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經濟 時政 雲南共青團 雲南共青團 2017-09-13

9月8日,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團州委常委,十二縣市團委書記、州屬團組織負責人蔘加會議,團州委書記王會琴同志出席會議並就共青團改革作宣講。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全面貫徹落實州委陳堅書記到工青婦調研的指示精神,傳達共青團雲南省委工作推進會要求,推進州、縣(市)共青團改革工作,確保2017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會上王會琴同志強調了三點意見:

一、深入學習宣傳,全面領會陳堅書記調研指示精神

陳堅書記調研工青婦工作充分體現了州委對新時期群團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此次調研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加強群團工作會議精神的務實之舉。二是此次調研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考察大理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三是此次調研是推動群團工作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群團工作創造性的根本遵循。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二、突出問題導向,找準工作差距和不足

調研座談會上,陳堅書記提到了共青團要勇於探索改革不適應青年流動分佈的組織體制,積極改革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運行機制,主動改革不適應時代和青年需求的工作模式,強化改進不符合職能定位的工作作風的要求。今天我想就從這四個方面與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討。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一)組織體制不適應青年流動分佈的特點

從青年分佈,組織結構、組織體制三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1.青年流動分佈情況:農村是起點,學校是重點,非公經濟是關鍵點,城鄉結合部所在村和社區是集合點。

2.組織體系:傳統領域的組織弱化,新興領域的組織覆蓋不足,基層基礎比較薄弱。當前我州的團組織建設存在的幾大問題:機關“殭屍化”,農村“空殼化”,新興領域“空白化”,學校“虛化弱化”,城市“流動化”。

3.組織體制:各層級團組織領導機關和日常運行機構的管理權限和職責劃分不明晰。如團的代表大會,團的委員會,團的常委會各層級的管理權限和職責不夠清晰,運行機制不合理,作用發揮有限。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二)運行機制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1.組織與服務對象脫節。組織的運行機制機關化、行政化傾向較為突出,組織只覆蓋和影響少數服務對象,多數服務對象沒有參與感和獲得感。

2.工作模式化現象嚴重。工作模式化指的不是標準化,而是套路化,這種套路化更多體現於工作的行政化,以文件貫徹文件,會議落實會議,層層效仿,層層虛化。

3.工作運行成本較高。由於工作職能的交叉,職責不清晰,一事多頭管理,多頭負責,多頭部署,導致加大工作運行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和資源成本。

4.工作設計脫離實際。以形式當內容,以手段當目的,工作目標設計缺乏有效的調研和思考,與青年需求脫節,青年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

5.資源整合機制不暢。過度依賴政府性資源的配置,對社會化資源整合和項目化運行模式缺乏學習和應用,如州縣兩級公益服務中心建立,青年之家試點建立,但服務能力較弱,服務項目較少,服務對象仍在體內循環。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三)工作模式不適應時代和青年需求

1.新時期團員青年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特點:一是更具有創造性和活力。思想是活躍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觀念和意識。認識和接受新事物快,善於求變求新。二是行為更加務實。更加關注自己的參與感受和獲得感。三是社會交往更加積極。積極尋求有利於自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身份、地域、傳統觀念的束縛與限制減弱。四是區域流動性更強。由於其自身生存和發展空間打破了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封閉格局,區域性流動增強。

2.目前面臨的三個問題:一是理論供給不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前提,當前全州青少年工作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有效理論指導,沒有青少年工作理論研究機構和部門,缺乏一批有力度和溫度的理論成果。二是制度供給不足。成熟的工作模式最終都將成為制度化成果,大理州不缺乏一些好的實踐和探索,但往往在深入推動過程中總差最後一步,未能形成制度體系和工作模式進行推廣和應用。特別由於人員流動等因素,工作缺乏連續性和持續性。三是實踐供給不足。忽視對社會階層青年結構和需求的深度研究和分析,特別是新興群體領域工作缺乏抓手和措施。對青年工作的工作的模式和手段傳統單一。缺乏忽略了青年需要與工作設計的結合,青年的有效參與不足,行政化、模式化現象突出,工作和活動設計不夠接地氣。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四)工作作風不符合職能定位的要求

共青團的職能定位是什麼?“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樑、從嚴治團”的四維工作格局。當前我州團幹部的工作作風問題體現在這些方面:

1.職能不清,存在“盲打”現象。對共青團的職能定位和作用發揮不清,工作“公轉”與“自轉”脫節。

2.主業不明,存在“空轉”現象。共青團主責主業意識不強,掂輕去重,工作統籌不足,工作成效不明顯。

3.基礎不牢,存在“虛化”現象。基層基礎薄弱,團務不規範,團的工作重點位,輕整體;重表面,輕內容;重覆蓋,輕規範。

4.作風不實,存在“走場”現象。執行力偏軟偏弱,存在走場應付思想。針對重點工作和突出矛盾問題繞著走,缺乏韌勁和強有力的措施和抓手,工作推進遲緩。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三、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團的各項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實宣傳調研

此次改革是黨委主導下的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對加強群團改革作出了:“黨的群團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團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

(二)科學把握主題,認真撰寫方案

按照中央和省關於統籌推進共青團組織改革的要求,此次改革任務體現在“1+3”的改革方案體系的形成上。1個主體方案是共青團本級機關的自身改革,3個配套方案為:中學共青團、學聯學生會、少先隊的改革方案。根據陳堅書記調研共青團時對改革方案提出的“說好普通話,講好雲南腔,唱好大理調”的要求,下步各縣市在制定改革方案過程中,要不打折扣落實好中央和省州改革精神,並結合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和意見。各縣市改革方案要於今年10月底前完成報審並下發實施。

(三)積極探索實踐,形成改革經驗

團州委將進一步分類梳理改革試點,在相關縣市進行試點探索,按照要求今年年底前有17項改革措施必須落地見成效。 各縣市要按照州級改革試點內容和要求,集中力量,找準措施予以突破。

大理州共青團2017年工作交流推進會在下關召開

(四)夯實基層基礎,打牢事業根基

一是關於機構編制的問題。保持原有的編制和力量,力爭增設1個機構,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來加強力量。對團州委部室職能進行調整和優化。重新制定“三定”方案,並依程序報審。方案提出要適當增加基層力量,機構編制實行分層管理,由各縣市與編委和編辦進行溝通和協調。

二是關於經費保障的問題。提出全面貫徹三個文件精神,這三個文件中明確了人均1元青少年工作經費,困難青少年救助經費,村(社區)團幹部報酬待遇,鄉鎮團委工作經費等保障要求。另同時提出了將困難青少年救助經費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經費納入預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