契機,開展縣級機關服務企業科技行。一個縣抓一二十個點容易,但要從面上推廣,還是要依靠機關幹部。”陸衛東說。2014年1月,海安召開全縣新型工業化暨科技創新大會,縣委、縣政府力推“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要求縣級機關300多名副科職以上幹部掛鉤480家企業,引導和幫助企業實施科技創新。

海安始終將產學研對接作為一門“必修課”,按照“地毯式、人盯人、全覆蓋”要求,深入摸排企業需求,深入推進“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創新創業在海安”等活動,常態化、高頻率組織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用招引項目的力度催生科技項目,全縣科技創新氛圍日趨濃厚。

企業“敢於擔當”做“排頭兵”

去年,江海集團與太原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簽訂訂單總額達3.6億元的鋁鎂合金生產線研發項目,為吉利集團配套生產了“1 3”汽車輪轂循環剪切生產線,這一項目的研發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的長期壟斷。江蘇興華膠帶公司原先是一家生產普通膠帶和電梯平衡鏈的企業,去年實施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低煙密度環保阻燃聚合物彈性體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形成開票銷售6億元。

鐵錨玻璃公司的創新成果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去年,這家公司承擔了C919大飛機駕駛艙玻璃國產化以及ARJ-700飛機整機玻璃國產化項目的研發任務,同時承擔國產新舟700駕駛艙和客艙玻璃的研發生產任務。目前,該公司為國產C919大飛機提供的舷窗玻璃已交付使用,受到用戶好評。

科技創新是一個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過程,企業則是實現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海安不斷鞏固和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通過採取專題培訓後備企業、開展“一對一”輔導服務等措施,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鐵錨玻璃、申菱電器、雙弘紡織等一大批蓬勃興起的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海安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2016年,全縣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73.01億元,增長11.7%,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48.58%,總量、佔比均居全市第一。

平臺“蓄勢待發”助“創新爭先”

在天楹集團南通天藍環保能源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的裝備車間內,一個工業機器人正在對20毫米中厚度的鋼板進行焊接,短短4分鐘,一條直線縫隙就焊接完成。這臺剛剛上崗的機器人是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與天楹集團南通天藍環保能源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在2016年簽訂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該項目集成相關子系統,形成專用零件的機器人焊接工作站,針對不同工件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弧焊專用機器人,設計各種專用的變位機,設計專用的工裝夾具,配以專用的自動清槍站、焊接工作房,煙霧除塵系統及安全防護系統,形成了完整的零件焊接工作站。

天楹集團的機器人焊接工作站只是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與海安本土企業合作的一個縮影。自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上海交大牽手,共建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以來,已有10多種機器人從這家研究院“走出”。其中,禮品奶自動化包裝機器人1小時可完成2.4萬盒的包裝任務,頂得上110名工人的工作量,伊利、蒙牛等特大型乳業集團紛紛下了訂單。如今,行走海安,隨處都可能與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碰面。

海安創新平臺建設蔚成氣候,按照“政校共建產業研究院、行業龍頭企業建企業研究院、億元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校企共建研發中心、規模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的思路,分層次推進研發平臺建設。如今,海安已有國家桑蠶繭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聯發紡織、鵬飛集團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還有江蘇省染整重點實驗室、中洋集團長江珍稀魚類國家工程中心培育點、鐵錨玻璃省工程實驗室為代表的省級研發平臺66個,總數南通市第一。

縣政府投資共建海安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海安上海交大智能裝備研究院、海安蘇州大學先進機器人研究院,為海安兩大主攻產業錦綸新材料產業和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集聚、人才培養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和引領示範。

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絲綢紡織等龍頭企業與國內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了21家企業研究院,研發設備原值近6億元,構建了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的平臺。 (吳薇 劉禮文) (攝影:姜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