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舉:民心相通工程亟待加強

經濟 大學 投資 烏茲別克斯坦 環球網 2017-05-14

三年多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早期收穫。但是,與前面四通相比,最後一個相通仍有待加強,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努力改善。

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較好的地區,近年來中國在那裡投資不少,經濟貿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都有較大進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簽署了總額為250億美元的50多個項目合同,有些項目正在抓緊實施。

而在文化交流、新聞報道評論、信息傳播等領域,我國在中亞各國卻沒有優勢,與經貿合作相形見絀。當地民眾對“一帶一路”的瞭解和認識依然不足,一些人甚至認為,中國產能轉移將使中亞國家成為中國的“經濟附庸”,中國遲早將向中亞地區“移民”。筆者在中亞國家媒體上經常看到歪曲“一帶一路”的報道和文章,但鮮有人士澄清或反駁。其中一個原因是絕大部分媒體已私有化,其中一些被西方購買和控制。

中亞國家的互聯網基本上被美歐網站所佔據,網站主要語言是俄語和英語,中亞國家本民族語言的網站很少,中文網站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中亞人士對“一帶一路”缺乏瞭解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

俗話說:長相知,不相疑。在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民心相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筆者建議:

第一,加強與中亞國家的教育合作,可考慮與烏茲別克斯坦聯袂在塔什干建立一所“中國和中亞友誼大學”,培養“一帶一路”所需要的大量漢語人才。

第二,繼續加大對外新聞信息和文化傳播力度,增加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交流、新聞電視廣播電影特別是互聯網合作,包括建立中文網站。

第三,現在簽證難是中國與中亞國家人文合作中的一大障礙。無論是經貿合作,還是文化藝術和旅遊交往,都要求我們儘快改善簽證制度。

第四,增加中俄媒體交流年的活動和內容,避免走過場等形式主義表現,使其切實起到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和理解的作用。現在國際新聞市場基本上被美歐控制,中俄在國際話語權的較量中處於不利地位。如何打破西方在國際新聞傳播格局中的支配地位,可以成為中俄媒體交流年的內容之一。(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