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恭禮:民營經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支撐”'

經濟 三農問題 投資 生機 農村 中國經濟網 2019-09-10
"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強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要全面把握髮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係,通過持續發展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多有效需求。

經濟發展能夠解決民生建設“錢從哪裡來”的問題,是民生建設的源頭活水;而民生改善可以提升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激發群眾發展經濟的潛能與熱情。在經濟發展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效率、最具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是民營經濟。

古今中外發展經驗表明,凡是經濟發展快、社會有活力的地區,民營經濟就發展得好、發展得快,並出現一大批優秀企業家、知名民營企業和著名產品。而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那裡的經濟社會也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改革開放後,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在促進增長、穩定就業、增強活力、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達22.1萬個,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58.3%;主營業務收入為30.6萬億元,佔比達30.0%。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超過2500萬戶,對稅收貢獻超過50%,民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民營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70%,民營企業城鎮就業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率達到了90%,成為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大幅提高,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水平也大幅提升。在世界銀行公佈的人均GNI排名中,2018年中國排名第71位(共計192個經濟體),比1978年(共計188個經濟體)提高104位。民營經濟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民營經濟的發展擴大了就業,拓寬了稅收來源,增加了城鄉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民生髮展水平也顯著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獲得跨越式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0年的0.1%提高到2016年的48.4%,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0年的28.0%提高到2015年的94.3%;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很大發展,預期壽命2017年達到77歲,比1960年提高了33歲,嬰兒死亡率由1969年的82.9‰降低到2017年的6.8‰;貧困人口更是大幅減少,2018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1660萬人,比1978年減少7.5億人,貧困發生率1.7%,比1978年下降95.8個百分點……這些民生成就都離不開民營經濟的有力支持。

發展民營經濟不僅是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產業轉型的實現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增加經濟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富民強國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支持民營經濟在更大舞臺上實現更大作為。(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汪恭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