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告訴我: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獨”

文/慈悲秀才

前些天,我回了一趟老家,閒來無事,與隔壁的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平日裡就愛閒聊,年輕時也曾是個說書先生,在聊天中,他告訴我:其實啊,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很“獨”。

我很好奇,便問道:何為“獨”?接著,老人詳細的告訴了我他的一番見聞,我聽得津津樂道。

是啊,步入中年後,我也漸漸發現了這個道理: 人人生而孤獨,有時候,孤獨並非一件壞事,它反而是人生的一場洗禮,對過往坎坷的一種釋懷。

仔細觀察,也不難發現,真正有本事的人,其實這三個方面都很“獨”,還是很有道理,不妨仔細看下去。

一位老人告訴我: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獨”

第一:心性上的“孤獨”

老人告訴我:其實啊,人生總有個過程,年輕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湊熱鬧,害怕一個人寂寞,也害怕孤獨,我們總是希望身邊有人鬧騰,但當人老了以後,才發現,其實“孤獨”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這就好像,年輕的時候總喜歡山珍海味,上了點年紀,反而喜歡粗茶淡飯。曾經的我們,喝著各種各樣的飲料,可是後來,我們卻愛上了喝茶。

一個人慢慢的品,一個人慢慢的享。其實這是一種對過往的看淡,也是一種飽經滄桑的表現。

與其說我們老了,不如說,我們變得更為簡單,這不僅是心性上的簡單,也是人生的簡單。人生,都是由難入簡,由奢入儉,從從容容,如此安好。

我們的孤獨,其實並非孤獨,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反饋。我們知道,有時讓自己孤獨起來,反而會更好,就像魯迅所說的:猛獸總是獨行,而牛羊才會成群,厲害的人,向來喜歡獨來獨往。

一位老人告訴我: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獨”

第二:思想上的“孤獨”

有人曾疑惑過:為何我的想法,從未被別人所接受過,面對別人的質疑,或許你也曾懷疑過自己。

但我想說一句,其實有時候,你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錯的,堅持己見,反而能熬出頭。

試想一下:馬雲年輕時很多關乎事業上的想法,又有幾個人是認同的呢?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不可思議,甚至覺得他是個有問題的人,但結果證明了什麼呢?

是的,步入中年後,我們會漸漸發現,那種思想上很孤獨的人,其實是一種優秀,他們的想法總是超前,所以別人一般無法理解。

既然如此,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只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就堅持下去。思想上之所以會孤獨,那也是因為你很多的超前想法,別人無法理解,也不能認同,所以你感到孤獨。

但別退縮,認為對,就去做,最多不過失敗。但只要人不死,終有出頭日,萬一它就是對的呢?

一位老人告訴我: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獨”

第三:經濟上的“孤獨”

步入中年後,我們大部分人都已成家立業,每天細數著錢過日子,所以也不敢亂用,為了家人和孩子,我們還得騰一部分出來存著,以便以後摞為己用。

為了這個家,我們甘願付出所有。即使在外受苦受累,我們也從未埋怨過半句,是的,我們都在為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而奮鬥。

我們多麼希望:父母生病時,我們不用擔心籌不出錢看病,也不用擔心孩子讀書需要用錢時,我們卻身無分文。

所以,我們都在奮鬥。而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其實不是他多麼厲害,只是他為了家庭,甘願付出更多,所以他顯得比別人厲害,但最終結果也是好的,他們實現了經濟上的“孤獨”。

這是一種好事,如果沒有經濟的獨立,夫妻間也容易矛盾不斷,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說的大抵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只有首先實現經濟獨立,他才能繼續談論夢想。

人到中年後,我們才知道,此生我們總是“獨來獨往”,在孤獨中完成人生大部分的事情,人生這條路很長很長,而有些路,也總得我們一個人咬牙走下去。

一個人只有學會這“三獨”,生活才會如魚得水,所以加油吧朋友們!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