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寧:迎難而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邵寧:迎難而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文 · 邵寧

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主任

《國資報告》雜誌2019年第4期

邵寧:迎難而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兩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平實的語言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作了深入分析,對2018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客觀的總結,對2019年的政府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這個重要文件我們需要認真學習。

近幾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非常複雜的局面。國內結構轉型背景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很大,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致使經貿摩擦不斷。內外部不利因素疊加使很多中國企業的發展面臨困難。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2018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能夠取得增長基本穩定、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政府工作報告》對2019年國內外形勢的判斷是: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為應對這樣複雜的局面,中央明確提出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工作方針,同時有針對性地推出了一整套具體的政策措施。

如果我們仔細研讀一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會發現其中相當部分與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有關。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適度提高赤字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全年要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近2萬億元。

貨幣政策強調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要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實際利率水平,使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有明顯降低。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以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提倡“最多跑一次”的辦法;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治理多頭檢查、重複檢查;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等等。

研究制定這樣一套政策措施,符合當前應對複雜局面的客觀要求,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方針,也反映出中央高度關注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同時也對企業的發展寄予厚望。由此,我們可以預計,2019年我們仍會面臨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國內外市場的種種不確定性,但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將會大大改善。

2019年中國企業要做的,就是依託不斷改善的企業外部環境,紮紮實實做好自身的經營和管理,迎難而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履行好一個經濟發展主體對國家應盡的責任。相關的具體工作一些先行企業已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在剛剛發佈的第25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中,這些企業的成功實踐會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邵寧:迎難而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搶抓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機遇,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深刻改變著各行業的發展理念、生產工具與生產方式,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一是加強數字化改造,構建新型生產方式。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通過對傳統鍛造生產工藝過程的智能化改造,實現全流程生產工藝和裝備連接,打造柔性生產指揮系統,建立全流程在線質量管理和能耗管理新模式,打造了業內首個全流程數字化車間。產品製造週期由原來5天縮短到1天,鍛造全流程單班所需人數從21人下降到6人,運營成本降低了23%,生產效率提升36.4%,研發週期縮短52.5%。

二是推進物聯網運用,實現生產經營活動的智能化管控。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藉助“物聯網+”和傳感技術,捕捉建設運營中的多元異動信號,建立隱患智能預警機制。通過安全生產數據的智能關聯和一鍵式應急調度,將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實現智能化主動安全生產管理。自新系統建立實施以來,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保持了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三是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海爾集團公司適應網絡時代製造業轉型升級和用戶消費需求日益個性化的趨勢,以大規模定製顛覆傳統大規模製造,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交互、研發、營銷、採購、製造、物流、服務全流程七大節點,以用戶需求驅動企業生產經營,精準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傳統產品經濟轉型為體驗經濟。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重大的中心工作。企業是這項工作重要的實施主體。無論是處置低效資產、淘汰低端產品,還是通過自主創新、嚴格管理實現自身產業和產品的高端化,都需要企業層面紮紮實實地推進。

一是全面貫徹“三去一降一補”,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河鋼集團有限公司把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作為重中之重,積極處置“殭屍企業”。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品牌創新、管理創新,以創新贏得新一輪發展優勢,實現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持續開展對標行動,深入推進降本增效,大力壓縮管理層級,精簡機構人員,著力提高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這些工作使企業的佈局結構明顯優化,產品檔次升級,運行效率提升,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集團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二是以管理、技術、市場為驅動,推動企業扭虧增盈。滄州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了擺脫產品不適應市場、企業包袱沉重、虧損嚴重、瀕臨破產重組的困境,在關停虧損裝置和企業,堵住“出血點”的基礎上,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雙管齊下,重塑企業發展新動能。一方面,實施組織機構變革和流程再造,建立扁平高效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實施技術改造,全力進行新產品開發,優化裝置運行質量與產品結構,向產業中高端升級。同時,拓展電商營銷,擴大企業品牌影響力,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為企業新發展布局。這些措施使滄州大化提前實現了扭虧脫困目標,產量、質量、收率大幅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經濟效益明顯改善。

三是把握新機遇,著力發展新興產業。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依據自身技術優勢和產業佈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明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重點和目標。堅持“技術研發+產業化”的縱向協同發展道路,聚焦重點、因材施策,推動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重大工程提供了保障和支撐,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依託國家重大工程,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

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一些企業依託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搭建多元主體參與、具有多層次協作關係的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支撐項目的成功推進。

一是建立需求驅動的正向研發,推進自主品牌做大做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採用架構引領、基於模型、數據驅動的創新方法,構建完整的、支持數字系統工程方法應用的知識體系、方法體系、工具鏈譜系;面向航空裝備研發,建立基於模型的航空裝備敏捷研發和虛擬綜合與快速驗證環境;面向產業協同,建立多領域、多專業模型定義和連續傳遞機制。由此提升了航空裝備正向研發能力,實現航空裝備從跟蹤式發展向自主創新轉變。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按照“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關鍵在手”的原則,圍繞“設計能力、總裝測試能力、部分關鍵部件製造能力”三個核心,建設“正向自主設計、部件/系統/整機試驗驗證、生產製造”三大平臺,初步建立起支持正向自主研發的體系框架,科研生產任務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高效整合和配置企業內外部資源,打造產業協同創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工程為牽引,通過產業協同創新的組織能力、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優勢價值創造能力、型號產品保證能力的培育建設,高效整合和配置企業內外部資源,以頂層設計牽引模塊化分工和各類組織的協同攻關,形成由工程問題牽引、各基礎研究單位參加、工程實踐和理論研究緊密結合的深度融合新模式,解決預研基礎缺乏、核心技術缺失、工業基礎薄弱等諸多瓶頸問題,圓滿完成水下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的研製,實現了領域技術的跨代式發展。

三是統籌軍民產品研發路徑,系統性促進軍民產品研發深度融合。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將軍民先進反應堆研發作為開放的複雜大系統,按照“自主創新、軍民融合、技術引領、型譜化發展”的軍民反應堆產品研發戰略,運用“軍民融合產品技術路線圖”,通過精細化設計、高精度實驗、過程強耦合、多維度驗證的研發管理方法,建立“E+2+1+N”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採用“1333”組織與人才管理模式,構建“軍民融合先進反應堆研發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了反應堆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借力金融資本,助推實業穩步發展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為破解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中所面臨資金瓶頸,以“脫虛向實”為核心的產融結合成為新趨勢和發展的新動力。

一是開拓產業鏈金融業務,服務主業穩步發展。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以“產融結合、服務主業”為戰略使命,承擔境外投融資平臺的職責,致力產業升級,將中船集團民船製造從跟隨戰略上升到引領戰略;發揮“懂船”的專業優勢,在行業週期陷入低谷與緩慢復甦之際,主動搶抓資產價值空間、拓展戰略性船型的市場導入,以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聯合投資、自主投資等交易方式,鏈接中船“設計+製造+服務”,帶動中船集團民船製造產業的平穩發展和船舶企業的轉型升級。

二是主動適應資本市場規律,規範市值管理。深國際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自2012年以來以資本的角度審視企業自身的產業和資本經營現狀,從產業經營、資本經營和影響力經營三個方面著手,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內容、業績考核、管理層激勵、投資者關係、信息披露、品牌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系統化的提升再造。以產業經營為基礎增強主業盈利能力,以資本經營助推企業快速發展,以影響力經營提升市場認可度,實現了企業內在價值與資本市場價值的正向反應。

三是服務政府戰略、遵循市場規律,持續探索國有資本運營經驗。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順應“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需要,按照“以戰略產業為重點的投資平臺、以金融股權為主的持股平臺、以國有資本運營為核心的市場化專業化平臺”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新定位,逐步構建“自有資本投資+基金集合資本投資”的雙輪驅動投融資模式。圍繞金融、類金融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領域,服務政府戰略、遵循市場規律,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和財務性股權投資,發揮國有資本的放大功能;充分運用市場化基金工具,以國有資本作為支點帶動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等各類社會資本共同服務於地方發展戰略,努力解決“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投後怎麼管”的問題。通過市場化的資本運作實現政府目標,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邵寧:迎難而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深化國際化經營與風險防範

“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空間,但也帶來諸多挑戰和風險。包括宏觀層面東道國政治、經濟、法律等風險,也有微觀層面企業自身運營、市場等風險。企業要想在目標市場生存並發展,就必須識別風險及產生原因,並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一是將自身優勢與海外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國際化跨越發展。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系統推進蒙內鐵路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立足當地發展,與肯方共商規劃方案。聯合國內龍頭企業輸出中國鐵路全產業鏈能力,確保項目質量。中國路橋聯合國內融資、勘察設計、施工建設、三電工程、機車車輛採購、運營維護等鐵路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有效確保了鐵路的建設質量。

二是實施區域差異化管理,提升國際化經營效率。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立足區域化發展,實施差異化管理,在全球範圍內整合優勢資源,重構組織架構,落實區域化管理權責;因地制宜,對區域機構開展差異化管理;積極尋求廣泛合作,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以四大產業為引擎,以品牌建設為後盾,以信息化管理為支撐,多點發力、多措並舉、多層推進。這些措施使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效率和質量持續提升,從傳統國際工程承包商向國際基礎設施領域一體化服務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企業目標快速前進。

三是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防範國際化經營風險。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結合自身項目特點與管理優勢,分析識別運營所在地的主要社會安全風險。明確社會安全管理職責,尋求項目所在地區相關方的協作,建立社會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健全社會安全風險預警機制,落實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四防”資源;完善社會安全投入機制,提高防範預警和過程控制能力,降低了業務活動中的社會安全風險。由此確保了管道安全運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貢獻。

履行企業公民責任,與利益相關方共享共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就業穩定、民生改善、文化繁榮和生態良好,離不開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切實履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

一是踐行綠色發展,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神華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明確建設綠色港口的目標,和港口建設單位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推進。開發煤炭長效抑塵系統,構建五道粉塵治理防線,攻克粉塵治理難題;改造水道管網,加強汙水收集和處理,建設溼地和人工湖,治理含煤汙水;開發全天候無人智能堆料系統,實現堆料取料無人化操作,進而實現從翻車機房到碼頭的整條業務線的無人作業,改善港區勞動條件和環境;加強與地方政府、周邊居民的合作,分類處置固體廢棄物,開展岸電項目建設等節能減排活動,共建綠色和諧港區。

二是投身產業扶貧,助力和諧社會建設。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遼寧省份公司從郵政客戶的健康醫療需求入手,開展基於“互聯網+郵政網”的愛心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依託遍佈城鄉的郵政服務網點,堅持“不收費、不賣藥、不和醫院分成”的原則,與專業醫療機構合作,自主研發“雲健康”信息技術平臺,為郵政客戶和普通百姓提供遠程健康諮詢、義診、健康大講堂、簽約掛號、病歷和藥品寄遞、急診急救知識普及等基本健康醫療服務。這些服務項目推動了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下沉,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高了郵政網點的使用效益,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三是建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社會責任管理模塊和負面清單”為核心,以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26000為框架,明確履責領域和履責主體。通過梳理整合國際標準,確定公司治理、員工權益、環境保護、公平運營、社區支持五大領域,建立了理念體系、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指標體系、考評體系為支撐的管理模塊,同步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有效防範各類責任風險,形成了具有中鋁特色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上述工作在責任競爭力、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增強了中鋁集團解決環境、社會和員工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了行業排頭兵的作用。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面對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中國企業界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借鑑獲獎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實現自身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節選自邵寧在2019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的講話)

邵寧:迎難而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