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PMI連續兩月位於榮枯線以下 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增勢回升

經濟 投資 金融 第一財經 2019-07-02

國家統計局30日發佈的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與上月持平。

6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保持擴張,但步伐有所放緩。

業內分析,從上半年製造業PMI走勢來看,製造業仍有下行壓力。但政策利好較多,隨著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減稅降費、穩投資、穩金融等一批政策的效果將繼續顯現,對調結構、優效率、促增長等具有較強支撐作用。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表示,6月份PMI指數與上月持平,繼續處於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突出。綜合研判,因市場需求不足導致的經濟下行態勢比較明顯。需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多措並舉著力擴大內需,儘快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從分項指數來看,生產總體保持擴張,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生產指數為51.3%,雖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但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從重點行業看,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的生產指數為55.6%、53.3%和52.2%,環比均有所上升,且分別高於製造業總體4.3、2.0和0.9個百分點,生產景氣度呈現穩中有升。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這表明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製造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中高端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

市場訂單增長動力偏弱,外貿發展環境趨緊。新訂單指數為49.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其中,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3%,低於上月0.2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文韜表示,市場需求增勢仍有所放緩,其主要原因是受即期因素影響,南方強降雨、四川地震以及北方持續高溫等,均對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影響。

受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部分行業供求關係變化等影響,價格指數雙雙回落。6月製造業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均處於收縮區間,購進價格指數為49%,較上月下降2.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運行在50%以上後落入收縮區間;出廠價格指數為45.4%,較上月下降3.6個百分點。

文韜表示,6月製造業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下降,一方面是受市場需求增勢趨緩影響;另一方面是前期落實的減稅降費政策效果開始顯現,產業鏈價格趨於降低。同時,本月購進價格指數與出廠價格指數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對企業效益存在較大影響。

從業人員指數為46.9%,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創2009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文韜分析,當前製造業就業壓力較大,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從業人員指數下降是導致整體從業人員指數下降的主因,而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從業人員指數略有上升,顯示在前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帶動下,中小企業就業有所改善。

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預期基本穩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3.4%,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8個位於擴張區間。其中,醫藥、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製造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於60.0%以上的高位景氣區間。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為49.1%和48.3%,分別比上月回升0.3和0.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的活力有所提高,生產經營活動增勢回升。

文韜表示,從上半年製造業PMI走勢來看,製造業仍有下行壓力。1-6月份製造業PMI均值為49.7%,低於去年同期1.6個百分點,處於收縮區間。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上半年均值為50.4%,低於去年同期2.4個百分點,且在進入二季度後連續下降,表明上半年製造業市場需求增勢偏弱。供給方面,生產指數均值為51.4%,低於去年同期1.6個百分點,採購量指數均值為50%,低於去年同期2.5個百分點,企業生產意願下降,生產活動增勢趨緩。

展望下半年,文韜稱,經濟運行仍具有穩定基礎。一方面,上半年經濟向好態勢繼續發展,經濟內在穩定基礎進一步鞏固,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和消費品行業等都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另一方面,政策利好較多,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降稅降費、穩投資、穩金融等一批政策的效果將繼續顯現,對調結構、優效率、促增長等具有較強支撐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