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創近5個月新高 200億元央行票據在港發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5月15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報6.8649,創近5個月新高。美元對在岸人民幣當日午間最高至6.8778,不過隨後回落至6.87下方,整體來看,美元對人民幣有所走跌。

離岸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在5月13日已突破6.9,直逼7.0,不過隨後回落。5月15日午間,最低至6.8891。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當日中午公佈,在香港成功發行了兩期人民幣央行票據,其中3個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據各1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3.00%和3.10%。本次發行總金額200億元。

事實上,美元對離岸人民幣已從5月13日衝至階段性高點後逐漸回落,5月14日跌幅0.1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14日離岸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HICNH隔夜較上一交易日漲33.41bp報2.8096%,7天期利率HICNH7較上一交易日漲76.99bp報3.7043%,利率明顯上行,也創下了近一個多月來階段高點。

離岸拆借利率飆升

這是央行繼去年11月和今年2月之後,第三次通過香港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

央行稱,此次發行全場投標總量超過1000億元,認購主體包括商業銀行、基金、投資銀行、中央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等各類離岸市場投資者。

央行票據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之一,央行通過發行這類票據可用來調節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知名外匯分析師韓會師撰文指出,離岸市場一直對各類信息比較敏感,波動也大。每當經貿摩擦加劇,離岸市場的悲觀情緒都會強烈一些。離岸美元飆升的直接後果就是拉大了境內外的匯差,幾百個基點的空間無疑會讓跨境套利者十分興奮,而套利的結果就是在岸美元也必然快速飆升。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出現。

在韓會師看來,對於監管當局,匯率點位從來不是其關注的第一重點,結售匯市場是否出現嚴重的單邊行情才是其關心的首要問題。只要結售匯市場基本平衡,沒有出現購匯井噴,靜觀其變往往是第一選擇。

經濟穩則貨幣穩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撰文指出,今年前4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先漲後跌,中間價累計升值2.0%,境內收盤價累計升值1.9%。同時,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累計升值2.5%,多邊匯率的升幅甚至大於雙邊匯率的變化。但進入5月份以來,受市場消息面的影響,截至5月13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較上月末下跌0.98%,令今年以來中間價升幅收窄至1.0%;收盤價下跌1.97%,令今年以來收盤價由升轉跌,跌幅達0.1%。

管濤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承受外部衝擊的能力明顯增強,經濟穩增長有較大底氣。經濟穩是貨幣穩的基礎。維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基本穩定也就有了重要保障。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實際增長與上季基本持平,且處於宏觀調控目標6.0%至6.5%的區間上端。管濤指出,去年上半年,國內去槓桿、嚴監管,疊加對外經貿關係不利變化的外部衝擊,導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自去年下半年起,宏觀經濟政策開始預調微調,經濟內外均衡協調發展(即外需不行內需補,內需不行外需補)的格局進一步鞏固。不論從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來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尚有較大調整空間。而且,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望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激發微觀市場活力。

管濤說,市場預期總是善變的。當前,中國對外經貿關係還在進一步演變。如果市場認為利空兌現,則人民幣匯率有可能止跌甚至反彈(如5月10日的A股行情);如果市場認為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則人民幣匯率有可能進一步尋底。

在前一種情形下,人民幣匯率自然不會跌破心理關口;在後一種情形下,則人民幣匯率的心理關口又將遭受考驗。無論政府還是市場,都有必要在情景分析、壓力測試的基礎上做好應對預案。特別是對政府來講,任何政策選擇都有利有弊,沒有無痛的選擇,政策選擇就是取捨。同時,政策選擇不僅是想不想的問題,還要考慮能不能的問題。政府應該從最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以防患未然、有備無患。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副教授唐遙預測,在未來幾十年,目前多種國際貨幣並行的局面會延續,人民幣會逐步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